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七起義

於七起義

於七,名小喜,又名孟熹,山東省棲霞市人,清初膠東農民抗清鬥爭的著名領袖。順治五年(1648),他以棲霞縣東七十里的鋸齒山為根據地,聚眾抗清。得到很多農民的支持。康熙元年(1661)春,清兵雲集,圍困鋸齒山。於七團結軍民,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給義軍以極大鼓舞。他們堅守四個月後,突圍入海,於七下落不明。後來他去當了方丈,他享高壽,老死在華嚴庵。現華嚴寺(華嚴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復,寺外立了於七石雕像。

簡介

於七,本名小喜,又名孟熹,山東省棲霞市人,清初膠東農民抗清鬥爭的著名領袖。順治五年(1648),他以棲霞縣東七十里的鋸齒山為根據地,聚眾抗清。於七一方面經常率軍出擊騷擾清軍,另一方面又“割富濟貧”,除暴安良,打擊當地豪紳地主,得到登州地區農民民眾的熱烈支持,成為當地實力最強的一支農民起義軍,被清統治者稱之為“諸寇冠”。登州知府張尚賢自知無力剿滅,被迫採取招撫政策,授於七為棲霞縣把總。於是,於七利用合法身份廣泛交結各階層人士,暗中組織力量,以圖大舉。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於七在寧海州(今煙臺市牟平區)、墨縣和海陽縣建立了三個據點,勢力不斷增強。順治十八年春,按察使宋琬侄赴兵部首告於七和其叔交結,圖謀不軌,使清廷大為震驚,急令官兵往捕於七。十月,在於七的領導下,各據點同時發難,登州府屬各縣瞬間也舉起了抗清大旗。他們攻福山,圍文登,“焚劫八邑”,給清軍以沉重打擊。康熙元年(1661)春,清兵雲集,圍困鋸齒山。於七團結軍民,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給義軍以極大鼓舞。他們堅守四個月後,突圍入海,於七下落不明。
康熙元年(公元1661年)春,於七從鋸齒牙山突圍,轉移至嶗山東麓,先在王哥莊港西給人家當傭工,後為避難便到華嚴庵出家當和尚,先得法名通澈,受戒時又獲法號善河。他在眾和尚中頗有威信,70歲時被舉為方丈,他享高壽,老死在華嚴庵。現華嚴寺(華嚴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復,寺外立了於七石雕像。

起義過程

處在明末清初、社會動盪階段,於七和兄弟於六廣泛開展社交,結交武林中人,劫富濟貧。不過他們搶劫也是有原則性的,比如打聽到有富家大戶時,於七先獨自登門拜見,如果對方拿出所有錢財糧食,他就取一半,給對方留一半。相反,如果對方吝嗇耍心眼,就別怪於七不客氣了,他會用武力拿走所有家產。久而久之,於七的名聲越來越大,投奔者也越來越多,1650年,於七以淘金工為主體,聯合膠東各縣農民起義武裝,發動了膠東第一次農民抗清起義,他率領千人進攻寧海州(今煙臺牟平區),將知州劉文琪梟首示眾。當時滿清政府暫時無暇顧及,讓當時登州知府張尚賢出面,採取懷柔政策,招撫於七為棲霞把總(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陸軍基層軍官名)。有了這個身份,於七可以更方便聚集人脈、擴大武裝力量,他當時結交了一批反清復明的“復社人員”,比如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繼澄父子,還有即墨黃培等等,只等時機成熟,來一次更大規模的起義。
沒想到,這個機會提前到來了,而點燃這場戰爭火焰的竟然是萊陽城一個有名的惡霸宋彝秉,人稱“宋二閻王”。他雖是宋琬的侄子,卻是宋家家族裡的敗類,整日吃喝嫖賭、無惡不作。這樣一個人,怎么跟於七惹上關係了呢?於桂明說,這事還得從於1661年4月15日,萊陽寶泉山廟會說起。
“對萊陽城來說,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春暖花開,人們出來看花、賞景、拜佛,祈求一年平平安安。於七的弟弟於九,也陪著妻子衣氏來了。衣氏出身大家閨秀,絕色佳人,同在廟會的宋彝秉一眼就看上了,上前就調戲。守在旁邊的於九看他這副德行,又得知他就是流氓宋彝秉後,當即把他打了個鼻青臉腫。”宋二閻王罵罵咧咧地走了,於九沒想到,這件事為於家招來了滅頂之災。
宋彝秉依仗父親在清廷兵部為官,直接進京誣告:“於七在棲霞蓋金鑾殿、繡龍袍,準備反清復明當皇帝。”根基尚不穩定的清廷最聽不得這樣的訊息,不管真假,直接派兵查封於家。於七明白,反清的時機已經到了,將家人安排妥當後,他和弟兄們進入了牙山,等待他的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惡戰。
清廷派出三大帥六大將二十萬兵力向牙山進發。於七一聲號令,分布在膠東半島其他地方的起義軍同時起義,完全打亂了清廷的計畫,之後的戰爭,如果電視劇中演的場景,你退我進、你進我退,雙方僵持了兩年之久。直到1662年,清政府著急了,調來了當時威力最大的武器紅衣大炮,連續轟炸了三天。
滿目蒼夷的牙山終於安靜下來,幾天的轟炸讓於七有了重新思考。兩年對戰,起義軍已死傷無數,現在只剩下一少部分實力,難以抗衡,他決定衝出去,等待日後捲土重來。山前山後都有清兵怎么逃?他用了一招“山前棄靴,山後奪路”,具體做法我們還是看看《周至元詩文選》中的描述吧:
他將所穿靴拋擲於前山,從山後直衝而下,闖入滿清大營。清兵以為於七偷襲,倉皇應戰,趁這慌亂之際,於七突圍而去。到了天明,清兵在山前發現於七所穿的靴子,以為他由前山逃跑,於七成功逃脫。轟轟烈烈的“於七抗清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於桂明說:“1661年4月,南明離開大陸,7月,於七發動第二次起義。如果提前四個月(三月份)聯明起義,可能勝算機率極大。於七的失敗,是只占地利、人和,失去了天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