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是一味藥

《旅行不是一味藥》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在整體上對“大旅行”作了當代人眼中的再解讀。 旅行不是一味藥,旅行回來,生活還要繼續。作者在瑞典留學期間,給了自己一次人生的大旅行,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穿越近十個國度,少年的諸多夢想被喚起……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29日)


平裝
ISBN:9787301200124
條形碼:9787301200124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ASIN:B0077KB82A

內容簡介

旅行不是一味藥,旅行回來,生活還要繼續。作者在瑞典留學期間,給了自己一次人生的大旅行,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穿越近十個國度,少年的諸多夢想被喚起……如今的他坐在車水馬龍的北京CBD某個寫字間裡,生活還得繼續,但那一條從波羅的海劃向地中海的優美弧線,使他的人生與旅行前又判若兩面。
作者週遊歐洲大陸,不光遊歷華美的景點,同時談古論今,又帶入許多少年故事,帶著80後的成長經烙印,值得一讀。書里充滿國外有趣的人和事,以及我們成長時期喜愛的書、電影,疑問與情感,有親情,有愛情,還有漂亮的照片。掩卷之後,或許你對“旅行之意義”也就有了新的認識。
“大旅行”(Grand Tour)是此書第三章的標題,但在我看來,《旅行不是一味藥》在整體上對“大旅行”作了當代人眼中的再解讀。
以下作者:drewjet
作者在第三章的開頭介紹了“大旅行”的歷史淵源。實際上,“Grand Tour”在人文學界又可譯作“大遊學”,這是因為參與這種旅行者(尤其是英格蘭上層人士)將“教育”列為周遊列國的首要目標。到作者所提到的愛德華·吉本的年代,“Grand Tour”反過來成了教育總體計畫的一部分。所以部分華人學者才在譯名中突出“學”這個字。目前,正如作者所說,歐美主流大學以“間隔年”(Gap Year)的形式延續著上述傳統。總之,對此書的精神而言,旅行是一種回憶加感悟式的學習,加之學習是終身的,所以旅行就不能被稱作治療“辦公室病”的一劑良藥。
有心之人會發現,此書的責任編輯將作者於佛羅倫斯一節末尾附上的詩歌(第149頁)凸顯在封底。這首詩尤可印證作者的書名。詩歌說,“不虛度在空洞的教室”,“只有我經歷過的,才是歷史”,並用了四個轉折、一個否定(而是……而不是……而不是……絕不……而不是……)來表明立場:教室本身不能造就完美的教育,旅行起到的是指引而非裝點的作用,“經歷過”“住過”顯然比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匆匆一瞥更值得提倡。
在歐美某地留學,是目前許多華人學子正在做的事情,但留學本身不完全是留學者自主的;作者在第四章中也明確對碩士課程中的某些部分提出反對意見。留學期間獨自旅行,也是多數不那么“宅”的學子必然會在海外乾的,而且“一個人遠行”現在倒成了某種“小資”情調的表現了;但按圖索驥,或把“Lonely Planet”當作指南針,你也許會換來失望大於期望的效果;作者忽略維也納等地不說,或對哥本哈根、巴黎之類的地方提出獨到見解,實際上是對後文埋下更大的伏筆。兩代人的、不以海外購物為主要目的的完全自助旅行,仿佛就不那么多見了。似乎兩代人在旅行中表現各異,但在第三章末尾作者筆鋒一轉,讓我見到了同一個意義在代際之間的傳承。這個意義何在?伊瓦爾湖畔那獨一無二的經歷,對居住在瑞士和法國“漂泊”一生的眾生像的素描,以及尾聲部分的種種旅行者形象,都讓讀者逐漸體會到了“大旅行”的微妙之處。
“十個月旅行回來,然後呢?”(第194頁)
答案在第269頁。
P.S. “巴黎:一出被去魅的神話”(第196~221頁)是此書最精彩的一節,建議由人民出版社出個白皮單行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