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收入漏損

旅遊收入漏損是指旅遊目的國或地區的旅遊部門和企業,用於購買進口商品和勞務,在國外進行旅遊宣傳,支付國外貸款利息等原因而導致的外匯收入的減少。 對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旅遊外匯收入和支出通常是同步發生的,在經營國際旅遊業務時,必然要將旅遊外匯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正常的經營支出,此外也有一些其他原因導致外匯的外流,這樣就出現了旅遊收入的漏損。

造成旅遊收入漏損的原因

1.本國經濟體系和生產結構不完善

由於本國經濟體系和生產結構不完善,對經營國際旅遊所需要的物資數量、質量、品種和功能都不能給予保證,必須支付外匯從國外進口某些設施:設備、原料、物料和消費品,才能保證旅遊業所需的物資和設備等。

2.用於還本付息、支出投資者紅利的影響

一國或地區每年要拿出一部分外匯用於支付國外貸款利息及投資者的紅利。

3.支付外方管理費用和外籍管理人員的工資

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許多企業引進管理技術和管理人才,這又必須以相當的外匯支付外方的管理費用和外籍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以及經營國際旅遊業務中,支付海外旅遊代理商的佣金、回扣等。

4.用於支付海外促銷的費用

為了開拓國際旅遊市場,爭取更多的國際遊客,需要直接在海外進行旅遊宣傳促銷,這就要用外匯支付海外促銷費用。此外,還要用外匯支付海外常住旅遊機構活動費用和人員的工資等。

5.本國居民的外匯流出

本國居民出境旅遊會使一定數量的外匯流向國外。

6.外匯管理不力

由於外匯管理不力,使黑市交易猖獗,造成國家外匯實現量減少。或者由於企業間盲目削價競爭而導致旅遊部門和企業外匯收入減少,這些都會使國家旅遊外匯收入隱性流失。

旅遊收入漏損的形式

1.按外匯漏損的企業分,旅遊外匯收入漏損可以分為直接漏損和間接漏損兩種

(1)直接漏損

是旅遊企業直接的外匯支出。產生直接漏損的原因包括:

①為進行旅遊開發建設和經營運轉,需要進口原材料、機器設備、建築及裝飾材料、食品飲料、高檔消費品、辦公設備、運輸工具、陳設用品等物資而發生的外匯支出;

②為大力進行旅遊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企業通過舉借外債和吸收外方投資的力式籌集資金,因此用外匯支付的負債本息和利潤分配;

③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旅遊企業需從國外引進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因此用外匯支付的工資及福利;

④為開拓國際市場,在國外進行旅遊宣傳促銷活動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2)間接漏損

不是旅遊企業直接發生的外匯支出。產生間接漏損的原因有:

①為旅遊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單位從國外進口物資和勞力所引起的外匯漏損;

②因旅遊業的發展導致基礎設施增加而引起的外匯漏損。

2.按照外匯漏損的渠道分,旅遊外匯收入漏損可以分為合法漏損和黑市漏損兩種

(1)合法漏損

是指國外旅遊者將所攜帶的外幣通過合法渠道換取當地貨幣用於購買旅遊產品和服務。

(2)黑市漏損

是指國外旅遊者將所攜帶的外幣通過外匯黑市非法套匯來換取當地貨幣,用於購買旅遊產品和服務。

3.按照外匯漏損發生的時間分,旅遊外匯收入漏損可分為先期漏損和後續漏損兩種

(1)先期漏損

是指從旅遊企業向國外旅遊者銷售旅遊產品獲得的全部收入中進入旅遊目的地國的那部分收入。旅遊預訂、旅遊交通、旅遊線路等都有可能導致旅遊外匯收入的先期漏損。

(2)後續漏損

是指旅遊從業人員個人生活消費中所涉及的外匯流出。

影響旅遊外匯漏損的因素

影響旅遊外匯漏損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高,旅遊業發展的自主程度就高,旅遊設施建設配套、旅遊業質量標準、旅遊業管理水平也會相應完善和提高,旅遊業的對外依存度就越小,從而旅遊收入外匯漏損就相應減少;反之,會增加旅遊外匯的流失。

