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2001年以來,該鎮在服從全局、服務大局的要求下,圍繞城市垃圾處理場、經濟技術開發區、齊雲大道等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在不遺餘力地做好征地拆遷等工作的同時,下大力氣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2000年來,該鎮共引進項目30餘個(其中外商投資項目8個),協定引進市外資金10億餘元(其中外資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近3億元(其中外資近300萬美元)。好運獅服飾、安特普電器、聚林竹業機械等10餘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順興建安、華泰房產、建林房產經營業績攀升;農發公司、果亭山莊、金山果園已成為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生態效益農業示範基地;新潭中心國小、梅林衛生院、四條村級水泥公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2002年實現了撤鄉建鎮的目標,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達到8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
鎮內建設
鎮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332名黨員;鎮政府下設三大辦公室(9個站所),鎮機關工作人員(未含派出所)58人(其中行政24人,事業32人,聘用2人);村(居)兩委幹部57人(含交叉任職),其中支委32人,村(居)委38人;全鎮1所中學2所完小2所初小,2個衛生院;中央、省、市駐新潭機關企事業單位20餘家;全鎮個私民營企業738家,從業人員2380人,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2家,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企業3家,種養大戶44戶。
2006年是“十一五”時期的開局之年,該鎮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纜,始終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著力構建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和諧新潭。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7.1億元,農業總產值可達8250萬元,工業總產值可達4.3億元,在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的基礎上,確保完成財政收入15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4400元,引進鎮外資金1億元以上,外資100萬美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到2010年,力爭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8億元,財政收入年均達到33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社會和諧的新潭鎮。
基礎建設
2000年至2008年,該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先後引進項目40個,其中,1000萬以上項目11個,億元項目2個,到位資金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2005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6.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5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31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08元。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明創建向縱深發展,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發展環境、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計畫生育工作紮實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健康水平跨上新台階。社會保障事業有序開展。農村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發展狀況
由於歷史和客觀等原因,新潭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緩慢,長期以來一直處於“村多企業少、地多民不富”的落後窘境,2000年以前鄉級財政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經常借錢發工資,2000年全鄉財政收入僅為300餘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903元,加上城鄉建設規劃滯後,既無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更無重大項目建設的拉動,新潭的發展舉步維艱,徘徊難前。 2001年春夏之交,江澤民主席視察黃山並下榻在座落華資村的國際大酒店,提出要把新潭建設成“都市裡的村莊和鄉村裡的都市”,這為新潭的長足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我們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和依靠全鎮廣大幹部民眾,不甘落後,奮發圖強,充分利用新潭地處屯黃公路、皖贛鐵路、橫江水路黃金走廊的區位優勢,創造條件,搶抓機遇,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以率先實現“三最目標”和“建設首席經濟強區”為統攬,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事,把項目落實作為第一本領,把民眾利益作為第一目標。我鎮共引進項目30餘個(其中外商投資項目8個)。隨著黃山新城、齊雲大道以及東方紅影視娛樂城等重點項目建設的推進,新潭已日趨成為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
行政區劃
梅林村 | 竹林村 | 仙林村 | 新潭村 | 華資村 | 上資村 | 東關村 | 汗山橋村 |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9139 |
男 | 4677 |
女 | 4462 |
家庭戶戶數 | 271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087 |
家庭戶男 | 4642 |
家庭戶女 | 4445 |
0-14歲(總) | 1895 |
0-14歲男 | 984 |
0-14歲女 | 911 |
15-64歲(總) | 6567 |
15-64歲男 | 3394 |
15-64歲女 | 3173 |
65歲及以上(總) | 677 |
65歲及以上男 | 299 |
65歲及以上女 | 37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