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橋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瞻岐鎮下轄村]

方橋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瞻岐鎮下轄村]

方橋村坐落在瞻岐鎮福泉山鳴角嶁的山麓,由6個自然村組成,這6個自然村分別是:山墩、下段、毛洋、沿山、毛崗墩、屯家浦。一條寬敞清澈的溪流穿村而過。據說以前溪上橫臥著一座石橋,橋中間鋪著石板,使橋面顯得格外寬大,仿佛成為方形,於是橋就叫做“方橋”。

狹石嶺古道

村北是著名的狹石嶺古道(玉泉嶺),翻山過嶺就能經東吳抵達寧波。狹石嶺近頂巔處很陡,陡得很多人不敢將腳踏車推上嶺。山頂還保留著古代軍事建築“隘口”,兩旁壘著石牆,將通道逼得既陡又窄。據說明代戚繼光曾派兵守此,防備倭寇從大嵩江口向這裡突襲,然後騷擾內地。自然村屯家浦原有個聞名周遭的驛站,可見這條山嶺還是條名副其實的驛道。道光年間,英國侵略軍侵犯浙東,隘口也駐紮了官兵,毛洋自然村還設定了軍營。

毛洋應是“望洋”,那是明代汪姓太公從西鄉橫街大雷山遷移過來時代的叫法,因為每天望見的就是恣睢的汪洋。後來通俗化了,才演變成為音近的“毛洋”。現在除了徒步練身的驢友,很少有人走古道翻越狹石嶺了。

大美山

沿著村北山坡攀登,有座屬於方橋的“大美山”。大美山名字據說也是由土名雅馴過來的。在我看來,這個雅化的工作做得可大了,因為“大美”是有出典的。那是在戰國和漢朝,戰國思想家著作《莊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他把大美看得極高,高到不必言,不必議。漢代雜家劉向說:“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他把大美看得極大,大到無須再去尋覓細微瑕疵等不足。兩人的說法各有側重,但都高看了大美。方橋這座山未必美到如此程度。

據命名者自述,他是在通過對土名諧音的雅化,表達自己熱愛家鄉山水的情意而已。但現今方橋大美山的確是美的,通過多年建設,它被建成了村級公園,且是個森林公園。這裡山上有水,有曲折顯隱的泉水,還有山頂不會幹涸的“天池”。另外大小形狀不一的水潭竟有好幾個,它們均勻地分布在不同的山巒層面。有土,不少山土沙泥甚至具有豐厚的“泥肉”,腐殖質墨黑而粉膩,孕育著山上多種多樣的喬木灌木花卉草本。有石,時不時能見到橫臥在山坡上的奇石怪岩,石凳石桌。有樹,姿態各異的古樹新木呈現人前,大批新生楠木、雪杉也令人眼睛發亮。讓我印象頗深而欲加探究的是,半山腰有古人遺留下來的斷壁殘垣。

小城門

是方橋小石城府的附屬設施,建於清代道光年間,高近3米,寬才1.9米,旁有一道高1米、寬0.6米的水門。城牆有“並立為三”四字,含義頗費猜度,大意不出全力以赴抗戰到底的範疇。

鑲嵌於城基的碑記寫道:“道光廿二年,被英夷作亂,設建城門。念三年建小屋,守管鑰。簽議公、信義公兩祀捐田列後,以垂久遠,永遠不朽云爾。道光丙午正祀重記。”。村里人說,方橋小城門、小山城跟毛洋軍營在抗擊外侮時“形成了犄角之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