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經濟

2007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工業新洲、生態新洲、和諧新洲”的目標,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099005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7.6%,比上年快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014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56769萬元,增長27.1%;第三產業增加值274223萬元,增長11.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2691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5.3%。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4500萬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長30.5%,財政收入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2%提高到11.2%,提高了1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繼續完善。2007年,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46.8%調整為50.67%,提高了3.9個百分點,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6.6%調整為24.4%,下降了2.2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達8.19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9%,增幅提高了1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56家,個體工商戶3479戶。
市場物價持續上漲。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上漲11.8%,菸酒及用品上漲了3.3%,衣著上漲了1.2%,居住上漲了3.7%。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全年為民辦好10件實事的目標全面完成。幫助4765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人員7244人,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061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341人,比上年增長48.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107人,比上年增長1.1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679510人,參合率達90.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已保人數44281人。全年累計募集善款12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616人。設立了50萬元的農民工維權救助資金,免費為223003名外出農民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工業經濟總量不大,規模企業數量偏少;工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新興服務業發展緩慢;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農民持續增收後勁不足等。
二、農林牧漁業
2007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4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年末全區總耕地面積48415公頃,其中年內新增耕地面積191公頃,當年減少耕地面積63公頃。糧食總產量322842噸,比上年增加15349噸;棉花總產9479噸,比上年增加735噸,增長8.41%,油料總產50071噸,比上年增加4790噸。當年造林面積7321畝,其中用材林5765畝,零星植樹245萬株。全年肉類產量50013噸,比上年增加1966噸,禽蛋產量80889噸,比上年增加18792噸,增長30.3%。全年水產品產量85304噸,增長13.7%。農業結構出現新變化。全區糧食棉花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3%和6.6%,分別比上年下降0.3和0.7個百分點;油料占比重為7.4%,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生豬、禽蛋占畜牧業總產值比重為36.7%和47.3%,分別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和上升2.9個百分點。食用菌、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蘑菇節活動,被國家授予“全國雙孢蘑菇之鄉”。建立了13個畜禽養殖區,蛋雞養殖規模居全省第一,新增1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058公頃。全年農村用電量14871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3%。沙河橡膠壩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比上年增長50.8%,到年底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達8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增長15.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0941萬元,比上年增長72.9%,增加值221603萬元,增長61.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24474萬元,增長42.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78534萬元,增長61.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11264萬元,增長29.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7331萬元,增長9.7%。輕、重工業結構由2006年的27.2:72.8變為22.0:78.0。產銷銜接進一步向好,產品銷售率為97.5%,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2.6%,減少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8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0.9%。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壯大,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上年8家增加到13家。武鋼江北基地已建成投產。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到目前為止全區一級資質企業達到7家,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達到42家,年創總產值可達90億元。新八集團成功晉升為特級資質企業,已進入全國前500強民營企業。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億元大關,達5124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429889萬元,增長17.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6610萬元,增長1.3倍。農村私人建房完成65916萬元,比上年增長56.0%。重點工程建設實施順利。陽邏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平江西路改造和刷黑工程完成投資6461萬元;漢施公路排水管道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924萬元;重冶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開轉車間和熱處理車間已投產,重型廠房正在安裝設備。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本年完成投資5億元;湖北亞東水泥本年完成投資2.05億元,一號旋窯及二號粉磨站年底已投入使用。武漢一棉搬遷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一期車間已試運行。黃石機電學校搬遷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洲一中陽邏校區二期工程完成投資6400萬元,創業服務中心配套服務樓的陽邏大酒店和商住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全面裝修。
五、國內貿易
200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6063萬元,增長8.0%,其中,國有經濟實現58496萬元,比上年增長6.5%,私營個體實現82813萬元和2870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0%和10.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規模日益擴大,實現零售額3797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7646萬元,增長2.3%;其他行業實現98653萬元,增長0.2%。中百倉儲,中商平價等一批連鎖經營商店,購銷兩旺,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自選超市應運而生,服務檔次不斷提高。陽邏港貨櫃中轉量達15萬標箱。鋼材、煤炭、商貿、糧食四大物流項目全面啟動。2007年末全區有個體戶17519戶,從業人員32103人,私營企業2623家,從業人員41855人。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全年完成外貿出口額820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040萬美元,增長14.5%,實際利用外資60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引進項目37個,實現招商引資額12.3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西門子、法國阿海琺以及國內500強企業北新建材和香港招商局集團,成功落戶新洲。陽邏開發區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新增建設用地3090畝,保障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總長46公里的“三縱三橫”道路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全區擁有文物保護區14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7個。擁有名勝風景區1個,有星級飯店3個,客房總數525間。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14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100萬元。
七、交通郵電
2007年全區有機動車輛62534輛,載客汽車14773輛,載貨汽車8141輛,農用拖拉機2253台,機車37367輛。全區人民盼望已久的陽邏長江大橋已建成通車;武漢至陽邏城市公車順利開通;新道、劉大兩條通鄉公路改造全面完成。“三縱三橫”總體道路主體工程已完工。漢施公路、平江西路和余泊路、陽光路、金陽大道、柴泊大道本年共完成投資1.8億元。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中心,對全區1413公里通村公路路基、邊溝、路面進行了規範和養護。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郵政業完成業務收入13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函件20萬件,包件2萬件。特快專遞6萬件,增長50%,訂銷報紙累計244萬份。電信業務營業收入7151萬元,增長5.2%,年末電話用戶已達149186戶,其中小靈通15535戶,比上年淨增9711戶;行動電話用戶達289089戶,比上年增長1.2倍。
八、財政金融
2007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22477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8028萬元,增長25.8%,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840萬元,增長32.0%,工商稅收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達45.0%。最佳金融信用區創建工作已紮實推進。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996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73492萬元,比上年增加59781萬元,增長14.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5563萬元,比年初增長15.1%,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24362萬元,中長期貸款328615萬元,比上年增加102942萬元。農業貸款61039萬元,基本建設貸款228950萬元,增長1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