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4年改黃檀鄉為新河鄉;1957年與洪山鄉合併,仍稱新河鄉;1958年成立新河人民公社;1960年併入木鎮公社;1961年從木鎮析出,復設新河公社;1984年4月體制改革時恢復新河鄉;2001年7月與童埠鎮合併建立新河鎮。
行政區域
2011年末轄十里崗村、新建村、周橋村、楊梅橋村、團結村、向陽村、洪山村、常洲村、陀龍村、烏龍村、老山村共11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面積111.35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新河鎮位於青陽縣城東郊。西與貴池接壤,北與銅陵相鄰。
自然資源
新河自然資源豐富。有池州二座中型水庫之一的東山水庫,六大圩口之一的童埠圩,水產養殖水面逾萬畝,擁有山場面積7.2萬畝,耕地20052.2畝,水產品以及皖南土雞、蠶桑、蓮藕、西瓜、竹筍等無公害特色農產品產量居全縣前列。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金、銅、鉛鋅、煤、硫鐵、銅、鉬等礦產,森林覆蓋率達80%。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789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2人。另有流動人口4890人。總人口中男性9196人,占51.40%;女性8695人,占49.60%;14歲以下2258人,占12.62%;15~64歲13952人,占77.98%;65歲以上1681人,占9.4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7850人,占99.77%。2011年人口出生率9.03‰,人口死亡率4.64‰,人口自然增長率6.38‰。
經濟
2009年全鎮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59億元,同比增長60%;新增規模以上的企業4家,現有13家;全社會固
定資產投資達3.33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工業投資3.01億元,同比增長72%;實際招商到位資金2.7億元,同比增長45%;完成財政收入2040萬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收入5550元,增長17%;綜合指標完成情況居全縣前列。
2011年全鎮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6億元,同比增長11%;新增2000萬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戶,現有12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5.1億元,實現工業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技改投資完成2.6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319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4.8億元,增長30%。新引進規模項目累計完成11個(其中億元項目4個:埃美柯水錶、建晟尾砂綜合利用、家電注塑項目、龐源機械工程)。
交通運輸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318國道、103省道縱貫全鎮東西,銅九鐵路、銅湯高速過境、設站。全縣四座水運碼頭全部座落在新河境內,年吞吐量近百萬噸。
社會事業
鎮域範圍內,有日供水量達15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供電、通信設施齊全。鎮內村級道路網已全境貫通。
新河鎮為民服務大廳總面積100平方米,設有5個服務視窗,1處休息室,1處文印室。現有工作人員6人,其中有大廳主任1人,服務人員5人。如今代理事項有41項,涉及到12部門,分為4大類,即社會事業類、村鎮建設類、農村經濟類和綜合服務類。同時發放涉農資金。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採取“鎮村聯動、集中辦公、統一受理、分類辦理、專人承辦、限時辦結”方式運作。申請人可向村代理點提出交辦申請,村代理點受理後由村代理員向鄉鎮服務大廳提出交辦申請,鎮服務大廳受理後,轉站所辦理,鎮站所不能辦理的,由全程承辦人轉相關縣直單位辦理,然後集中交由鎮服務大廳反饋;申請人也可直接到鎮服務大廳或鎮站所辦理。成立為民服務大廳以來,共受理承辦事項1384件,辦理1334件,辦結率達99%,民眾滿意率達98%。通過實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有效地簡化了辦事程式,減少了辦事環節,提高了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維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