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七里營

七里營鎮有較好的經濟基礎,緊鄰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發展工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以項目建設統攬工業經濟建設大局,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形成了以醫藥、造紙、機械為主導,多行業互補的新型地方工業體系,使全鎮工業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2005年10月底,該鎮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利稅分別達到36.2億元、10.9億元和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9%、72.6%和85.7%。 綜合經濟實力由10年前排全縣中等躍居全市首位。工業起步早,發展快,在經濟總量增長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無形中也會帶來經營粗放、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的不利因素。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逐步改變現狀,七里營鎮重點走了四步棋。

一個個現代化的企業坐落在這塊翠綠的土地上,一排排別墅式的農房掩映在濃綠之中,一簇簇充滿朝氣的人群在忙碌著。今年8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這裡剛剛視察。在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實踐中又傳捷報:11月10日,這裡的稅收達到10050萬元,成為全市第一個稅收超億元的鄉鎮。她就是新鄉縣七里營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七里營,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發展、建設的排頭兵,紅色試驗田,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令人矚目。典型引路,建設一批堅強的農村黨組織
先進、勞模數量密集,且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很大影響,這是七里營鎮獨特的政治優勢。在全國著名勞模史來賀和劉莊的影響帶動下,該鎮先後湧現出一批先進村,既有國家級,又有省、地市、縣級。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現象:有的村在發展的“壓力”面前,少數幹部懼怕競爭,“富而思穩”,發展步伐長期緩慢;個別村成名後經不起考驗,導致明星“墜落”,又淪為後進村、亂村;還有幾個村在先進典型的長期包圍中,卻一直處於後進狀態。
站在時代高度,審視先進典型變化,七里營鎮黨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對先進典型,從引導與時俱進入手,幫助其更新觀念,謀更大發展。南新莊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面對好形勢,幹部中出現了“差不多”的思想,到發達地區參觀後,才看到了自身差距。

二是對於由先進變落後的典型,該鎮從更換領導人和健全制度入手,使其重新崛起。李台村曾是很有名氣的省級先進村。當該村淪為落後村後,一度亂到了極點。鎮黨委對該村採取了全方位的幫助,新的領導班子歷經磨難,終於使該村重新崛起。

三是對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的亂村,以增強“造血”功能入手,使其慢慢由落後變先進。他們發動民眾選擇那種“經濟上的能人,品德上的正人,政治上的強人”當幹部,幫助他們戰勝自我,戰勝膽怯,戰勝虛榮心,慢慢地步入了良性軌道,甚至跨入先進行列。

