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方中達,名達,字中達,於1916年5月22日出生於上海,但祖籍為江蘇武進縣。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隨家遷往蘇州,繼而遷居南京,同年秋考入南京金陵中學高中。1936年畢業,因成績優異,由學校保送金陵大學生物學系。1940年大學畢業,經俞大紱、魏景超推薦到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45年方中達考取清華大學第6期留美公費生,同年8月赴美,入威斯康星大學植物病理系。獲哲學博士學位後,並被吸收為美國細菌學會、美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員。1948年12月回國。
任職經歷
1940—1945年 任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助教。
1945—1948年 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院專攻植物病理學獲博士學位。
1949—1952年 任金陵大學教授。
1952—1970年 任南京農學院教授。
1971—1979年 任江蘇農學院教授。
1979—1984年 任南京農學院教授。
1980年1月 任南京農學院植物病原生物研究室主任。
1980年3月 任南京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植保系學位委員會主任。
任職情況
當時金陵大學急需植物病理學教師,在俞大紱支持下,方中達暫時未回清華大學工作,而回金陵大學執教。誰知這一頂替就決定他一輩子在金大了。方先生曾先後擔任江蘇省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際水稻白葉枯病研究組理事、國際植物病原細菌學會中國理事、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他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特約研究員。
成就榮譽
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過去日本學者作過大量研究,他們認為水稻白葉枯病病菌是經過雜草和土壤作傳播媒介使水稻植株感病。只要清除稻田附近的雜草和改良土壤,就可以防止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1954年,江蘇各地展開了民眾性的大面積防治試驗,但收效不大。1955年方中達投入了該病的研究工作。他和助手一起經常深入農村調查,在實驗室和溫室觀察病害的發生規律,發現白葉枯病菌能在種子上成活和越冬。他們把帶菌種子播種後,秧苗就發生白葉枯菌,從而提出了水稻白葉枯病種子帶菌的觀點。1956年初在全國水稻白葉枯病防治專業會議上首次報告了這一成果,引起與會者廣泛興趣。1956年6月,方中達參加了江蘇省農業廳組織的考察團,到江陰、溧陽、揚州等地進行考察。在實地調查中,他看到白葉枯病首先從水稻葉尖開始發病,然後逐漸擴展。這給他以很大啟發:病菌是否從水稻葉尖的水孔侵入的。他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水孔接種試驗,並取得了初步結果。方中達的研究,證實了水孔是白葉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徑;帶菌種子長出的病菌中可以產生大量菌體,構成植株生長後期重複感染的主要來源;水稻生長後期,病菌侵入種子內部潛伏越冬,成為翌年新侵染的主要來源。根據這些結果,在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研究中,他推行選用無病種子和種子消毒等措施,在生產上收到良好效果。
方中達在以後的20多年中,對水稻白葉枯病菌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範圍涉及病菌生理學;菌系分化;水稻品種抗病性鑑定及其抗病機理等等。並與其他單位合作,在抗病育種方面做出成績。發表論文達20餘篇,其中水稻白葉枯病的研究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菌系分化的研究獲農業部1989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方中達不僅在水稻白葉枯病的研究上成就卓著,為國內外學術界所敬仰。而且在植物其他細菌性病害的研究上同樣貢獻突出。在50-60年代,他和助手們一起發現、鑑定和命名了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李氏禾條斑病、甘薯葉斑病、生薑葉枯病等6種植物病原細菌新種。其中,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幾經反覆,終於得到世界公認。他還和助手提出大白菜軟腐病菌從根系侵入和潛伏侵染的新觀點、新理論、為防治策略和技術上的改進提供了依據。80年代初,他在江蘇省對棉花黃萎病的發生和防治研究組織攻關,取得初步成果。其中“大麗輪枝菌生物學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種上的套用”獲得農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棉花黃萎病綜合防治研究”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物影響
方中達十分關心植物病理學科的發展。從50年代起就指派和支持中青年教師向學科的不同方向發展。經過30多年的努力,目前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教研組,已初步建成真菌及真菌病害、細菌及細菌病害、病毒及病毒病害、植物菌原體及其病害、線蟲及線蟲病害,以及植物病害生態、植物病理生理和分子植物病理等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由方中達親自領導的植物病原生物研究室已建成全國第一流的教學、研究中心,人才結構也已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學術梯隊,承擔著國家攻關及重點課題。
為了擴展師生的學術見識,方中達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1985年邀請紐西蘭森林研究所周啟昆教授來寧舉辦森林病害訓練班;1986年5月他邀請美國威斯康星大學A.H.愛倫堡來校講授《寄主—寄生物關係的分子遺傳學》。經過幾年努力,目前該教研組和研究室已和美、英、日三國的5所院校和研究單位建立了聯繫。
人物軼事
方在達從教50餘年,素有言傳身教,治學嚴謹,業精於勤和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並以此薰陶和教育身邊的教師。他十分重視對中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培養。從80年代初,他通過推薦和牽線搭橋,陸續將一些年富力強的優秀中青年教師派往國外進修或合作研究。這些人學成回國後,方中達立即把他們推上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進行鍛鍊。方中達對研究生要求也是嚴格的。1983年有一位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到南京農業大學申請授於碩士學位。方中達經過認真考查,認為該生學習的課程不夠,論文還有缺陷,沒有授予學位。當這位學生工作後,方中達主動與所在單位聯繫,建議該生到南京農業大學補課,並幫助修改論文,經過一年進修該生以全優的成績通過答辯,獲得了碩士學位。
主要論著
1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方中達.鏈黴菌的噬菌體.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3 方中達主編.普通植物病理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60(1964 年修訂2版).
4 方中達.水稻白葉枯病.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62(1963年增訂2版).
5 方中達編.植物病理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
6 方中達主編.植物病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1.
7 方中達主編.植病研究方法.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8 方中達主編.普通植物病理學(上).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9 方中達主編.普通植物病理學(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10 方中達.小麥品種苗期對條鏽病抵抗性的測定及條鏽病菌的變異性問題.植物病理學報,1955,1(2):1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