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七[清朝起義者]

於七[清朝起義者]
於七[清朝起義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七, 漢族。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鄭成功為了恢復明王朝,揮師抗清,激發了北方各地農民的起義。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於七第二次領導農民在鋸齒牙山起義抗清,登萊二府人民紛起回響,反清烈火燃遍膠東。70歲時被舉為方丈,他享高壽,老死在華嚴庵。現華嚴寺(華嚴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復,寺外立了於七石雕像。

基本信息

古代人物

於七,漢族,家世殷富,是邑中大戶,祖父經商,父親當過明末防撫鋪兵。

生平

於七生於棲霞市唐家泊鎮,上過幾年學,14歲拜師習武。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考取武秀才,次年又中武舉。於七為人正義和氣,時常為鄉親排解糾紛,因而他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人們的愛戴。他樂於交往,經常結交各路志士豪傑。久而久之,以於七為中心,棲霞及附近縣中的志同道合者聚攏了一個社會圈子,他們常聚集在北大天、於溝、塔兒坡等地議論政局,演練武功,形成了一股勢力。

清兵入關後,迅速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但遇到李自成舊部和其他反清力量的反抗。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於七在董樵等有識之士協助下,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清起義,他們以淘金工人為骨幹,廣泛發動農民,聯絡海島漁民,在膠東鋸齒牙山建據點,堅義旗,反清抗暴。於七部與崑嵛山區的農民起義軍相配合,攻克寧海州,向文登縣城、棲霞分城進攻,令統治者大驚。

清廷獲悉,十分關切,剿撫並濟,使起義軍遭沉重打擊,於七在動搖中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

於七降清後,難以得到統治者信任和地方官吏的善待,受到親朋好友的譴責。經舊友的規勸,於七終於悔悟,改善了同舊友鄉親的關係。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鄭成功為了恢復明王朝,揮師抗清,激發了北方各地農民的起義。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於七第二次領導農民在鋸齒牙山起義抗清,登萊二府人民紛起回響,反清烈火燃遍膠東。清廷深恐鬥爭蔓延,派萬餘名滿蒙“八旗兵”和九省兩萬多名“綠旗兵”圍攻鋸齒牙山。於七率眾英勇抵抗,但寡不敵眾,於七等極少人突出,大批起義官兵及家屬被殺害。崑嵛山、招虎山方面也遭挫。

康熙元年(公元1661年)春,於七從鋸齒牙山突圍,轉移至嶗山東麓,先在王哥莊港西給人家當傭工,後為避難便到華嚴庵出家當和尚,先得法名通澈,受戒時又獲法號善河。他在眾和尚中頗有威信,70歲時被舉為方丈,他享高壽,老死在華嚴庵。現華嚴寺(華嚴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復,寺外立了於七石雕像。

京東大鼓演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