旋覆花根

旋覆花根

旋覆花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歐亞旋覆花的根。秋季採挖,洗淨,曬乾入藥。具有祛風濕、平喘咳、解毒生肌之功效。 旋覆根在中品。陶雲苗似姜,根似高良姜而細,此是山姜,不是旋覆根。今復道從北國來,似芎,芎與高良姜全無仿佛爾。

基本信息

概述

原植物-旋覆花(圖1)原植物-旋覆花(圖1)

旋覆花根出自《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又別有旋根,出河南,來北國亦有,形似芎,惟合旋葍膏用之,余無所入,非此旋覆花根也。”《新修本草》:“旋覆根在中品。陶雲苗似姜,根似高良姜而細,此是山姜,不是旋覆根。今復道從北國來,似芎,芎與高良姜全無仿佛爾。”
1、旋復花,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具鬚根。莖單生或簇生,綠色或紫色,有細縱溝,被長伏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3cm,寬1.5-4.5cm,先端尖,基部漸狹,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無柄,全緣或有疏齒,上面具疏毛或近無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點,中脈和側脈有較密的長毛;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徑3-4cm,多數或少數排列成疏散的傘房花序;花序梗細長;總苞半球形,徑1.3-1.7cm,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最外層帶葉質而較長;外層基部革質,上部葉質;內層乾膜質;舌狀花黃色,較總苞長2-2.5倍;舌片線形,長10-13mm;管狀花花冠長約5mm,有三有披針形裂片;冠毛白色,1輪,有20餘個粗糙毛。瘦果圓柱形,長1-1.2mm,有10條縱溝,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2、歐亞旋覆花,與旋覆花不同點在於:葉片長圓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寬大,心形,有耳,半抱莖。頭狀花序,徑2.5-5cm;總苞徑1.5-2.2cm,長達1cm。瘦果圓柱形,有淺溝,被短毛。以上二種植物的花(旋復花)、全草(金沸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品簡述

藥名:旋覆花根
漢語拼音:xuanfuhuagen
英文名:rootofJapaneseInula,rootofLinearleafInula,rootofBritishInul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ulajaponicaThunb.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科屬分類:菊科
別名:(暫缺資料)
性味:性溫;味鹹。
歸經:(暫缺資料)
功能:祛風濕;平喘咳;解毒生肌。
主治:風濕痹痛;喘咳;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生態環境:
1、生於海拔150-2400m的山坡路旁、濕潤草地、河岸和田埂上。
2、生於河岸、濕潤坡地、田埂和路旁。
資源分布:
1、廣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
2、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新疆、河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歐亞旋覆花的根。
採收儲藏:(暫缺資料)
炮製方法:(暫缺資料)

用藥禁忌

(暫缺資料)

選方

1、續斷筋:旋復花根洗淨,搗,量瘡大小,取多少敷之,日一易之,以瘥為度。(《救急方》)
2、治面寒疼:旋復根、水牛肉。煎服。(《滇南本草》)

文獻論述

1、《別錄》:“主風濕。”
2、《江蘇植藥志》:“治刀傷,療瘡;煎服平喘鎮咳。”

藥用植物栽培

氣候土壤
以溫暖濕潤的氣候最適宜。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生長良好。
整地
播種前應進行秋耕,同時施用基肥每畝6000-8000斤。翌年3月下旬再淺耕1次,耙平作畦,畦寬1-1.2m。
種植、種子繁殖
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上薄土,稍鎮壓後澆水,每畝播種量1.5-2斤,陽畦育苗,較直播提早10-15天進行,畦面整平後澆1次大水,待水滲下後,即可播種,撒播後,覆土1薄層,約10-14天出苗,待幼苗生有3-4片真葉時,按行株距30×15cm移栽。分株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進行,按行株距30×15cm開穴,將母株旁邊所生的新株挖出,分栽於穴中,每穴栽苗2-3株,使根部舒展於穴中,蓋土壓實後澆水。
田間管理
天氣乾旱時,要及時澆水,在炎熱乾旱或大雨後表土板結時,要及時松上,以減少水分蒸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