四是開展先進村幫助後進村活動,走共同富裕道路。如劉莊村帶七里營五村,南新莊帶曹莊、西陽興村。龍泉村優質羊基地帶動周圍500多戶農民通過養羊走上富裕路。

五是進一步擴大典型的知名度、美譽度,在對外招商引資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江蘇金谷集團老總說:“我們來這裡投資,最看重的就是‘七里營’這個品牌和眾多先進、模範營造出來的環境。”
發展工業,不忘保護生態環境
第一步是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典型。他們在激發群體辦工業積極性的同時,注重在支柱行業中培植大企業,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全鎮工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經過多年的發展,七里營鎮已形成了醫藥、造紙、機械三大支柱行業。據統計,2004年三大行業的總產值達22.6億元,上繳國家稅金達6022萬元,分別占全鎮工業經濟總產值、稅金的85.9%和93.9%。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限額企業達到29家,限額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5.3億元,上繳國家稅金5670萬元,近三年來,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5%和31.5%。
第二步是不斷最佳化產品結構。七里營鎮的工業可以說是由造紙起家,1995年該鎮共有造紙廠42家,數量不少,但技術含量不高。近幾年來,該鎮引導企業大力進行技術改革,促使企業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逐步提高了紙製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檔次。
第三步是依靠科技提升傳統產業。他們通過制定優惠政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姻,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在較大企業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等方式,大大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全鎮經濟成長中的科技貢獻份額已達60%以上。
第四步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曾幾何時,七里營既是經濟強鎮,又是污染大戶。為保護家園,他們在全省首家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的工作目標。進入新世紀以來,該鎮先後投入資金3億多元,用於水污染治理。把治污的利劍直指污染最重的造紙行業,先後關停不合要求的造紙廠39家,眼下全鎮僅有造紙廠3個,木漿造紙的比重已達40%以上,切實減輕了造紙廢水的污染壓力。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把末端治理逐步轉向生產全過程的控制,通過生產過程中的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目前該鎮廢水排放量從每噸紙耗水100多噸,逐步降低到每噸紙耗水15噸~30噸,廢水循環利用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了70%,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了70%。
繁榮農業,創新農村發展機制
七里營鎮的農業,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以糧棉雙高產而聞名全國;如今七里營鎮的農業,更是一派勃勃生機。
近年來,鎮黨委和政府堅持在市場經濟引導下,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以“科技+公司(基地)+農戶”為主要運作模式,大力組織實施了科技信息進萬家和節水灌溉等3大工程,先後建立起以鎮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龍泉高效農業觀光園區、肉牛飼養園區為主的3大園區,以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和10萬頭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為主的3大基地。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子產業化基地、中國農科院小麥育種試驗基地也在七里營鎮落戶。
實施科學武裝。聘請中青年博士科技顧問團,專門負責科技規劃與指導。與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七里營種子產業化基地”,並率先引進中國農科院矮敗小麥及輪迴選擇育種新技術,先後繁育和推廣了豫麥18、國引2號等10個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與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河南科技學院等單位合作,先後培育出新植1號、視察6號、視察8號、新七雙基因抗蟲王等棉花新品系。
推進產業化經營。在發展種子產業化過程中,該鎮農業公司為農戶提供產前種子供應、產中技術指導、產後銷售等系列服務,帶領10000多農戶搞種子生產,使農戶每畝增收100元以上;在發展傳統養豬飼養業的基礎上,瞄準了養牛和養羊產業,建立了鎮肉牛和養羊基地,目前全鎮牛羊存欄分別達到5000多頭和1萬多隻。
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逐步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農業信息聯網;二是不斷完善農技推廣機制,形成以鎮科技推廣中心為龍頭,以村級科技服務組織為骨幹的農業科技推廣網路;三是加強建設農業職教培訓體系。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井、渠、路、電等農業基礎設施,加強以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實行標準化生產。該鎮以菜椒生產為主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被確定為“河南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生產的菜椒獲得“中國果菜精品”品牌和“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取得進京許可證。
文明富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如今步入七里營,村村柏油路相通,家家用上自來水,住宅寬敞明亮,樓房鱗次櫛比,百姓安居樂業,到處洋溢著積極、健康、文明的社會主義新氣象。
七里營鎮堅持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科教、衛生、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進步。全鎮現有兩所高中、15所國中、35所國小,基礎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連續數年高、中招成績名列前茅。鎮、村醫療保健網路健全,率先實現了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全鎮現有敬老院8所,幼稚園39所,年均民政福利事業投資35萬多元,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少有所學、貧困者衣食無缺的總體目標。
小城鎮建設蒸蒸日上。按照“繁榮經濟帶城鎮,建設城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和“規劃科學、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配套齊全”的城鎮建設目標,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走出一條以產業為支撐發展城鎮,以城鎮為載體聚集產業的城鎮化建設之路。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的小城鎮建設方案,經過了省、市人民政府的審批,全鎮有33個村完成了新村規劃方案,劉莊、新莊、龍泉村的新村建設已經基本完工。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全鎮公路里程達到100多公里,形成了三橫五縱、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現有一所110千伏安變電站、兩所35千伏安電力開關站、五座自備電廠,年均輸送總電力3.1億千瓦時,電力供應充足;擁有三個光環路網點、七個電話接入網點,裝機容量兩萬門,擁有八個行動電話基站,建成了省級電話鎮和行動電話鎮;積極開發旅遊建設,形成了以“劉莊、毛主席視察田、龍泉”三點一線的社會主義紅色旅遊線路。
在這裡,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在節日、休閒時節自排自演、自娛自樂;在這裡,沒有封建迷信、賭博現象,勤儉節約、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在這裡,人們講文明、講禮貌,鄰里團結,和睦相處;在這裡,定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七里營鎮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8月19日視察該鎮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重新制定完善發展規劃,為把七里營鎮建設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鬥。(2005-11-21《新鄉日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