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退休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喝茶、打牌、下棋、旅行,還是工作、賺錢、做慈善、實現兒時夢想?
一位具有30年職業諮詢經驗的生命規劃師為你打造退休後的“新”活法!
也許現在的你正為了未來而揮汗如雨,本書將告訴未來的你真正需要什麼。
人生,就像一次跋涉;下山時,才會真正收穫
作者簡介
金炳淑,韓國勞工部首席心理諮詢師,職業規劃師。曾就讀於高麗大學,取得心理學學士、商談心理學碩士學位,以及建國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京畿大學大學院職業學科主任,同時也擔任韓國職業商談協會理事長、金炳淑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韓國就業指導教育學會顧問、京畿道女性政策論壇代表、僱傭勞工部國家技術資格政策評審委員、勞工部服務評審委員、勞工進修學院客座教授等職務。
金炳淑從業三十餘年來,一直致力於中老年職業問題的研究。她為退休人士開發了職業規劃思考的診療項目,為退休後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更多喜樂與健康,深客群多退休人士的擁戴與喜愛。主要著作有《韓國職業發展史》《40歲的人生經營》《失業時準備下一個50年的機會》等。
圖書目錄
自序730萬“嬰兒潮一代”的吶喊1
前言站在人生的岔道口5
第一部分你準備好退休了嗎1
你住在哪顆星2
小心身邊的陷阱9
世界就是你的鏡子16
推倒年齡這堵牆20
忘掉一家之主的身份27
規劃口袋裡的每一分錢33
身心都好,才是真的好38
和生命保持聯繫46
60歲,一個美麗的開始51
第二部分8萬個小時的退休生活55
8萬個小時從何而來56
8萬個小時意味著什麼60
不要讓焦慮過早親近你64
別著急,慢慢來68
換一種方式生活70
找回年輕的夢想74
第三部分8萬個小時能做什麼79
勇敢地邁出第一步80
打造品牌的自己86
學習——對人生的投資90
適合自己最重要93
再就業、創業,還是做公益98
維持退休後的支援系統101
繪製一幅人生的藍圖106
“進程日記”少不了109
第四部分8萬個小時要牢記113
莫多言114
戒言老116
戒好勝118戒貪婪121
不止步123
不為難自己125
不干涉別人128
不貪慕虛榮130
不盲目工作133
遇見未知的“自己”136
第五部分他們享受這8萬個小時139
隱退37年後重拾夢想——歌手李章熙140
從安逸走向喧譁——律師尹鶴144
公益活動,奉獻人生——愛心家園會長李昌植148
尋回“初戀”——吉他製作人崔東秀152
創業,尋找自己的本性——料理師吳施完156
化悲痛為力量——“體面死”專家李正玉160
夢系人生——腳踏車旅行家車百城163
讓自己心跳加速——森林生態解說員楊景茂168
中肯良言173
序言
自 序
730萬“嬰兒潮一代”① 的吶喊
“指望退休金養老,無法維持到75歲。”
有關“嬰兒潮一代”退休後的養老問題,各大報刊標語中負面的訊息遠遠超過了好訊息。尤其當“嬰兒潮一代”聽到他們中10人有4人退休後將會面臨破產時,更是惴惴不安。
擔負著韓國最重要生產力的“嬰兒潮一代”即將面臨退休。可是,退休並不是告別舞台,而是重新登上另一個舞台。那么,另一個舞台是怎樣的舞台?他們需要為登台準備些什麼呢?
人類將要步入高齡時代(Homo Hundred),即人均壽命超越100歲並向150歲進軍的時代。據預測,“嬰兒潮一代”的平均壽命將超過100歲,那么退休後他們應該怎樣度過餘下的40年時間呢?除了維持基本生活,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美好的第二人生了呢?
