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對於《新賣桔者言》這本書,只要同學們能用心嘗試,客觀得像火星人看地球,他們會體會到經濟學是有趣非凡的學問。
基本信息
字 數: 160000
版 次: 1
頁 數: 375
印刷時間: 2010-2-1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618852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經濟理論
作者簡介
張五常
一個書法家創立了契約理論,從而促成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一個攝影家重視基礎,仰慕前人.但不守常規.對光與物的看法皆與眾不同。一個散文家影響了神州大地對產權及交易費用的認識,也開闢了整箇中國經濟學散文的新天地。
高佬常當年以釣技雄霸西灣河海域,曾經兩次被逐出校門,是容國團的桌球師傅,舒巷城的背誦詩詞對手,楊官磷的手下敗將。
史提芬是阿爾欽及赫舒拉發的入室弟子,科斯學說的御用闡師,弗里德曼主持其婚禮的人。科斯拿諾貝爾獎前夕,他在瑞典代表科斯的講話講得一塌糊塗。但作為哈伯格榮譽周年講座系列的首位講者,卻又講得似模似樣。
張教授在經濟學上的興趣只限於解釋世事。他少用數學,喜歡赤手空拳.憑自己改進了的基礎價格理論.縱橫天下。
這本結集示範著作者怎樣以簡單的理論處理街頭巷尾的現象。他認為處理街頭、處理都市、處理國家、處理世界,等等的現象,需要的也不過是那些簡單的理論。
目錄
序
引言:《新賣桔者言》的構思
一、舊《賣桔》原文
賣桔者言
養蚝的經驗
會走動的資產
私產可養魚千里
如詩如畫的例子
燈塔的故事
科斯的燈塔
二、神州初放
中國大酒店
補鞋少女的故事——為中國的青年說幾句話
三、謬論與定律
荒謬的“定律”——兼與林行止商榷
走火入魔的“風水派”
博弈理論的爭議
訊息費用與類聚定律
欺騙定律:鹹水草與淡水蟹
上河定律
從中國發展學得的工資定律
四、街頭巷尾的徘徊
風雨時代的鈔票
從淺觀察看深問題
從玉石市場看訊息費用
香口膠的故事
打假貨是蠢行為嗎?
炒黃牛的經濟分析
五、獨裁的遊戲
壟斷可能是競爭的結果——為微軟說幾句話
獨裁、民主、市場——給阿康與何洋上一課
“大”與“賭”跟“喜功”不同
下星期上海不堵車
廣州巧設空城計
六、國際貿易的棋局
日日貿易的啟示
配額:前車可不鑒乎?
出口從量稅的經濟分析
薄熙來兵三進一
從日本的經驗看地球一體化的不幸形勢
閉關自守也無妨!
七、從農民到燕子
要冷靜地處理中國農民問題
與農婦一席談
佃農專家倒霉記
從園林看中國農民的產出成本——再評新勞動法
燕子風水說
八、土地的使用
不救工業,樓市何救哉?
豬價與樓價:評中國的土地政策
九、勞動契約剖釋
從桂林疏散到公司理論
新勞動法的困擾
災難的先兆——三論新勞動法
勞動契約的真諦
從穿珠子看新勞動法
中國的勞工比我的兒子矜貴了
新勞動法與蠶食理論
北京要利用縣際競爭處理勞動法
十、考古記
經濟大師考古記
打開始皇陵墓的時候了
始皇陵墓的經濟分析
學問無界說:我可沒有帶著鋤頭跑到西安去
龍的故事
《千字文》想像考
十一、啟示錄
海嘯的啟示
從全球暖化說人類滅亡
世界末日好文章
十二、結語篇
從賣桔者的角度看經濟大師的貢獻
導語
張五常作為經濟學界知名經濟學家,讀者對其熟悉度和認可度較高。《賣桔者言》是張五常最暢銷的書,讀者反響極其強烈,有良好的讀者基礎,書中的文章都是先以一個有趣的真實世界現象為起點,然後用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分析,通俗、生動、實用!
本書集結了張五常60餘篇從觀察現象開始、然後引進理論或假說作解釋的文章,秉承了《賣桔者言》的風格,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與概念來解釋表面複雜無比的世界。
前言
這本書用閒話家常的文字來處理司空見慣的現象。記得在舊《賣桔者言》的某次再版的引言中,我說該書的普及是因為它不“科”而教。這是區區在下的獨得之秘,當然保存著。當年可沒有想到,二十五年後的今天,老人家還是寶刀未老。
用真實世界的例子示範怎樣解釋世事,賣桔者的方法牽涉到的理論不多,也淺,不需要真的學過。意之所之地魂游四方,怎樣觀察,怎樣調查,怎樣思考,怎樣推理,怎樣驗證,或多或少地說了一些。為了爭取比較全面的示範,我把題材分十組處理。有些題材與經濟學沒有多大關係——例如《考古說》那一組——但處理的方法一樣,是科學的方法。
學問者,玩意也。既然是玩意,學問有趣。奇怪,同學們往往不懂得怎樣玩。為何如此說來話長,也不便說。不便說也要說的,是“成見”這個問題。學問這門玩意要為真理而執著,但成見避之則吉也。清除成見的法門是天真,而天真是對世事保持著長生不老的看法。讀者能夠每次看同樣的事,或面對同樣的問題,仿佛是第一次遇上嗎﹖
不知道怎樣教清除成見的法門,但自己容易做到。我喜歡走進自己的天地。朋友不少,但我喜歡爭取獨自遐思的空間。仰慕戴維德,他家中沒有電視。我家中有電視,但自己不懂得怎樣按掣打開。是在廣西逃難時培養出來的品性吧。當時七八歲,我喜歡獨自在田野呆坐到夕陽西下,胡亂地想著些什麼。這習慣今天不改,只是呆坐的地方是舒適的房子了。我想,每次這樣做是把自己的腦子清洗一番,成見於是不驅而散。這可能是某些宗教的哲理,但我可不是個和尚,或什麼禪師的。天下美女如雲,老人家這裡那裡總要偷看一眼。
這集子的文章動筆的時間逾四分之一個世紀,讀者因而要注意每篇發表的日期。今天步入中年的國內朋友當時還是小孩子,感受不到昔日的辛酸。就是筆者重讀那些曾經被認為是新奇的﹑以實例示範產權及交易費用的重要性的文章,或神州初放時表達著的一絲希望,自己也有無限的感慨。當年可沒有想到,為這絲希望我後來以中文寫了幾百萬字。
張五常
二○○九年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