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施洋家境貧寒。1907年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蠶科學習,1910年轉入鄖陽農業中學。辛亥革命爆發後,因學校停辦,不得已終止學業。
1912年回鄉創辦國民學校,任校長。施洋還創立農務會,被推為會長。
1914年,施洋考入湖北警察學校。
1915年考入湖北法政學校專門學習法律。
1917年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武昌從事律師職業。
1919年開始在漢口花樓街皮業巷5號開律師事務所執業,不久,加入剛組建的武漢法政學會,被推選為常務副會長。
施洋於1922年6月經許白昊、項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7月參與籌建全國最早的地方總工會——武漢工團聯合會(10月10日改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並任該會法律顧問。在此之後,施洋以律師身份支持煙廠工人和人力車夫的罷工。他先後參加並領導過武漢大大小小十數次工人運動。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施洋以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大會的指導工作。 這次會議被當時的鄭州警察機關所阻撓,參加會議的工人代表與當局派出的軍警發生嚴重衝突。當晚總工會召開秘密會議,要求當局兩天內滿足總工會的各項要求(撤換鄭州警察局局長、歸還賠償總工會資產等等),否則將實行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同時進行了罷工的部署。施洋、林祥謙被指定為江岸區罷工總負責人。施洋參加總工會秘密會議後,於當晚和林祥謙等人乘火車趕回漢口江岸。
2月2日,施洋、林祥謙等人在漢口江岸分工會召開動員大會。
2月4日上午,施洋、林祥謙接到總工會關於開始罷工的指示後,立即下達了江岸分工會罷工的命令。 後來史稱的“二七大罷工”(又稱“京漢鐵路大罷工”)正式爆發。
2月7日下午,湖北軍閥蕭耀南開始採取武力鎮壓措施。當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先被押送到漢口警察廳。2月8日施洋又被押送到位於武昌的湖北陸軍審判處。當天下午,陸軍審判處即開庭審理。在法庭上,施洋據理力爭,痛批北洋軍閥的反動本質。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密令下,湖北軍閥未等法庭審理正常結束,便立即於1923年2月15日(臘月卅日)凌晨在武昌洪山將施洋執行死刑。
人物事跡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武昌學生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舉行示威遊行和罷課,遭到反動軍警的血腥鎮壓。施洋一面將被軍閥慘殺的學生送法庭檢驗,一面向律師公會建議提起公訴,要求嚴懲兇手,並於6月12日組織商民罷市。9月,施洋在京與各地代表協商發起組織中國各界聯合會,任該會的籌備委員。11月10日,中國各界聯合會在上誨宣告成立,施洋被選為聯合會評論部部長。
1920年4月,施洋發起組織“平民教育社”,被選為總務主任,參與創辦7所平民學校並參加陳潭秋、黃負生、劉子通創辦的革命刊物《武漢星期評論》工作。
1921年1月,江岸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時,被聘為法律顧問。這期間他組織領導漢陽鋼鐵廠、英美煙廠等企業工人罷工並取得勝利。6月,軍閥王占元的軍隊在武昌城內開槍洗劫商店住戶,引起武漢人民的強烈不滿。施洋以湖北各界聯合會的名義,連發討王通電7次,向中國宣布王占元的罪惡,提出驅王“自治”的主張。在“驅王自治”鬥爭中,組織湖北臨時政府和湖北自治軍,施被推舉為省務院秘書。10月,王占元被逐後,施洋即參加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工作。12月1日,漢口車行老闆勾結租界當局,隨意提高人力車租金,遭到工人的反對。第二天,施洋和林育南根據黨的指示組織“漢口人力車夫同業工會”,指揮數千車夫罷工7天,獲得完全勝利。
1922年6月,施經許白吳、項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9月9日,粵漢鐵路工人舉行罷工,岳州站由郭亮領導,武昌徐家棚站由林育南、施洋領導,罷工17天,以反動當局被迫同意工會所提條件而獲全勝。9月23日,施洋到上海參加全國司法會議,會議期間,他見到孫中山並與之對政治問題交換看法,贊同孫中山的民主革命。 10月10日,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成立,他擔任該會的法律顧問,凡工人在法律上的有關事務,他都負責處理。
1923年1月,漢口英國煙廠因無故開除女工而引起工人罷工,施洋挺身為工人說理,向英國資本家作鬥爭,“頗盡贊襄之力”。由於有施洋的正確領導,使前後30多天的罷工鬥爭以英方資本家同意接受工人所提條件而勝利告終。在武漢領導工人罷工鬥爭的同時,施洋同項英、林育南、張浩等積極投入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工作。並率湖北工會代表團出席2月1日在鄭州召開的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後,施洋積極參與其組織、領導工作。2月7日晚,施洋被軍閥肖耀南逮捕下獄,2月15日清晨在洪山腳下英勇就義。刑場上,他慷慨激昂,面對軍警和民眾大聲疾呼:“我只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些起來,把軍閥、官僚、資本家和你們這般替他們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寢皮“,“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正正做人,反對強暴,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 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歷史影響
