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幼年曾在北京生活過兩年,11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方鏞欽創辦了GXMedia遊戲網路公司。被稱為電玩界的“麥可·喬丹”、“線上上最不願意碰到的玩家”。
事件
電子遊戲界的“麥可·喬丹”
每個星期四的晚上,這家網路公司里便是這樣的一番景象:員工們一邊愜意地吃著由公司提供的可口的快餐,一邊毫無顧忌興致勃勃地大玩兒電子遊戲。這樣的公司恐怕全世界也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這就是由美籍華裔青年、電玩奇才方鏞欽創辦的GXMedia遊戲網路公司。這位被稱為電玩界的“麥可·喬丹”、“線上上最不願意碰到的玩家”的青年才俊,就是以這樣一種自然而又獨特的方式,表現對已由個人興趣成為事業的電子遊戲的執著熱愛,並希望由此來鼓勵激發員工們對電子遊戲、對公司的熱愛。而令方鏞欽感到欣慰的是,他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成功證明了:“愛玩Game的孩子不會變壞”。
電玩奇才:一戰成名誰與爭鋒
他的父親在惠普科技(HP)擔任資訊工程經理,他的兄弟都是電腦高手。這樣的家庭環境,或許正為他日後得以在電子遊戲的廣闊天地里縱橫馳騁提供了成功的最初的和最重要的要素:誘惑和激勵。
方鏞欽殺入電子遊戲這片領地,是14歲時的一次偶然。其時方鏞欽喜歡的只是玩玩網球、排球,對電子遊戲還緣分未到。那天他從弟弟的房間外走過,卻聽得裡面槍聲大作,熱鬧非常。原來弟弟正在電腦上玩兒一款叫做“Doom”的遊戲,玩兒的時候可以與電腦對射,也可以上網與別的電腦操作者對殺。把“壞人”殺光即可過關升級。方鏞欽看得手癢,便也參與了進去。初經陣戰,失敗自然難免,方鏞欽覺得電腦太“聰明”了,這倒激起了他的好奇、好勝之心,更激發出了他在這方面的優良潛質。
此後,方鏞欽對運作電腦遊戲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同樣巨大的天分。很快弟弟就不是他的對手了。他每天都要學習遊戲對戰技藝,玩兒遊戲已經成了他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幸運的是方鏞欽的父母雖然擔心但並不很反對甚或禁止他學習電腦遊戲技藝。由此,方鏞欽挺槍躍馬殺入電腦遊戲的神奇天地,縱橫捭闔,所向披靡,他的生命歷程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這片天地使得方鏞欽特有的優異天賦得以被激發顯現出來。方鏞欽形容自己有“非人類能力———fastreflex、fastthinking(迅速反應、迅速思考)”,似乎往往能預知對手的行動方向,先敵出擊。有些人就算一天玩兒15個小時,技巧也不一定有多少提高,而他一個星期花在玩兒電腦上的時間也不會超過30個小時,對戰起來卻仍能遊刃有餘,盡占先機。方鏞欽自己分析說,這是因為他總能“設身處地”地構想,如果自己是對方,下一步會往哪裡去,走什麼路線,所以總能迎頭痛擊對手。Gamers .com的董事吳文建說:“他曾跟我講,在玩兒真人對打遊戲的時候,只要20秒他就可以完全知道對手在想什麼。除了速度和準確度,他們這些在電玩榜上排前十名的人,有70%都是在比策略。”
1995年,方鏞欽獲得世界電子遊戲大賽(PGL)冠軍,一戰成名。至今,方鏞欽在所有的大型電腦遊戲比賽中沒有輸過一場,贏得的獎金累計起來已有25萬美元之巨。在美國青少年中,方鏞欽的大名無人不曉,在醉心於電子遊戲的Gamer心目中,方鏞欽更成為“麥可·喬丹”式的偶像。包括CNN、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新浪北美網站等多類媒體,都對他的傳奇事跡進行過報導。1997年夏季,方鏞欽在亞特蘭大參加由微軟舉辦的Quake(雷神之錘)電腦遊戲大賽。這也是一場真人對戰的遊戲,方鏞欽原先只是以平常心應戰,並未有任何期待。在最後7分鐘,憑經驗和過人的直覺、判斷力,方鏞欽料定對手會尾隨追擊,於是他改變戰術,埋伏在角落裡準備伏擊對手。算準對手出現的方位和時間,方鏞欽搶先開火,對手還未及反應就已輸掉了比賽。此刻,電腦螢幕上顯現出了火紅色的法拉利跑車的影像———方鏞欽終於贏得了5000美元的獎金和這輛價值10萬美元的紅色法拉利跑車。
商界新銳:棄學創業再打天下
隨著方鏞欽在電子遊戲天地的戰績日著,廠商、媒體也對他投以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後,每每有新遊戲推出,美國從事電腦遊戲資訊的媒體都會來採訪方鏞欽;方鏞欽也開始為眾多廠商出任產品代言人,或為知名公司出賽,自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碰巧的是,方鏞欽為玩兒電腦遊戲起的網名也正與他的特點相契。他的英文名字是DennisFong,綽號是Threshold(門坎、開端之意)。但因為名字太長,第一次上網玩兒電子遊戲登記時只好把名字截短,變成了Thresh。後來方鏞欽發現,這個詞恰巧是“連續打擊”的意思,更符合他在對戰遊戲裡的個性。於是媒體就稱呼他為Dennis“Thresh”Fong,以凸顯他的敏銳、兇猛的戰力。
