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

方玉,編輯。1931年7月出生,河南淮陽人。回族。0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淮陽專署幹部學校畢業,曾任鹿邑縣文化館長、科長,現任鹿邑縣地方志總編室副主任,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常務理事,陳摶學會理事,河南省史志協會會員,鹿邑縣政協常委、文史資料研究組組長,鹿邑縣老子文化研究會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先生學識淵博源於自學成材。其參加工作41年,僅在文化戰線工作就達30餘年。先生不以仕途升遷為取向,專心治學,博聞強記,先後精讀了《二十四史》、《清史稿》、《社會發展簡史》、《語法與修辭》及多部文藝理論著作。主編過《鹿鳴》文藝報,多次在河南省《文物報》和《中州今古》雜誌上發表文章和專著,影響較大的有《虞姬墓初探》、《老子家鄉考古散記》和“老君台”、“太清宮”文史作品數10篇。並為《中國名人名勝大辭典》撰寫完成河南辭目部分10餘條。先生經歷坎坷,浩然正氣終生未改。談笑有百姓,往來無孬人。因編寫文藝刊物、發表戲曲作品,又加上敢於仗義執言,為人民疾苦鼓與呼,五八年被錯劃“右派”,文化大革命遭揪斗批判,驅趕下鄉勞動改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縣政府順應民眾呼籲,啟用先生擔綱主持鹿邑縣誌的修撰工作,任縣誌主審、總編。組建修志隊伍,開創修志班底之餘,先生時時拿出珍藏的文天祥《正氣歌》與同道共勉:“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獄,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先生總編修撰鹿邑縣誌歷時十載,增刪六次,100多萬字的志書,於1991年終於成書出版。上繼光緒縣誌,下至20世紀90年代,使阻斷90餘年的地方史料重見天日,功在千秋,澤及當代,其中甘苦略舉兩例。在蒐集資料、編撰篇目體例階段,遠則騎車,近則徒步,早出晚歸,不避寒暑。在河南省於鹿邑召開的“篇目現場會”和於開封召開的地方志學術交流會上,方玉先生均作了典型發言,贏得與會領導和專家同行的一致好評。在修志定稿階段,為審查修改志稿,方玉先生不顧視網膜舊疾復發,憑著僅剩下的0.1的視力,堅持修訂審查完稿。10年來,其親自審閱修改了鹿邑縣誌70餘萬字。經地區匯同省里的專家檢查認為: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篇目設定合理。榮獲河南省修志先進個人獎,並多次被評為周口地區先進工作者。方玉先生今已年屆7旬,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仍在為中國的哲人老子走向世界和老子故里家鄉鹿邑的經濟文化振興而辛勤操勞。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當代最需要的也就是學識、正氣與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就是說當代最需要的就是像方玉先生這樣的好人。讓我們祝願好人都能一生平安,晚景絢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