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義

新理性主義

新理性主義(Neo-rationalism) 20世紀60年代發源於義大利,是與後現代主義同時興起的另一場歷史主義建築思潮。新理性主義既是對正統現代主義思想的反抗,也是對商業化古典主義、後現代主義的形式拼貼遊戲的一種批判。

簡介

主要成員包括C.艾莫尼諾(Carlo Aymonino)、G·格拉西(Giorgio Grassi)、A·羅西(Aldo Rossi)和盧森堡的R·克里爾(Rob Krier)、M·博塔(Mario botta)、L·克里爾(Leon Krier)等人,其中尤以羅西和克里爾兄弟為代表。

發展歷程

理性是一種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邏輯為基礎的精確的思維形式或思維活動。理性主義強調理性是知識的重要源泉,是規範知識的重要方法和標準,所以重理性知識、理智慧型力、理智控制,而對感性認識持貶低和否定的態度。

看過沿襲演變的歷史發現,和所有藝術一樣,建築風格也總離不開人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傳統習俗和文化藝術,這些不同國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築風格。在希臘、羅馬、法蘭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羅斯,都有各自的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除了新古典主義,還有很多建築風格如:巴洛克、法國古典主義、哥德式、功能主義、古羅馬、浪漫主義、羅曼、洛克克、文藝復興、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有機建築、折衷主義等等,但在今天如何更好地與本土化特色結合起來,批判地吸收這些古老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為我所用,就需要仔細地思考。在歐陸風盛行的時候,不少城市的廣場建設和住宅建設盲目模仿國外的建築風格,不約而同地搞出了“羅馬柱”、“羅馬雕塑”,一味照般,流俗以後迅速沒落。國外建築的精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歷史、地理條件下產生的,是很成功的建築精品。如果我們不分國情、不加分析地搬進來,就會是敗筆。在歐陸風過後,現代風格、板片組合、弧形格片屋頂飄板正在成為新的流行時尚。但如不加注意,很可能又會成為令人生厭的新的千篇一律。

理性主義建築在1936年發展到頂點之後,由於社會、政治等因素幾乎消失,但是在1936至60年代之間,在其他流派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理性主義的思想及創作理念的發展卻從未間斷。這其中伴隨著對形式語言的更新的探索,對民族現實經濟、技術、政治關係的關心,對建築師的社會責任的認識。於是,在60年代的義大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承襲於理性主義的新理性主義,它與後現代主義成為當今世界建築思潮的兩大傾向。

代表人物

阿爾多·羅西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1931-1997,是當代建築界的一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他出生於義大利米蘭,大學畢業後曾從事設計工作,做過建築雜誌社的編輯,當過教授。

羅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築》,將建築與城市緊緊聯繫起來,提出城市是眾多有意義的和被認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體,它與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特定生活相關聯。羅西將類型學方法用於建築學,認為古往今來,建築中也劃分為種種具有典型性質的類型,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徵。羅西還提倡相似性的原則,由此擴大到城市範圍,就出現了所謂“相似性城市”的主張。羅西將城市比作一個劇場,他非常重視城市中的場所、紀念物和建築的類型。

羅西在60年代將現象學的原理和方法用於建築與城市,在建築設計中倡導類型學,要求建築師在設計中回到建築的原形去。它的理論和運動被稱為“新理性主義”。

新理性主義又稱坦丹薩(Tendenza)學派,是從兩本特別具有創新意義的著作發端的,這就是羅西1966年的《城市建築》和格拉西1969年的《建築的邏輯結構》。新理性主義基本上承襲了20年代產生於義大利的理性主義。1926年“理性主義”運動的宣言中指出:“新的建築、真正的建築應當是理性和邏輯的緊密結合……。我們並不刻意創造一種新的風格……。我們不想和傳統決裂,傳統本身也在演化,並且總是表現出新的東西。”理性主義的建築往往採用簡單的幾何形,但卻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之上,孕含著深刻的歷史內涵。因此,理性和情感的結合、抽象和歷史的結合構成理性主義的主要特徵,也與現代主義有著重要的區別。

克里爾兄弟

與羅西不同,克里爾兄弟在類型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有關城市形態學方面的理論。新理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同時誕生在本世紀60年代,他們都針對已逐漸教條和僵化的“現代主義”提出質疑和修正,而且同樣主張回到傳統中去學習,從傳統中尋找失去的意義。

建築設計作品

相關作品 相關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