2.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供給能力

旅遊目的國家或地區資源的供給能力是指旅遊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的自給能力,一般包括保證遊客旅遊活動正常運轉的各種資源,如農、林、牧資源,製作旅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的原材料,生產旅遊設施、設備和用品的礦物資源和非礦物資源以及生產、加工和製作能力。如果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資源自給能力較強,則所需進口物資相對減少,旅遊收入外匯漏損也相對降低。

3.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發展規模

在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業初創階段,旅遊業的開發和經營規模都有限,旅遊者的人數和消費水平也不高,因此旅遊外匯收入和各種形式的漏損率都處於低水平,有的漏損甚至還不曾出現。隨著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業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業所需的外來貸款和進口數量也會增加,旅遊漏損率也會隨之上升。

4.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相關的政策法規

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相關的政策法規包括有關進口物資的規定、旅遊業中有關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有關外匯收入管理的規定、居民出國旅遊的有關規定,這些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尺度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旅遊外匯收入漏損。

5.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消費傾向和民族意識

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居民的民族意識、消費傾向、價值觀念、收入水平等各項因素都會對旅遊外匯流失產生影響。一般來說,民族意識薄弱、居民喜歡追求國際名牌產品的國家或地區,會造成更多的旅遊外匯流失。

6.旅遊目的地國對外進行旅遊促銷的力度大小

從巨觀經濟的長期角度看,旅遊外匯漏損率的變化在曲線圖上一般會出現“雙峰”圖形,並且與旅遊目的地國的社會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程度有密切關係。在旅遊目的地國的國際旅遊業初創階段,旅遊外匯漏損率一般較低,隨著旅遊目的地國的國際旅遊業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業所需外來貸款和進口數量也會大量增加,旅遊外匯漏損率隨之大大上升,形成第一個波峰。在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國際旅遊還是國內旅遊,都會由於本地區的經濟、技術力量不足,在旅遊再生產中將大量資金用於在其他地區購買原材料、商品、設備或聘請外地人才協助經營等,這些都會造成該地區的旅遊收入外流,形成第二個波峰。經過旅遊業快速發展階段之後,旅遊目的地國社會能夠滿足國際旅遊業各種需求的能力會大幅提高,從而使旅遊業進口需要減少,旅遊漏損率也隨之下降。

減少旅遊收入漏損的對策

1.積極發展本國經濟,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本國產品的質量,滿足國際、國內旅遊發展的需要。

2.制定完善的經濟法規和外匯管理制度,嚴厲懲辦違反國家政策法規規定、干擾市場環境的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控制外匯的流失。但這類政策法規也會帶來一些不利於本國國際旅遊業發展的副作用,如不利於吸引外資發展本國旅遊業。

3.積極開發符合現代旅遊發展趨勢、低漏損的旅遊產品,如生態旅遊產品、民風民俗旅遊產品、探險旅遊、遊客參與式旅遊產品等。這類旅遊產品之所以漏損率較低,主要是因為從事這類旅遊活動的旅遊者更能接受較差的生活條件,開發這類旅遊產品一般不需要很大的投資,其漏損率自然就會很低。

4.建立完善的稅收機制,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避免低稅企業削價競爭。加強對進口物品的關稅管理,防止偷稅漏稅。對於只滿足外國遊客的消費品,諸如葡萄酒等各類高級飲料之類的高檔消費品徵收較高的關稅和其他稅收,抑制這類進口物品的需求和消費。

5.努力培養具有現代經營理念、具備現代管理才能和技術的旅遊專門人才,減少外國管理人員的引進,從而減少外匯的流失。

6.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網上宣傳和預定,縮短旅遊目的地國家與旅遊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減少旅遊預訂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