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鄉

新高鄉位於代縣城西南四公里,東新高鄉地圖連峪口鄉、灘上鎮,南、西界原平市,北隔滹沱河與上館鎮、陽明堡鎮為鄰。1953年屬中解鄉,1958年成立新高公社。1984年改新高鄉。2000年交口鄉併入該鄉。

基本信息

概況
新高鄉位於縣城南2.5公里處,北臨滹沱河,南依五台山,西界原平市,面積210平方公里。轄41村,人口18739人。耕地面積4.67萬畝。中解河縱貫南北,高蘇路橫穿東西,趙杲觀旅遊公路南北相連。
新高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平土肥,水源充足,礦藏資源聚集,“工、農、旅”三大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鄉農業經濟以水稻、辣椒、蔬菜、水果玉米、立體種植為主,林果業以優質酥梨、蘋果、葡萄、核桃為主,並且以退耕還草和家畜養殖為主的養殖業正在逐步興起。工業經濟形成了以鐵礦採選為主導,以汽車運輸、汽修、化工配件等的工業體系和以餐飲、商貿、住宿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在全縣工業經濟中的份額逐漸加大。旅遊業初步形成以國家級森林公園(趙杲觀),及古松寺、韓街積萃苑等附屬景點為主線的旅遊體系。
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1550萬元,糧食總產量7464噸,農民人均收入2284元。

歷史沿革

新高鄉,1953年屬中解鄉,1958年成立新高公社。1984年改新高鄉。2000年交口鄉併入該鄉。
新高鄉政區圖

所屬村委

村 名人 口土地面積
(畝)
特 產
合 計1873946694
沿 村13423298核桃、酥梨、運輸業
周 流4311480蘋果
張 村3221060核桃
趙 村17934523酥梨、玉米、運輸業
董家寨4111230玉米
謝家寨170370玉米
陳家堡10123800玉米
張家堡4731426玉米
劉 街9151842西葫、西瓜
下 街6961543西葫、西瓜
翟 街315415瓜菜
新 莊254570瓜菜
大梨園206896玉米、養豬
小梨園256734水果玉米
劉家疙洞12352396西瓜、回茬白菜、商貿
金 街488763地豆套種玉米
張家寨582733瓜菜
口 子455610花椒、大蔥
口 前239365大蔥
新 高476924辣椒、肉牛養殖、葡萄
潘 莊5611466小雜糧
上橋莊4541122葡萄
石 崗420921蘋果、核桃
小 觀275455小雜糧
河 頭380882玉米
韓 街377660辣椒、瓜菜
王 街535855西瓜、白菜
園 子432788糯玉米、白菜、水稻
西 鳳301249玉米
龍 千188125玉米
高太莊2751079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康家灣3161553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韓家灣4301995土豆、養殖
趙家灣3781688土豆、養殖
探馬石238808土豆、養殖
青 社170338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洪 寺108326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同 盟199492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上 莊120309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張仙堡3471124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龍 巴164481土豆、紅芸豆、小雜糧

黨政領導

黨委書記:王繼紅
鄉長:李紀東
人大主席:孟慶勇
政協聯絡員:楊建中
副書記:白耀平戴馬馬
紀檢書記:董春敏
組宣委員:吳銀平
武裝部長:王永軍
副鄉長:吳秀峰、楊峰林、周倫

人口狀況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7123
男 8861
女 8262
家庭戶戶數 4559
家庭戶總人口(總) 17120
家庭戶男 8858
家庭戶女 8262
0-14歲(總) 4135
0-14歲男 2080
0-14歲女 2055
15-64歲(總) 11194
15-64歲男 5920
15-64歲女 5274
65歲及以上(總) 1794
65歲及以上男 861
65歲及以上女 9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6572

