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鎏

施大鎏,福建漳州城區浦頭人。福建道路工程專業學校畢業後,歷任龍溪縣工務處股長、建設科長和廣東肇慶、普寧等縣建設科長兼工程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施大鎏(1903年—1989年),字冕軒,福建漳州城區浦頭人。

中學畢業,後又到福建道路工程專業學校學習,畢業後歷任龍溪縣工務處股長、建設科長和廣東肇慶、普寧等縣建設科長兼工程師,後轉為經營交通運輸業。他熱愛公路工程建設專業。在任龍溪建設科長期間,他主持規劃與開闢漳州至浮宮、漳州至詔安、漳州至嵩嶼、漳州至龍巖四條閩南重要公路,並親自繪圖設計、建設200米長的寶林橋及馬口橋、響水橋等,為漳州早期公路建設作出了貢獻。

民國28年(1939年),他受聘為漳龍長途汽車公司副經理兼工程師,當時正處抗日戰爭,國民黨實行“焦土抗日”政策,沿海公路破壞十分嚴重。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為了公路早日恢復交通,他重操計算尺與圖板,親自設計修復漳州的新橋和舊橋,以木代土,結束來往搭船過渡或踩跳板過橋的歷史,使民眾能夠安全地在橋上通行。事後,他又通過漳龍汽公司自籌資金,著手修建漳州至龍巖公路。從民國35年起,他深入勘察調查,奔忙於荒山野嶺之間,在基本完成勘察任務之後,立即動工修建,施工中不管是數九寒天或是炎夏酷暑,他總是堅持在修建公路的第一線上,哪裡有險情、有難處,他都同工人一起排險解難。經過二年多的艱苦修建,漳州至龍巖全線貫通交付運行。漳州至龍巖公路全長145公里,沿途修造有58座橋樑、涵洞137處。漳浮公路在抗戰期間破壞尤為嚴重,有的路段已闢為農田。他把修復漳浮線當為己任,親自組織施工,僅用三個月時間,除修復路面外,還建造橋樑8座、50個涵洞,從而使漳浮公路又恢復通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福建省交通廳公路工程工程師,70年代退休。1989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