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之輪理論概述
新零售之輪理論又稱新零售之圈理論,為了回答理論界對傳統“零售之圈”理論及“真空地帶”理論提出的種種質疑,日本學者中西正雄(Maso Nakanisi)1996年在《零售之圈真的在轉嗎》一文中提出了新“零售之圈”觀點,對傳統的“零售之圈”及“真空地帶”理論重新進行論證,其觀點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首先,中西正雄認為“真空地帶”的形成並非必然。
因為新業態無論從右端還是左端進入“真空地帶”,受“真空地帶”狹小區域的限制,其進化為主要業態的機率很小。同時,如果新業態不擁有在信息、管理、物流等方面的革新,就難以獲取對原有業態的競爭優勢。因為新業態即使向消費者偏好分布中心移動,也無法保證壓倒原有業態而成長為主業態。因此,一部分零售企業也許仍然會選擇留在最初加入時的區域內,而不向中心區域轉移,“真空地帶”的形成也就並非必然。
其次,提出業態變化的原動力是技術革新,並因此引入了“技術邊界線”的概念。
所謂“技術邊界線”,是指任何時期,受當地管理技術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及物流技術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零售服務水平與零售價格水平的組合都具有一個限度,即保證某一服務水平必要的最低零售價格水平線。新業態由於業態內競爭的壓力,如果要提高服務水平(或降低價格),也仍然是在這一曲線上移動。新業態如果想要成長為主業態,有意義的價格服務組合也僅限於技術邊界線上,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突破原有技術邊界線的物流、信息流、管理等技術革新,使技術邊界線向右移動,形成新的價格與服務組合,以贏得對原有業態的競爭優勢。
技術革新推動了技術邊界線的移動,技術革新成為新業態變化的原動力。零售業致力於技術革新的動機有:
第一,如果技術邊界線不變,隨著企業間競爭激化,零售企業的利潤平均化,同時由於整個零售業利潤率下降,零售業就會為謀取競爭優勢和高額利潤而摸索革新;
第二,留在技術邊界線內(左側)的業態和企業只能退出,但有時卻因種種退出壁壘而無法從零售業退出,因此為了生存也會賭命式地進行革新;
第三,零售業的利潤比產業一般平均利潤高時,其他企業會試圖加入,這時便會以在其他產業已經進行過的技術革新為武器,來確保在零售業競爭的優勢。
最後,中西正雄提出了新“零售之圈”理論。
中西正雄教授指出,僅僅是低價格低服務的組合不是新業態的特徵,零售競爭導致的任何層次上的革新,才是產生新業態的根本動力。
新“零售之圈”理論的套用價值分析
理論的研究是為實踐服務的。新“零售之圈”理論研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總結分析了零售業態的發展與變革規律,為零售業在新環境下正確認識零售業態的未來發展趨勢,合理選擇零售業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具有很強的實踐套用價值。
首先,該理論為零售業態的變革實踐指明了方向。
長期以來,受傳統“零售之圈”理論及“真空地帶”理論的影響,零售業態的變革思路或者以低價格、低服務為新業態的市場切入點,或者以高價格、高服務為新業態的切入點。過分追求業態形式的改變,缺乏實質性的根本性的改革,致使新業態常常出現競爭乏力或過早夭折等遺憾。新“零售之圈”理論的提出,將從根本上改變零售業態的變革思路,以技術革新為先導的嶄新理念,將促使企業在信息管理、物流配送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有意識地挖掘和培育企業自身優勢,力求新業態一進入市場就能推動零售業的“技術邊界線”向右移動,並能夠成長為新一輪主導業態。新“零售之圈”理論的提出無疑使企業在業態發展中的行為更為科學與理智,同時也使未來零售業態的變革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
其次,該理論要求零售業態的發展與所在地區經濟與技術水平相一致。
“技術邊界線”的提出,在一定意義上告誡人們,零售業態的發展水平受所在地區經濟與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新業態的出現都將充分體現當時當地的經濟與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新業態才有發展所需的技術支撐及經濟支援,新業態才有發展的後勁,才能得以長期的發展。因此,零售業態技術革新的水平應立足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任何超越地區發展水平的零售業態都是不現實的。同時提醒欠發達地區,在引進經濟發達地區先進的零售業態時,要立足於本地區實際,切忌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業態形式,盲目效仿。否則將自食其果,難以取得預期成果。
第三,該理論要求零售業態之間的競爭突破價格表象的競爭,力求因技術革新而使費用大幅削減以贏得競爭。
零售業態的競爭通常表現為價格之戰,新“零售之圈”理論認為,如果價格戰僅僅停留在表層,為了在短期內擴大市場占有率,而在價格上做簡單的調整,其效果必然是短期的。長期有效的競爭取決於零售業內部各方面的技術革新與挖潛。只有通過技術挖潛實現成本費用的下降,才能真正達到提高零售業競爭力的目的。新“零售之圈”理論對有效避免零售業盲目的價格競爭行為,引導企業最大限度地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