假設我們的壽命是100歲,那么60歲退休後,我們所剩的時間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睡眠、吃飯、家務等時間之外,還剩160600小時(11小時×365日×40年)。如果退休後經濟不寬裕,就不得不減掉其中50%的時間用於工作。那么,退休後我們真正擁有的時間則是80300小時。在本書中,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將8萬小時變成能夠實現理想、充滿激情的時間。
在本書中,我將著重介紹退休後重新規劃人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規劃人生。我很榮幸地採訪到了8位已經獲得成功的人士,他們向我坦誠地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充滿哲學意味的生活態度將給那些為退休而苦惱的40歲、即將面臨退休的50歲和已經退休的60歲的人們樹立榜樣。
從事諮詢工作以來,我遇見了各種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其間也和他們探討過人均壽命延長的問題。如今有幸出書,願更多的讀者能夠與我產生共鳴。
此書精選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匯集了30餘年的工作經驗,必將給退休人士提供很大的幫助。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如何計畫退休後的8萬個小時、享受8萬個小時,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親臨職業諮詢現場般的感受。另外,也希望曾經站在人生頂峰,如今卻要退休的“嬰兒潮一代”讀過此書之後,能夠重拾勇氣。
在此之際,謹向為出版此書給予我莫大幫助的朝鮮書局楊謹萬董事長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接受我採訪的歌手李章熙先生、“白色公館”董事長尹鶴律師、“愛心家園”李昌植會長、吉他製作人崔東秀老師、料理師吳施完先生、“體面死”專家李正玉女士、腳踏車旅行家車百城先生和森林生態解說員楊景茂先生。另外還要特別感謝為此書擔任編輯的文景仙先生、擔任校對的東國大學安潤貞教授、京畿大學職業學院在讀博士崔晶恩女士和幫我進行採訪的在讀碩士研究生朴恩珍女士。
最後,向大家介紹一首德籍美國詩人塞繆爾·厄爾曼(Samuel Ullman,1840~1924)在78歲時寫的一首詩,希望此詩能夠給讀者帶去感動和勇氣。
青 春
王佐良① 譯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
如此銳氣,二十後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
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蹟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一旦天線倒塌,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
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前 言
站在人生的岔道口
我曾連續5年擔任由“女性之家”創辦的網站——“女性網”的專業諮詢師。當時,來找我諮詢的人大多數為以下五類人群:第一類是國中三年級學生;第二類是高中三年級學生;第三類是大學四年級學生;第四類是30歲男性和27歲女性;第五類是43歲男性和39歲女性。他們都為今後的人生道路苦惱著、糾結著。
這五類人群均處於人生的岔道口,面臨一種艱難的選擇。但令我驚奇的是,他們有著共同的煩惱:我到底是誰?我真正喜歡的工作是什麼?
處於青少年期的人為填寫升學志願或選擇專業而苦惱;年輕人則常常在工作進入到第三年時,對自己從事的行業產生質疑;而中年人則處在人生的轉折點,矛盾心理再次出現。中年人進入40歲以後,要確定生活目標,維持穩定的生活。因此,這段時期尤為重要。他們經常向我傾訴內心的矛盾:“不知道現在的工作能維持多久?”“眼下的工作是否符合我的身份?”“我真的在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快樂嗎?”“這份工作能給我帶來穩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形象嗎?”他們提出的質疑都是合乎情理的——誰不追求符合自己身份又穩定的職業呢?
40歲的人常見的矛盾主要出現在職場上,矛盾的根源是工作中出現的各種不如意狀況。比如: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比自己早晉升或成為自己的領導;升遷名單中總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公司老闆用業績向自己施壓;自己無端成為懲戒、受罰的目標;聽到了公司效益不好的流言蜚語;和自己對立的同事晉升為人事官員,自己反而被降職;新上任的人事主管小集團意識強烈,一味重用自己提拔的人……種種現象預示著自己被解僱或被逼無奈主動提出離職的日子近在咫尺。
一方面,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日趨增大:父母老去或疾病纏身;子女進入青少年期的消費不斷增加,整個家庭的消費也隨之水漲船高;妻子也提出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希望能夠過上更加舒心安樂的生活。因此,只要一處失衡,煩惱便接踵而來。
40歲是人生轉折期。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常常煩惱現在的工作能維持多久、有沒有升職空間,而當他們找不到答案時,只能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處境考慮,也會摸索新的人生道路。人一旦錯失良機,便會抱憾終身,產生始料未及的後果。如果你正處在40歲、60歲、80歲的年齡段,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這條路並沒有如自己所願,就請努力將眼前的這個時期作為人生的再抉擇期。
40歲是收穫的時期,人們常常誤認為人生已經基本定格,便輕易放棄改變自己。如果換一種思路,或許這個時期正是一個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千載難逢的機會。抓住了這個機會,也許自己的人生會出現更多的機遇,人生由此而改變。
進入50歲後,過去人們認為天命已知,剩下的人生並不多了。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50歲開始起步也不晚。50歲之前為生存、為安定穩固的生活做準備,50歲之後就可以追逐理想,為自己而活。
未來是美好的。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要打破40歲處於工作頂峰、60歲退休安養的傳統觀念。我們要把40歲看作走向新生活的挑戰時期,把50歲看作追求穩定人生的時期,把60歲看作實現新的人生的時期,把80歲看作回味過去追求新生活的時期。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40歲、50歲做出的改變,便是60歲、80歲新生活的起點。
現在,正是“嬰兒潮一代”站在人生的岔道口扮演多樣人生的年代。他們是後輩的榜樣,他們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們要為構建新的退休文化而繼續將主人翁形象扮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