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高中.新邵六中)
1974年秋,通過考試加推薦我進入了新邵六中,開始了二年的高中學習。 新邵六中座落在巍峨龍山西面,校園由四棟呈“口”字型的簡樸建築組成;南面是一棟二層樓磚混結構的教學樓,共八間教室,正好供二個年級八個班的學生上課,教學樓的南側是一個簡易的操場,操場的旁邊就是屬地最高行政機關——孫家橋區區公所;北面是一棟二層樓的教務樓,辦公室、教務室、圖書室、儀器室、教師宿舍等等都會集在此,教務樓的一牆之隔便是孫家橋區糧站;東面則是二層樓的磚木學生宿舍樓,一樓住女生,二樓住男生,樓下就是農田和農舍,晨曦初露,農家的牛哞、雞啼、犬吠聲聲入耳;西面就是一幢木結構的大禮堂兼學生食堂;大禮堂西側斜坡地下有一口大水井,再往下有水渠和小溪,師生們的洗臉刷衣都在這裡進行,清晨和旁晚顯得異常熱鬧。校園周邊除了當時的孫家橋區公所、糧站、供銷社幾幢建築,就是農田和農舍,沒有商鋪沒有集市,把我們的那簡陋校園映襯得更加莊嚴更加寂靜。 新邵六中校園的原址位於孫水河畔的老孫家橋,六十年代末期因興修白馬水庫而搬遷至此。在那個全民辦學,勤儉辦學的時代,六中的師生們為自己的校園建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特別是我們前幾屆的師兄師姐,為建設新校園,從幾公里外的舊址擔磚挑瓦搬運建材,在新校址旁攪泥做坯燒紅磚,一周要高強度勞動一至二天。我們入校的時候,建校勞動的頻率和強度輕多了,但仍然發揚師兄師姐勤儉建校的傳統,進行砌築圍牆、擴建操場、興修入校公路等校園的附屬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