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方頭固古冢大明寺
方頭固冢位於永年縣方頭固村東北,洺河南岸。冢南原為大明寺。方頭固冢也稱“大冢”、“老冢”。土冢平地突起,象一座小山,封土高13.6米,直徑85米,周長284米,占地8.6畝,為永年縣境內最大的一個土冢。因冢頂呈方形,人們稱之為“方頭固冢”。清《廣平府志》記載:“大明寺在城西北28里,有巨冢雄立,潭水環注,乃西北之勝概也。”據當地民眾傳說,方頭固冢是古代作戰時假造糧堆的虛糧冢。又說是隋末夏王竇建德所築的點將台,稱夏王台。但經文物工作者調查,在封土內發現有五銖錢、繩紋瓦、陶片、陶器等物,1970年又出土了一個完整的大型灰陶蓋。通過對夯土層和出土遺物的分析,1976年,經文物考古調查組確認為漢墓,這是永年縣境內最大的一處漢墓。方頭固冢,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規模
大明寺位於永年縣縣邑中部方頭固村東北部,始建於何代現無片石文字存留,無可稽考。只知毀於近代 戰亂。當時寺內殿閣亭台林立,莊嚴肅穆,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院內古柏參天,法雲環護,遠近香客,善男信女參禪拜師絡繹不絕。相傳始建於唐宋,興於明清,乃縣邑一佛教聖地也。寺後有古冢,高五丈,又占地十二餘畝,據縣誌載為漢代古冢,迄今二 千餘年,現為省級文物。大明寺西志聰明山,北臨洺水,東南眺望曲梁古城,四周良田千頃,望無際,與古城遙相輝映。登斯古冢,則心曠神怡,沃野百里盡收眼底,又一景觀。大明寺歷經滄桑,毀於一旦。然鄉民懷念之情不眠,今逢盛世,也政通人和,物阜豐,鄉民渴望重修大明寺呼聲日高,社會各界仁人義士,廣大鄉民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同心協力,踴躍捐資,在縣文物保管所支持下,並報市文物部門批准,成立了籌建委員會和文管會,在籌建委員會鼎立操辦,鄉民摯誠相助下,惟時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奠基,至二零零零年二月,大明寺重建勝利竣工,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古寺重見光輝,再放異彩。大明寺的建成, 為我縣大地又添一顆璀璨的明珠,願大明寺與古冢日月同輝,浩氣長存。
2014年又在大明寺的西邊蓋了九天聖母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