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老街

新浦老街

新浦老街在200年前就開始有人煙,2013年6月,連雲港市新浦區委區政府啟動了民主路特色街區改造工程。使新浦最具歷史文化的老街重獲新生,2013年國慶節實現開街,屆時這個傳統和現代相融、旅遊和休閒功能兼具的民國印象特色街區將展現在眼前。其主要建築有生慶公茶莊;三和興藥店;大華百貨商店;百貨總公司;馨祥醬園店;東亞旅社。

老街歷史

200年前,新浦一帶成陸後,漸有人煙。在經歷了數十年的製鹽、捕魚為生的階段後,又因海遠鹽田廢,鹽田變草灘,人們便又利用這裡既緊靠千年古城的海州,又位居薔薇河下游臨洪河出海口,水陸交通便利,過往漁船、貨船較多的有利條件,在溝通鹽河和龍尾河的前河(今市化路身底)北岸,擇高處搭棚建房,開商店、飯店、客棧,圈地設貨棧,為漁民、客商、過往行人,提供購物、食宿、存貨提供方便,從中謀利為生。後來,以此為生的人不斷增加。
到光緒初年,前河北岸已初步形成一條丈把(四、五米)寬的街市。這在那原是一片荒灘的新浦大地上,可算是夠大的街面了。因此,往來的人都稱其為新浦大街。到距今113年的光緒十八年,建新浦天后宮時,這條“大街”實際上就是西到南極北路,東至天后宮(今新浦區政府大院身底)近1華里長的一段。天后宮建造的10年間,大街也同時向東西延伸,形成了東至東艞(今龍尾橋)、西至西艞(原在今天池牌樓處),長約1.5公里的規模。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臨洪口對外開放,商務漸盛,以農產品貿易為主體。此時新浦作為臨洪口的城鎮依託,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為市場服務的店鋪門面就在前後河底之間依次排列,作為民主路的前身,大廟前邊的這條“土路大街”漸漸地熱鬧起來。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民主路就已具集鎮軸心的雛形,這個因海陸變遷形成的集鎮已跨越了百年,衍生為如今的新浦城區乃至整個港城。當時形成的條件是,1905年大浦港的啟用,以及海州商埠的設立。海陸兩地的貿易讓新浦這個集鎮呈現出開放、通達、繁盛的情形。據統計,上個世紀30年代有代表性的商業、工業特徵的項目,新浦應有盡有,俗稱13業36行。
民國15年(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東海縣政府將新浦最繁華的大街,鋪成砂石路面,定名“中山路”。這時的中山路,集宗教(天后宮)、商業、運輸、鹽業、教育、以及其他行業為一體,形成了一條功能完備、品種豐富的核心街區。也就在民國時,彼時的“中山路”因其發達的商業,被當時的人們稱作蘇北的“小上海”。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浦出現了自己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中山路也劃分成了三段:東艞至天后宮東側的大廟巷(今市民路)稱“中山東街”;大廟巷至洋橋巷(現南極路)稱“中山中街”,洋橋巷至西艞稱“中山西街”。
1948年11月7日,新浦解放。不久,中山路更名為“民主路”。並將西艞橋定名為“民主橋”,東艞橋定名為“龍尾橋”。民主橋與龍尾橋之間,稱“民主中路”;龍尾橋以東段,稱“民主東路”;民主橋以西段,稱“民主西路”。
如今,這條街上依然布滿了具有古樸之風的店鋪,布匹、布鞋、窗簾、茶葉及五金雜品等,這種延續是商業血脈的承接,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承接已然了無崛起的跡象,行當雖匹配,但只有少數幾家店面透露出自上世紀30年代延綿至今的商業雄風氣脈。
2013年6月,連雲港市新浦區委區政府啟動了民主路特色街區改造工程。使新浦最具歷史文化的老街重獲新生,2013年國慶節實現開街,屆時這個傳統和現代相融、旅遊和休閒功能兼具的民國印象特色街區將展現在眼前。

主要建築

生慶公茶莊

生慶公
生慶公茶莊於1918年由河北一個學徒在新浦開辦,生慶公茶莊採用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拱形的門窗、金屬窗飾頗具西方情調;石砌的外牆和門前的石階,還有那斑斑駁駁的牆面都是老店歷經百年的證明。推開茶莊的門,店內按中式布置,雖然牆面已經重新粉刷,但原先的室內陳設都保存了下來。 最初茶莊的茶葉品種比較單一,只賣北方人喝的茉莉花茶,而如今市場開放了,綠茶、紅茶等各種茶葉品種應有盡有。如今茶莊的生意不減當年,迎來送往的大多都是附近的老街坊。

三和興藥店

三和興
三和興藥店始建於1923年,從創建開始就主要經營中藥飲片、自製丸散膏丹及中成藥業務,因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深得人心。雖幾經遷址,數次改制,三和興的招牌依然屹立不倒。在很多新浦市民的眼中,三和興藥店不僅代表著可信的品質,更是他們記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大華百貨商店

大華商店
位於民主路155號,原為“德厚成商店”。為徽商所建,這處建築依照上海“三大”公司式樣設計,進門對面就是樓梯,可以並行五人,樓上圍欄四周皆是售貨櫃,主營絲綢、毛織品等南洋貴重商品。在商品的周圍是中西藝術的環繞:櫃檯旁邊的立柱柱頭雕以卷葉堆紋浮雕,門面屋檐上雕刻花卉圖案,門窗為拱形。

百貨總公司

走進民主路,一個標誌性建築一定不要錯過——百貨總公司。1933年,海州士紳周彥伯聯合其他的商戶成立了這家新的店鋪。起初,這家店鋪經營的是布店生意,後來改為文化用品商店。

馨祥醬園店

已經有80多年歷史的馨祥醬園,店內布局還是老店的樣子:長型的櫃檯後,幾個大醬缸盛放著醬油、醋、面醬等,靠牆的貨架上擺滿了瓶裝的醬油、醋,顧客買東西要先買個表示各種價格的竹牌子,然後營業員再用傳統的竹提子給顧客打醬油,看著營業員用提子打醬油的動作,看著醬油緩緩地流進瓶子,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又看見自己拎著瓶子打醬油的樣子。

東亞旅社

民俗博物館前身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亞旅社,是我市留存不多的民國時期的特色建築。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建於1919年,當年由地方軍閥白寶山建成,故又名“白公館”。先後三次接受社會捐贈,現有館藏數百件,多為生活用品、勞動工具、文字材料等。這些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從不同側面展示了蘇北魯南地區的民俗風貌和連雲港地區的風土人情。

修舊如舊 還原歷史風貌

老街最深厚的文化底蘊就在於街道兩旁的那些老店,這些老店包括生慶公茶莊、三和興藥店等老字號店鋪,它們都承載著新浦歷史的記憶,它們的存在增加了老街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滄桑感,對它們的改造和修復遵循的是“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以存其真”的原則,據統計這次文保修繕面積近1萬平方米,進一步傳承了新浦的歷史。
街上具有十八處老店是文物保護單位,叫非定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修復的時候,都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是按照老照片以及它原來歷史資料去恢復它風貌,在改造過程中,儘量保存原有風貌,不進行大的破壞。  老街改造準備恢復味芳樓建築,吸引特色小吃到我們這條街上來,民主路處於商業的北部地區,還沒有小吃集中一條街,準備把老街打造成風味特色餐飲一條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