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介紹
新羅
朝鮮三國時期國家。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
公元前後 ,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6部組成部落聯盟。4世紀中葉起,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制。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分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532~562年,新羅先後統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551年占領漢江上游地區。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游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鹹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籲請唐朝出兵干預。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於660年滅百濟,再於668年滅高句麗,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從4世紀末起,新羅先後與中國的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
新羅後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新羅王族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後百濟。901年弓裔在松岳(今開城)建後高句麗,形成後三國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
。
補充介紹
補充:
新羅概要
新羅(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
Hangul: 신라
Hanja: 新羅
Revised Romanization: Silla
McCune-Reischauer: Silla
新羅原位於洛東江東邊,是古代朝鮮半島東南部的國家。新羅的前身是辰韓部落聯盟12國中的斯盧國,以征服周圍小國的方式擴展領土而形成的王國。公元前後,斯盧國(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6部組成了部落聯盟-新羅國家。古代辰韓是半島發展最緩慢的地區,鐵器製造和其他先進技術都是最晚傳入這個地區。新羅最初是半島三國中最弱小、最落後的國家。由於在地理上遠離中國的影響,它不太容易接受到中國的習俗和思想,反而受周邊國家和民族的影響較大。新羅北方的“江原道”有穢人的東穢古國,隔海有日本九州的多婆那國。西南是弁韓諸小國,西面還有馬韓基礎上形成的百濟政權。早期新羅國王有出自本土說,百濟說和日本九州說三種說法,說新羅王出於本土或百濟,和辰韓王是馬韓人是類似的,應該是可信的。史料記載新羅“風俗、刑政、衣服,略與高麗、百濟同。”可見三國的共性,民族融合。古代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 ...新羅土地臨海,氣候濕潤,其漁業資源比較發達。辰韓“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雖說物產豐富,鄰近的弁韓又出鐵,但由於相對閉塞,早期手工業顯得比較落後,最初的手工業可能是早期秦人移民帶來的,但土地肥沃與出鐵,則是新羅很早農業就比較發達的兩個主要原因,也是新羅得以後來居上的基礎。5世紀中葉,新羅社會經濟在當時的朝鮮半島已居於領先地位。4世紀時開始興修水利,5世紀至6世紀擴大了規模,鐵制農具逐漸推廣,牛耕代替了人力挽犁。手工業中鐵和銅的冶鑄規模很大。《三國史記·新羅真興王本紀》載,574年“鑄成皇龍寺丈六像,銅重三萬五千七百斤,鍍金重一萬一百九十八分”。5世紀末6世紀初,“初開京師市肆,以通四方之貨”,又“置京都東市”,王京慶州成為全國商貿中心。
古代新羅存在著奴隸制,役使奴隸的使用和奴隸貿易頻繁,有奴隸殉葬制度。從4世紀末起,新羅先後與中國的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與中國的交流,帶動了新羅經濟文化的發展。早期新羅的語言非常複雜,土著辰韓人使用辰韓語,新羅的北部則普遍使用穢語、秦移民主要說秦語和吳語,西部和南部則有弁韓語,倭語,馬韓語覆蓋,這些語言以後逐步融合,最終形成新羅語。新羅神文王(在位681-692)時代的薛聰發明了古代的朝鮮文字「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吏讀的創始,使得會解讀中國九經的朝鮮學者也出現了。由於新羅王國地理位置偏辟、思想保守,佛教是經過一段時期後才在這個王國被官方所接受的,但是在527年終於被接受之後,佛像的塑造很快就活躍起來。 佛教從中國經高句麗傳入,新羅王室開始興建佛寺,“許人出家為僧尼奉佛”,並經常派人到中國求取佛經、佛像,利用宗教加強統治。新羅不僅採納佛教信仰。當時還採用了中文佛經。佛教得到承認後不過二、三十年,皇龍寺內便塑造了一座高約5米的佛像。佛像雕塑發展得如此迅速,以致579年新羅藝匠已開始向日本出口他們的作品。如此快的發展之所以可能實現,是由於新羅藝術家富於首創精神,也由於受到鄰國百濟和高句麗的文化的影響。新羅願意向高句麗和百濟學習,並派和尚運河去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特別是通過佛教教義、建築和中國的經典了解。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築與雕刻,充分展現了新羅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瑰寶。新羅統一初期,開始引入中國的飲茶風俗,接受中國茶文化,是新羅茶文化萌芽時期。
新羅是以辰韓勢力為基礎,同馬韓和一部分樂浪郡的漢人,秦人移居民系的勢力融合而成的國家。為朝鮮古代三國之一。在韓朝史上,與伽倻,百濟一起被稱為三國。 公元前57年,赫居世被居住在今韓國慶尚南北道和洛東江一帶的辰韓六個部落推舉為國王(當時叫居西乾),稱國號為徐那伐。建國初期,王位由辰韓部落中勢力強大的-{朴}-氏、昔氏、金氏三家貴族交替。據傳說,新羅的始祖朴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據《新羅本紀》記載,第四代國君昔脫解來自於倭國東北的多婆那國。這裡的倭國顯然是指今九州北部,其東北就當在日本的山陰或北陸地方。多婆那國在《三國遺事》中又作龍城國、正明國、尨夏國、花廈國等。所謂在倭東北一千里,若採用中國的里程則有400多公里,若採用《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的里程則有80公里。由此,關於多婆那國的位置產生了九州“但馬、丹後說”這種觀點。在昔脫解之孫昔伐休登上王位之前,朴氏家族已有前後五代七世統治過新羅。新羅王姓金氏的始祖金閼智的誕生,也有與朴赫居世的出生相似的神話故事。—日樹中有紫雲從天垂地,接著有一黃金櫃掛於樹枝,又有一隻白雞鳴於樹下,打開柜子一看,裡邊有一童男臥而即起,因他是從金櫃裡出生的,因此叫金閼智。根據金氏的始祖金閼智出生於樹林中,推斷金氏可能是新羅當地崛起的豪族。公元660年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663年在白村江口擊敗倭軍,668年滅亡高句麗,進入了朝鮮歷史上的統一新羅時代。892年新羅王族建立後百濟、901年建立後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後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於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新羅之歷史,依其王族姓氏交替,約可分之為四期:一、朴氏王族時代(前57~184),二、昔氏王族時代(184~356),三、金氏王族時代(356~912),四、新朴氏王時代(538~935)。依據國家統一史劃分,約可分之為三期:一、三國時代-新羅國(公元前57-780),二、統一新羅時代(新羅王朝)(公元780-892),三、後三國時代-新羅國(公元89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