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與貿易活動的環境、內容和方式均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經濟格局的地理分布與貿易活動的內容不僅包括商品的跨國流動,更多地是包括了服務、技術以及知識的跨國流動。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跨國流動的規模與範圍不斷擴大,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日益增強,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一種新的經濟成長方式正在迅速替代傳統的經濟成長方式,即主要由資本和物質要素驅動的增長方式正在被依靠知識技能要素的增長方式所取代,創新領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各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信息和知識成為世界市場中競爭的戰略商品。
編者充分考慮了下列問題,並努力將其滲透到教材之中。
第一,貿易與環境問題日益突顯。本教材在總論第二章“國際貿易地理學的理論基礎”中深入論述了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活動的影響。它涉及到自然範疇、經濟範疇和社會範疇。自然、經濟、社會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其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三個子系統的統一,它們彼此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協調共生、持續發展。該理論內涵還在第四章“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中進行了專題分析。
第二,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教材在第三章“國際貿易地理格局演變”中重點論述了世界經濟新格局最突出的特點是新興經濟體的迅猛發展,經濟實力的加速提升。它們正在成為全球性及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變革的重要力量。
第三,面對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對不同類型經濟體及不同國家的負面影響不一樣,所以在教材分論中對不同的區域經濟集團及不同類型的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及特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具體分析。
第四,在資訊時代,國際物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隨著物流的國際化步伐不斷擴展,按國際分工協作原則,利用國際化物流網路,實現貨物與服務在國際間的流動與交換,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故第五章專題論述了國際物流的運輸方式,並著重講述現代化的運輸方式及地理分布。
第五,面對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增加了服務貿易的份量。
第六,對本書結構的思考。國際貿易地理研究的是商品流與服務流的空間結構,而空間結構具有分層性,從巨觀角度將全書內容分成全球的、世界主要經貿集團和國家三個層級展開論述與分析。此三個層級組成本書結構,並在教材每一章後面編排了有關案例和複習思考題。
準備“走出去”的廠商,亦可以將這本書當作了解“世情”的讀物。
作者簡介
袁志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全國優秀教師。1993年載入《中國當代教育名人詞典》,曾多年擔任北京市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與研究生指導工作,出版並發表了多部著作、教材與數十篇論文,主要包括《世界經濟教程》、《世界市場地理》、《智慧財產權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地理》、《世界經濟大動脈》、《用資訊理論觀點指導教學活動》等。近期科研工作有“跨國經營區位因素與國際市場環境的研究”,“國際貿易地理學理論的研究”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地理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國際貿易地理的學科屬性及研究方法
第三節 國際貿易地理研究的內容
第二章 國際貿易地理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人地關係論是國際貿易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國際分工理論在貿易地理學中的套用
第三節 國際貿易地理學的理論發展方向
第三章 國際貿易地理格局的演變
第一節 區域貿易中心的演變
第二節 國際貿易中心的形成
第三節 二戰後國際貿易地理格局的演變特點
第四節 當代國際貿易地理格局的演變
第四章 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國際貿易
第二節 人文環境與國際貿易
第三節 經濟環境與國際貿易
第五章 國際物流運輸方式
第一節 國際物流運輸
第二節 國際物流海洋運輸
第三節 貨櫃運輸
第四節 國際多式聯運
第五節 國際物流的其他運輸方式
分論
第六章 亞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亞洲主要經貿集團
第二節 日本
第三節 韓國
第四節 新加坡
第五節 印度
第六節 沙烏地阿拉伯
第七章 歐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歐洲主要經貿集團
第二節 德國
第三節 英國
第四節 法國
第五節 俄羅斯
第八章 非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非洲主要經貿集團
第二節 埃及
第三節 南非
第九章 北美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北美自由貿易區
第二節 美國
第三節 加拿大
第四節 墨西哥
第十章 拉丁美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拉丁美洲主要經貿集團
第二節 巴西
第三節 阿根廷
第十一章 大洋洲主要經貿集團與國家
第一節 大洋洲主要經貿集團
第二節 澳大利亞
第三節 紐西蘭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