旅遊資源

趙杲觀

山路崎嶇,峰巒竟秀,蒼松參天,懸崖峭壁,石洞深邃。寺觀架於其上,幽靜清雅。相傳春秋末期,趙襄子滅代,代君夫人摩笄自殺於夏屋山,其餘姬妾由丞相趙杲引護外逃,路經此地,隱居於五台山石洞中。以後僧侶居此,成為佛居,因地名命為天台寺,後人懷念趙杲,慣稱趙杲觀。
寺分南洞、北洞。北洞為主要建築群。北洞中區有大殿三間、殿左右各有朵殿、東西配殿各三間,正南有一間韋馱閣。殿內有殘缺塑像和壁畫。東面有一石洞,名叫朝園門,入門攀鐵索可登五層樓。五層樓是利用天然大石縫建成。東南峭峰高處建三層樓,高閣嵌空,下臨絕壁,懸有數十丈鐵鏈可供攀登,名曰“仙閣登雲”。三層樓後倚石洞,前建屋檐,上層石洞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像三尊,中層塑關帝,成為人間天宮樓閣。北半崖有石洞內建殿三間,塑九仙女像,因名九仙女洞。箭閣外塑趙杲泥像,頭頂距石崖二指半,故人稱“趙杲觀,離天二指半”。
北洞還有禪房、石窯、小廟十餘間,還有碑廊一處,豎有歷代名碑二十餘通。此洞中部有老松兩株,二道山門結構有別,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古建築群。
南洞在南半山,名“自在庵”。洞是一個天然石室,內塑南海觀音菩薩及羅漢像,並有觀音老母救八難的畫像石八塊,新塑像三十餘尊。南洞溝掌里有“水濂洞”,還有小空石房十餘間。

鳳凰觀

鳳凰山在新高鄉西嶺背南,老曹溝北。海拔一千八百一十三米。
《代州志》載:北魏寇謙之,唐代朱自然,葛洪、孫里貌,宋代闕道寧、劉海檐、元初元好問皆曾於此修身煉丹,或寓居、旅逝。
原建規模宏大,風景秀麗。“鳳山秋月”曾列為代州八景之一。現存龍王廟一間,石室三孔,殘存元代、明代石碎三通。
現為代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代縣風景保護區之一。

延福寺

延福寺,位於新高鄉的翟街與下街之間。元至元二年(1265)建成。明代清代均有維修。
寺廟建築宏偉,正殿、朵殿、東西配殿,鐘樓都較偉壯,是代縣規模較大的文物古蹟。七七事變前,這裡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舉行盛大廟會,本縣及五台,崞縣等地民眾前一趕會。一九三七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夜襲陽明堡飛機場後,日寇到處報復,製造了中解慘案,延福寺主持僧被殺害,整個寺廟被燒毀。

古 松 寺

位於劉家圪洞村東。寺廟東高西低,西側為中解河及新修公路。交通方便。
古松寺,座東向西,分上下兩院。
下院中間為舞台五間,懸山頂。兩側為二山門。南北各有配房六間。
上院為主建築群。正殿三間,南北配殿各三間,正西建牌坊,牌坊為石雕底座,高九米,面寬七米,明間較寬,次間較窄,木結構,牌坊兩側為鐘樓、鼓樓。上下院之間由二十四級台階相通,牌坊建於二十四級台階之端,顯得高大巍峨。
正殿後面還有東西南北配殿各三間。均為木結構,硬山頂。

趙武王靈廟

趙武靈王廟,座北向南,總體平面呈正方形。廟院南面有座南向北的古戲台五間,台基高一米四、懸山頂磚木結構,前設抱廈,左右延伸各一間,頂向外呈兩挑尖。山門外有大照壁,高十一米,寬十米,厚一米一。磚雕枋木結構復頂,雕刻精細。
院內有正殿三間,重檐歇山頂,有走廊,青灰筒板瓦蓋頂,三間均為隔扇門窗,雕刻華麗。殿內有壁畫、較完整。正殿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懸山頂。還有東西鐘鼓樓各一間,鐘鼓樓為上下兩層,樓閣式建築,單檐歇山頂,有四根通柱。
趙武靈王廟,布局合理、氣勢宏大,造型美觀、保存基本完好。整個建築屬明代重修。

青山寺

青山寺,建於高台上,南依大山,東臨中解河,整個建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院內有正殿三間,座北向南。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原有泥塑栩栩如生,現已毀。正殿東側有龍王廟三間,懸山頂隔扇門窗。正殿對面有古戲台兩座,各三間,並列而建。單檐歇山頂,雕工精細,青灰筒板瓦蓋頂。院內棗樹上懸有嘉靖十二年鑄的大鐵鐘一口,高一米五,口徑八十公分。院內另有明清石碑三通,各述寺院歷代重修事宜。

