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錢寓意

方孔錢寓意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

簡介

方孔錢寓意方孔錢寓意
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型制,一直沿用到民國初期才壽終正寢。這種貨幣型制之所以能夠成為歷朝歷代的首選貨幣,受到人民喜愛,除了其容易鑄造、打磨、便於攜帶等原因外,筆者認為還有其他原因。本文擬從其“圓形”和“方孔”的形狀上試做進一步的解讀,並以此就教於大方之家。

歷史

一、 是春秋、戰國時期主流意識形態的物化反映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不同學派從各自所代表階層的利益為出發點,攻擊批駁其他學派的觀點,並希望自己的觀點為統治者所採納。在這個自然淘汰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墨、儒、道、法、陰陽、縱橫等為代表的主流學派,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就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而圓形方孔錢,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物化反映。
圓形方孔錢的構圖借鑑陰陽家的宇宙圖式,“天圓地方”。《周髀算經》所謂:“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淮南子》有言:“天圓地方、道在中央”。都是很好的例證。秦統一以前,環錢的孔並不統一,有圓孔也有方孔。秦半兩則固定為方孔。魏晉時期,魯褒在《錢神論》一文中曾經這樣形容道:“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圓形方孔錢正是古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宇宙次序的精華濃縮。
圓形方孔錢也包含了道家的辯證法思想,以有形的圓,彌補無形的天;以無內容的“虛方”,對有形的“實地”。突出地反映了道家所主張的有無、虛實相對的理論。在“天”“地”之間飾以銘文,又是“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①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荀子樸素世界觀的反映。
這種構圖的意境,能使人們淡化金錢意識,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統治者維護統治秩序。反過來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代大一統思想的形成。
二、 與“外儒內法”統治思想和“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相吻合
“外儒內法”是自秦以來的宗法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②儒學重仁政,講究以倫理勸導實施統治;而法家則講法制,重在政治功利。這兩種思想在秦漢時即彼此糅雜,形成了互補的統治術。外儒,要求封建統治者以仁德的面目出現,行仁政,提倡綱常道德,以此來作為積極的誘導。內法,則是主張統治者要加強中央集權,重視刑法和進行社會改革。要“兩手抓”。圓形方孔錢的使用,能夠時刻為統治者施展其面南之術作一個提醒。
這種統治思想移植到個人身上就是:“外圓內方”。即在為人處世上,要做到儒家所倡導的“溫、良、恭、儉、讓”,要中庸、圓滑,但又不失正氣、骨氣和品德,要堅持原則和獨立的個性。正如黃炎培先生所說的,“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可以這樣說:圓形方孔錢是剛與柔、中庸圓滑與正氣品德對立的統一體,是二者完美而又巧妙地結合。因此,古代人以此來作為做人的標準,比喻是比較貼切的。這也正是歷朝歷代其成為首選貨幣形式並深受人民喜愛的原因所在。
三、 與神話傳說有密切的關係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神話傳說的漢畫,漢代的石刻畫像與磚畫中,常有人身蛇首的伏羲和女媧的畫像。這些畫像中的伏羲和女媧,腰身以上為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則為蛇軀,兩條尾巴密切的纏繞著。兩人的臉面,或正向或背向。伏羲的手裡拿了曲尺(矩),女媧的手裡拿了圓規(規)。傳說中人類就是這一對半人半獸的天神滋生繁衍下來的,也是他們制定了人類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由此我們不難想到:一人劃方,一人劃圓。一個簡單質樸的“圓”加上一個“方形”,不正是“圓形方孔錢”的形狀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