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2004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公布了《廣電總局關於加強譯製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譯製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譯製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2005年9月制定的《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公約規定主持人要“以推廣普及國語、規範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維護祖國語言和文字的純潔性為己任”、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國語,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範語言有損害的口音、語調、粗俗語言、俚語、行話,不在國語中夾雜不必要的外語,不模仿港台話及其表達方式。
2005年10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相關規定: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國語。而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國語。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國語。
2014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播音員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標準國語。
針對對象
“方言限令”針對的不是節目和方言本身,而是節目主持人及其方言的濫用。當下一些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對俗語、地方腔調、英文、成語誤用和變體等等不規範語言使用深諳雜糅之道。“洋涇浜”“港台腔”“東北腔”各領風騷,橫行一時。
方言的優勢與危害
優勢
方言,旨在傳承方言文化藝術的節目依然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方言節目歷來享有穩定的當地擁躉,較強勢的方言在更大片區內都可引發文化共鳴。歷年央視春晚都不乏大量地使用方言的節目。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中精彩的“倒口”,不僅收穫喜劇效果,還在合家團聚的時刻,獻上濃濃的鄉音,揮散出依戀故土的情愫。
事實上,如同文學作品需要表現地域性格,影視作品往往需要地域色彩濃厚的語言加以點綴。《鄉村愛情故事》中的東北話,《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天津話,讓文藝創作顯得更接地氣。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帶著國語和四川方言兩個版本與觀眾見面,顯示出文化市場中多元化的需求。
危害
主持人如出於譁眾取寵,搏出位,賺眼球等惡俗目的而使用方言,無疑是危險的,無論對國語的規範使用,還是對方言本身的純粹性都構成了傷害。
對於正處在母語習得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混亂的語言環境也可留下以訛傳訛的禍根,在尚未文化自覺的年輕人中,錯誤地“約定俗成”了。
評論
“方言限令”不必過多撩撥觀眾神經。規範了語言,不意味著娛樂節目從此板起了面孔。主持人多說幾句國語也無礙各地方言的多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