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唐代杜甫詩作]

新秋[唐代杜甫詩作]

《新秋》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既寫了新秋季節的物候特徵,也表露了杜甫感嘆時光易逝,功名難就的苦悶心情。

作品原文

新秋

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詞句注釋

⑴火云:俗稱火燒雲。

⑵一葉風:秋風。

⑶螢焰:螢火。

⑷搔首:用手抓頭。

作品鑑賞

這首詩既寫了新秋季節的物候特徵,也表露了詩人感嘆時光易逝,功名難就的苦悶心情。

新秋有時也作為月份,指的是七月。詩題名為《新秋》,確實寫出了新秋的特點。一至六句按順序寫新秋黃昏到夜晚的景色,本來天上火雲崢嶸,尚未散盡,而涼風卻卷著落葉來了。一片樹葉帶來了秋訊,於是無數園林處於蕭瑟的氣氛中,搗衣聲在寂寥中傳來,蟬在殘月下悲鳴,螢火蟲在夜空中閃爍,這些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新秋圖。有意思的是詩人把自己的感受也融進了秋色中。他的“欹枕初驚一葉風”和“夜深搔首嘆飛蓬”,一驚一嘆,正是詩人在夏秋交替時的獨特感受。他功名未就,心有苦衷,眼看夏去秋來,難免有時不我待之感。所以深夜搔首,感嘆不已。這樣寫就使得詩人形象和詩中秋景物我一體,顯得情景交融。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