新農村建設

開展“抽百人進千戶解難題送溫暖”活動。該鄉以順民心,解民憂,辦實事為切入點,突出解決四方面的問題,即解決孤、寡、老、殘者的生活困難問題;解決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的經濟困難問題;解決遭遇特殊災害、重大疾病農戶的社會救助問題;解決老幹部、傷殘軍人的生活待遇問題。鄉村兩級黨員領導幹部全部參加,全年已經發放五保戶、低保戶補貼100餘萬元,發放優撫對象撫恤金54萬元,發放老幹部和老黨員生活補貼5萬元,發放救災救助款50餘萬元。由泰豐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黑眼投資新建的新高敬老院、慈善福利院,已投入運營。由新高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李宏偉每年出資3萬元,供養新高村3名孤寡老人。
開展“創先進支部,爭優秀黨員”活動。該鄉以打基礎,做表率,樹樣板為切入點,把“固本強基工程”作為抓手,大力推行基層組織工作創新,力促“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實,確保村幹部公正廉潔,讓老百姓放心,讓上級安心,維護村民的民主權利、政治權利和決策權利。通過這項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全鄉黨員幹部養成了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民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了民風民俗好轉,和諧社會的建立。
開展“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社會幫扶共建新農村”活動。該鄉充分調動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社會幫扶三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建的合力。一是著力實施“村企結對、幫扶共建”戰略。由寶來礦業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在新高村新修新園大街,長1公里,寬29米,工程動土方1萬立方,石方2400立方,埋設下水管道3000米、路燈管線2000米,安裝路燈40盞,道路兩旁綠化並種植風景樹700餘株,安裝村中路燈42盞;投資150萬元新修“八榮同風”等牌樓五座,實現了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和村中美化;投資1570萬元新建了新高村文化大院和大劇院,可容納1200人;配套投資270萬元新建了公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投資1400萬元建觀音文化廣場,廣場設前後兩院,前院為觀音廣場,後院為觀音大殿,東西為廂房,兩側為鐘鼓樓;投資120萬元為村內道路重新鋪油4.2公里,開通新園大街至新高村內路段;投資580萬元新建了居民新區,現已建成二層小樓13套,可入住13戶,總計40間;已投資320萬元建成農民文化健身廣場一處,投資200萬元新建九龍影壁一座;投資200萬元新建文化活動中心一處;投資80萬元打機井3眼,新建70立方水塔一座,解決了新高村人畜飲水問題;投資30萬元整修新高國小,粉刷了教室,重新修建了圍牆,配備了教學儀器,極大地改善了辦學環境;投資1萬元建籃球場一處。寶來二選廠投資2.6萬元,架設光纜,為全村開通有線電視,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白峪里礦冶公司董事長韓樹平投資2000萬元在韓街村新建民俗文化大院———積萃苑;投資150萬元新建韓街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10萬元新建了韓街村便民衛生所。興旺鐵礦董事長劉眉壽投資7萬元為張家寨村硬化1公里水泥路。二是政府主導。全年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2個,投資160餘萬元;新建村級衛生所9個,投資10萬元;危房改造51戶,投資56萬。三是民眾主體。民眾積極參與各項事業建設,成為建設的主體。逐漸成為建設的投勞主體、施工主體、運輸主體、商業主體、商品流通主體和社會服務主體。
開展“講團結,樹新風,做文明公民”活動。該鄉積極提倡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生活民風。一是整頓村裡的文化市場,整頓不規範經營網咖,現已關停黑網咖兩個,清理各種低級庸俗書籍和音像製品300餘件;二是廣泛宣傳、教育廣大村民遵紀守法,堅決杜絕黃賭毒現象。組織“科技圖書下基層活動”,發放有關農業、科普、生活、健康教育圖書1.4萬冊,提高了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三是大力爭取上級部門在該鄉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演出適合農村實際,符合新農村建設特點的各種文化活動8場,讓農民深切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四是各村修建了文體活動場所,滿足了村民的業餘愛好需求,豐富了農民的業餘活動,促進了文明鄉風的形成;五是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人民民眾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增強了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
開展“村容整潔,我做表率”活動。該鄉按照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制定了合理規劃,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相關配套措施,全面打造乾淨、整潔、舒適、和諧新農村。其工作方針是“打造一個亮點,培養五個典型,做好四件實事”。一個亮點就是新園大道,已經具備現代化城鎮基礎和風貌;五個典型就是新高村、韓街村、劉家圪洞村、張家寨村、橋莊村基礎建設已經具備新農村的五大硬體條件,綠化、硬化、亮化和淨化搞的有聲有色;四件實事:一件是主動爭取資金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最佳化人居環境。現已新建成村級組織辦公場所22個,文化體育活動中心5個,醫療室31個,便民商店52個;已經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鄉公路里程達167公里,有31個村實現了亮化,安裝太陽能100餘個,建成沼氣池86座。一件是新建公共廁所55座;一件是建簡易垃圾填埋場1個,配備臨時和固定垃圾清運車31輛;一件是開展“創衛”工作,出動挖掘機、推土機,對露天豬圈、茅廁、草堆、路邊垃圾進行徹底清理,清除垃圾約190餘噸,為農民創造了一個環境優美、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為了將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衛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衛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