1923年8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漢口人力車夫為表達對施洋的哀思,在各碼頭設祭,數千車夫跪地痛哭並扶靈位遊行,場面悲壯。1924年2月,為紀念施洋殉難一周年,林育南主編了《施洋先生紀念錄》一書。同年,上海《民國日報》出了施洋紀念號。
1927年,“二·七”四周年時,武漢民眾同國民革命軍70萬人舉行“二·七”4周年紀念大會。會後,武漢各界民眾為施洋、林祥謙等“二·七”英烈掃墓並在江岸舉行“二·七”烈士紀念大會。後編印出版《“二·七”四周年紀念特刊》、《“二·七”死難烈士施洋紀念特刊》。1933年,周恩來在紀念“二·七”鬥爭十周年時撰寫了《今年的“二·七”紀念與中國工人階級的中心任務》一文,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鬥爭是“中國大革命前的啟盟運動”,“燦爛了大革命中的光榮歷史”。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舉行的“二·七”紀念大會上高度評價:“施洋同志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工人階級利益的”。同年7月,為紀念“二·七”工人運動的偉大先驅,中共湖北黨組織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將施洋的遺體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腳下,由江岸鐵路分工會立“施洋先生之墓”碑。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施洋烈士陵園,烈士遺體由山腳遷至山腰,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半身塑像。
1957年1月,董必武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貽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土儔”。1958年,江岸修起“二·七”革命烈士紀念館和“二·七”烈士紀念碑,毛澤東親書碑名。在烈士家鄉,為了緬懷革命先烈,1957年5月,竹山縣人民委員會給施洋夫人居家贈掛“烈士之家”巨匾,室內正廳懸掛烈土遺像和生平事跡簡介供後人瞻仰和憑悼。1993年5月,中共竹山縣委、縣入政府在縣城中心豎起5米高的烈土銅像,大理石座基上鐫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為其題的詞。同時,組織編寫出版《施洋傳》、《施洋烈士文集》,以啟後人。
烈士陵園
施洋烈士陵園位於武昌洪山南麓。1923年2月7日晚,北洋軍閥以“煽動工潮”的罪名逮捕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同月15日,將其槍殺於洪山腳下。當晚,漢口人力車工會的工人冒著生命危險把施洋的遺體收殮在武昌城外的江神廟中。同年7月,中共湖北黨組織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將施洋的靈柩安葬在洪山北麓。1953年,因擴建馬路,武漢市總工會遷建陵園於現址。
陵園坐北朝南,主體由三部分組成,從入口進去,拾階而上,穿過牌樓,是一個瞻仰廣場。施洋全身塑像,巍然聳立在廣場中央(1995年前為半身塑像)。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1957年的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貽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土儔”。紀念碑高5米,基座寬2.2米,長3.5米,左側刻有烈士生平事略,右側刻有“二七”慘案經過。紀念碑的後面就是施洋烈士的衣冠冢。烈士原來安葬在洪山腳下,後遷至山腰,修成現有的陵墓。墓坐北朝南,呈八方形,邊長1.9米,其上書“施洋烈士之墓”。
整個陵園的設計,飽含著後人對先烈的景仰。台階、塑像、墓道、紀念碑和四季長青的翠柏蒼松,都以其莊嚴、肅穆,顯示一種軸線對稱的美。陵園四周有鱗次櫛比的高樓掩映,陵園內有蔥鬱樹術的環繞。既是先烈英靈棲息之地,又是廣大青少年憑弔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1956年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13個部門聯合發文,將施洋烈士陵園列為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之一。施洋墓原在洪山西麓,1953年遷洪山西南麓。墓前就山勢築成寬闊磴道,層台中間立有高約20米的豐碑,正麵塑“施洋烈士紀念碑”七字,背面刻烈士革命事略,碑前塑烈士半身像,其下石座正面鐫有董必武悼念烈士的詩篇:“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遺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其四周矮垣環繞,松柏拱衛,呈現一片肅穆寧靜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