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媒體報導,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了《中國北極戰略評估》報告,以較大篇幅採用了郝曉光編制的新版世界地圖,清晰標出北極航道與中國的地理關係,標誌著郝曉光的新編世界地圖及其影響開始走向世界。
繪製過程
據了解,傳統的世界地圖使用了500年,以經線分割地球,使南北極地區嚴重變形且與周緣地區的關係不夠明確,如同進入“哈哈鏡”,嚴重變形。
2000年,武漢科學家郝曉光提出以緯線切割地球的新視角,並據此創造出“雙經雙緯”編制的《系列世界地圖》。世界第一次在地圖上精準、完整地呈現。該地圖已指導南北極科考和國際航空,使北京飛紐約航程縮短8000公里。
北冰洋成世界中心
今年52歲的郝曉光是中科院武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的辦公室牆上懸掛的新編《系列世界地圖》給人第一眼感覺是怪異。世界地圖一般就一張,這組地圖共四張,東、西、南、北四個半球各一張;且三橫一豎,《南半球版世界地圖》是豎的。
郝曉光介紹,他沿緯線橫切描述南北半球的另外兩張世界地圖,於是世界地圖變成了四張,兩張沿經線豎切,兩張沿緯線橫切,東西南北最後構成一個整體。
在郝曉光的世界地圖上,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丹麥、芬蘭、瑞典、挪威、冰島等國的簇擁環繞,使北冰洋成為了世界的中心。
北京飛紐約縮短8000公里
2002年以前,根據傳統世界地圖制定的航空路線,中國到歐美一律取道太平洋。2002年9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依據郝曉光編制的新編世界地圖制定了通往美國的北冰洋航線。傳統航線上,北京-紐約走太平洋距離為19000公里,而走北冰洋距離為11000公里,近了約8000公里,單程飛行比過去減少3個多小時。
據了解,北冰洋為亞、歐、美三大洲的頂點,擁有聯繫三大洲的最短航線,世界2/3的陸地和4/5的國家聚集於此,而且由於世界上主要大國和軍事強國都在北半球,北極圈距離這些國家都有最短距離,從國防角度,航空和飛彈飛行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郝曉光的新編世界地圖已越來越多地被科考和國防建設採用。2004年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遠洋航行及2005年我國首次環球大洋科考,該圖均成為指示圖。
靈感源於中國對聯
因為在中國版地圖上很難看出太平洋東西兩岸吻合,郝曉光要畫出一張能讓大多數國家、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富有美感,有實用價值的世界地圖。
郝曉光說:“最初的難題是:怎么在一張地圖裡表達完整的世界?中國對聯中的對偶、對仗啟發了我,有東就有西,有南就有北。為什麼世界地圖就只能有一張?我就搞了一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