而此時的方鏞欽已經開始意識到,電子遊戲對他來說已經遠不是一種遊戲消遣了,對他來說已經可以成為一個事業。就像當年輟學從商的微軟的比爾·蓋茨、甲骨文的艾利森、雅虎的楊致遠一樣,1996年,正在加州伯克萊大學讀一年級的方鏞欽毅然棄學,靠著競賽中得來的獎金,與自己的兄弟———哥哥方鏞凱(LyleFong)、弟弟方鏞傑(BryantFong)及一些大學同學一道創辦了“極致玩家”(GamersExtreme. Inc)網上電子遊戲出版公司。為此,他哥哥也沒有完成學業。半年後,公司又更名為GXMedia。
方鏞欽與自己的兄弟都十分了解電子遊戲圈內的一切,於是他們力圖將Gamers . com辦成一個遊戲入口網站,使網站成為電子遊戲的信息交換場所,供使用者交流探討,並設立了與其他遊戲網站的新聞和論壇的連結。他們把網路上數以千計的網路電子遊戲雜誌、電子遊戲迷俱樂部、電子遊戲密技與攻略及近兩萬種電子遊戲索引等等,統統一網打盡收入囊中,就像電子遊戲領域的一個“雅虎”。
經營公司理論
說起經營公司來,方鏞欽竟然是基於與他玩兒電子遊戲一樣的一套理論。他說出的是同樣的道理:“要把自己置於對方處境構想,假如我是他,我會做什麼?我們的客戶想要什麼?”但是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公司初創的那兩年非常辛苦,同仁多是志同道合的一些學長、學友,多以對電子遊戲的興趣為動力。但後來隨著公司向業界的發展,經營理念和公司發展方向就需要進行一些調整。而此時一起創業的員工能否了解因應潮流改變的公司理念就很重要,公司的管理層就要花很多時間進行溝通,這對方鏞欽來說是一種新的考驗也是對他經營管理能力的一種鍛鍊。在一次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方鏞欽談到了一件往事:那年感恩節前QuakeⅡ(雷神之錘二代)遊戲要面市,公司需要花時間去破關、去了解這個遊戲,做一些攻略手冊。方鏞欽希望員工能留下來把事情做完,但感恩節是個太重要的日子,大家都要回家。方鏞欽對於要管理這一群和他年級相仿又一樣聰明的人頗覺吃力。
好在憑著方鏞欽在電子遊戲領域如雷貫耳的名聲和他超人的才具特別是他對電子遊戲市場發展的見解,使公司漸漸為商界所關注和認同,其發展也開始為各相關方面看好。1999年3月,經由Gamers . com的董事吳文建牽線,神通電腦集團創辦人侯清雄引進台灣資金。
戲劇性的獲取關注
而具有戲劇性的是當年11月國際級投資基金CMGI1100萬美元投資的獲取。
1999年10月,方鏞欽對電子遊戲的商務認知終於得到商業界的關注,其證明就是方鏞欽被邀請參加了蒙德卡羅歐洲科技圓桌會議。會議有包括微軟的比爾·蓋茨、雅虎的提姆庫克等大師在內的千餘位專家與會。在會上,方鏞欽被安排做了一個闡述電子遊戲商機的演講。以投資入口網站、電子商務和網路科技等為主的全美前三大投資公司之一CMGI公司的創辦人兼總裁惠勒爾在聽完方鏞欽題為“電玩網路大商機”的演講後,把這位年輕人引薦給了其屬下的AtVentures投資公司。而後者為了在網路遊戲領域尋找投資對象已經急切地尋找了三年。結果自然是雙方一拍即合。“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是,我沒有想到資金就這樣到手了。”方鏞欽在事後對這1100萬美元投資的獲得仍大有感慨。
2000年5月Gamers .com又請到曾任發行知名遊戲雷神之錘的出版發行社Activision總裁的Geoffrey Mulligan來擔任Gamers .com總裁———GeoffreyMulligan的經歷絕對是讓美國華爾街最青睞做CEO的不二人選,方鏞欽自任“遊戲長”(ChiefGamer)。這一連串成功的商業運作更加鞏固了公司在業界的地位,增加了公司的發展活力。
到目前GXMedia已有全職、兼職員工160人,用戶已多達兩萬人以上,網站月瀏覽數達到8500萬次。方鏞欽的個人收入達10萬美元。
方鏞欽在電子遊戲界已經成了一個“孤獨求敗”的絕頂高手,但他在電子遊戲商界的搏戰才剛剛開始。許多人都認為方鏞欽是“最有希望成為楊致遠第二”的華人。方鏞欽也期望自己能做得像楊致遠一樣:“楊致遠真的是一個很成功的人!”
寄語來者:勿效棄讀勿陷沉迷
棄學從商,創立自己的事業,正體現了美國年輕人的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但方鏞欽確實也希望有一天能再回到學校。不過,他對自己當初的決定並不後悔。“我在高中時,曾從我父母那裡借錢搞一個和電腦遊戲有關的小公司,三個月後,我就賺到了足夠的錢還給他們了。”方鏞欽想說明自己具備做生意的天分。但他並不鼓勵想學他的年輕人也輟學,“因為這意味著你必須像我一樣,能玩兒到全球遊戲界的前五名,這是很辛苦的。”
每一天,方鏞欽的電子信箱裡都會湧進來自全球的數以百計的信件,其中有不少家長問他:孩子沉迷於電腦遊戲,該怎么辦呢?方鏞欽以自己為例,這樣說明:“我沒有因為玩兒電子遊戲而荒廢學業和休閒生活,只是少睡一點,別人看電視,我玩兒電腦遊戲。”
有趣的是,自從方鏞欽贏得法拉利跑車後,母親原本常擔心他玩兒遊戲的叮囑變成了這樣的關心:孩子,你今天練電腦遊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