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旋果苣自19世紀初在熱帶非洲被發現,1824年引種到英國,並逐漸在歐洲推開。到20世紀40年代,在歐美已廣泛流行,由於旋果苣花朵嬌媚可愛,花期又長。成為窗台栽培的重要盆花之一。至今,英國的哈米爾頓設計公司和湯普森・摩根公司以及以色列的科恩(Cohen)繁殖苗圃,均是世界上旋果苣的育種和生產的專業公司,並聞名於全球,常有新品種推向市場。
我國栽培旋果苣的歷史不長。在20世紀20年代末,南京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現稱南京中山植物園)從英國引種。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植物園相繼引種,均作為溫室內觀賞。直到80年代末才開始小批量生產。目前,旋果苣的商品生產剛剛起步,它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
形態特徵與品種
旋果苣為多年生草本。無莖,為基生蓮座狀葉叢。葉片卵狀長圓形,有圓齒,葉面起皺,兩面多毛。花1~2朵,筒狀,有白、藍、粉紅等色,深色條紋直達喉部。蒴果扭曲。常見品種有藍天使(BlueAngel),花藍色,花徑3厘米,適用吊盆栽培,室內周年開花。法本旺德(Farbenwunder),花色有洋紅、紫色,具深色喉部,播種後6~8個月開花,花期從春季至秋季。節日(Fiesta),株高25~30厘米,花大,色彩豐富。唇膏(lipstick),株高22~25厘米,矮生種,花色多樣,喉部有深色條斑。美女(nymph)系列,花色有紫、玫瑰紅、紅、白、粉紅等,其中堅貞美人(ConstantNympH)花中藍色,最為著名。皇家(Royal),株高22厘米,花色多,均具深色喉部。維奇(Veitch),株高25厘米,花紫色。威斯穆爾(Wiesmoor),株高60厘米,花色有藍、紫、粉、白等。窗台魁力(WindowsillMagic),株高30厘米,花色有紫、藍、粉紅,喉部具深色條斑紋,從播種至開花需120天。
常見同屬觀賞種有藍蝶旋果苣(S.caulescens),花淡藍色。鄧氏旋果苣(S.dunnii),花玫瑰紅色。蓋氏旋果苣(S.galpinii),花淡藍色。霍氏旋果苣(S.holstii),花藍紫色。牛舌旋果苣(S.wendlandii),花藍紫色。
生物學特性
旋果苣原產非洲南部。喜涼爽、濕潤和半陰環境。
旋果苣的生長適溫為10~18℃,其中4~10月為13~18℃,10月至翌年4月為5~10℃。冬季溫度不低於5℃,否則容易受凍害。夏季溫度超過25℃,葉片停止生長、不開花。
旋果苣對水分比較敏感,葉片生長期可多,澆水,保持盆土稍濕潤。但冬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應嚴格控制水分,否則盆內水分過大,根部腐爛,甚至全株死亡。
旋果苣屬耐陰性花卉,生長期需遮蔭50%~60%,強光直射往往葉片灼傷,輕者葉片邊緣呈紅色,重者葉片焦枯。但遮蔭過度,會影響開花,使開花減少,花色暗淡不鮮艷。
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適宜。盆栽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加少許粗沙。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扦插、分株和組培繁殖。
播種繁殖:3~4月或9~10月均可進行。種予極細,每克種子50000粒。採用室內盆播,土壤需高溫消毒。種子均勻撒入,不需覆土。從盆底浸水,防止澆水衝散種子,並保持盆土濕潤。發芽適溫為18~21℃,播後15~21天發芽。幼苗長出真葉後採用噴水。苗生長過密需間苗1~2次,具2~3片真葉時移入4厘米盆。
扦插繁殖:常以葉插為主。除夏季高溫和盛花期外,均可扦插。選擇健壯成熟葉片插入沙床,2/3露出沙面,保持室溫16~18℃和較高空氣濕度,播後3~4周開始生根,5周后可栽10厘米盆。
分株繁殖:常在春季換盆時進行。母株從盆內傾出,分開株叢,可直接栽入10~12厘米盆。栽時注意少傷根系。
組培繁殖:20世紀70年代己套用花梗組培出小植株,80年代初用芽培養出完整小苗。外植體經常規消毒後接種到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萘乙酸1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30天后長出不定芽。再通過40天的培養,當不定芽有2厘米時,切下轉移到添加萘乙酸1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約20天可誘導出新根。
栽培管理
當苗高7~8厘米時定植於10~12厘米盆。生長期每10天施肥1次,施肥時將葉片提起,不能施入葉面或葉叢中,否則葉片易產生焦斑和腐爛。施肥也可使用"卉友"15-15-30盆花專用肥。旋果苣室內栽培時注意通風,否則容易遭受病蟲害。旋果苣每2~3年更新1次。
病蟲害防治
常發生褐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褐斑病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2~3次防治。介殼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產後處理
旋果苣從絨綠色葉叢中抽出藍色或粉紅色花朵,嬌媚可愛。結出螺旋狀果實,小巧玲球。用它擺放案頭。書桌或窗台清雅高貴,但也十分迷人。旋果苣雖然花期特長,但久看不厭。旋果苣始花時即可上市。在貯運過程中,乙烯引起花朵脫落,應對植株噴灑硫代硫酸銀0.3~0.6毫摩爾/升溶液,有助於旋果苣盆花的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