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寧波新江橋
歷史寧波新江橋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從浮橋,到三孔鋼筋混凝土拱橋,再到全鋼結構的便橋,約有146年歷史的新江橋沿著這樣的足跡不斷變遷著。不同形式的橋,呈現著不同的歷史色彩,蘊涵著不同的歷史情感。從東門口到江北岸,一座雄偉的三孔水泥拱橋飛架南北,這就是我市於1970年新建成的反帝橋。反帝橋是江北與城區的紐帶,港口與內地的咽喉,橋上車水馬龍,江面舟楫相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CC>
說起新江橋,有它的一段血淚歷史。
鴉片戰爭後,根據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寧波被闢為通商五口之一。從此,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伸展到了寧波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
道光22年(1842年)11月12日,英國首先在江北岸設領事館,此後相繼設領事館或領事的有法國、普魯士、荷蘭、瑞典、挪威等國。英帝國主義還在江北岸設立巡捕局。
當太平天國革命軍即將進入寧波城的時候,腐敗的清政府自顧不暇,英領乘機糾集人工,運來材料,擅自建造浮橋一座,從江北岸桃花渡口直達東渡門。這就是上面所稱的新江橋。

1899年沿江道路拓寬,浮橋木船減至16艘。1927年,以弧形鐵板加固各段橋板銜接處,1935年、1946年,曾發起改建固定橋,但未成功。解放初,國民黨軍飛機轟炸,橋被炸斷兩次。1953年,橋面由木板改為鋼樑混凝土結構,單向通行汽車。
如今被封的橋建於1970年,《寧波市志》上的記錄原文有:“雙曲拱橋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橋型美、負荷大、用料省、施工快,是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創造,在淤泥黏土上做33米—37米跨徑的雙曲拱橋,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1970年9月30日,新建的“反帝橋”展示著迷人的雄姿:正橋欄桿上的語錄牌,是那個時代的中國向全世界發出的莊嚴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欄桿上有火炬和工農兵圖案,夜晚火炬燈組齊放光明,閃爍在江面之上。現狀
建於1970年的新江橋,是溝通寧波海曙區和江北區的交通要道。新江橋為三孔鋼筋混凝土空腹式雙曲拱橋,中孔淨跨徑37米,兩邊孔淨跨徑33米,全長127米,寬19.5米。由於受當時建設條件制約,該橋在設計、施工和橋位選址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1999年,新江橋西側拱肋曾被船隻嚴重撞損,城管部門進行過一次大修,但由於受橋樑本身材料、結構特性制約,日常維修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危害仍在繼續加重。1995年和1999年,新江橋曾兩次被檢測為:橋樑技術狀況呈逐年惡化。經歷了30多個春秋,見證了寧波30多年的發展的新江橋老橋在2007年12月9日開始拆除。
2006年9月12日,新江橋老橋因被上海同濟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站鑑定為E級危橋而緊急封閉。同年10月30日,市政府在廣泛聽取專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後,作出了“修便橋、拆老橋、建新橋”的決定。
權威機構最新檢測表明,位於市中心三江口、已經歷了三十六年風風雨雨的新江橋已屬於危橋。專家認為,以目前這么大的交通流量,如果繼續使用,則該橋存在隨時坍塌的危險,因此必須立即停用。12日下午四點半,城管和交警部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為避免發生橋塌人亡的重大惡性安全事故,市政府在聽取各相關部門及橋樑專家的意見後,當機立斷,決定於當天晚九點起對新江橋實行封橋。相關交通管制措施《關於臨時封閉新江橋(危橋)交通和調整市區部分區域交通管制的公告》也緊急出台,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通行,其中十一條公交線路實行改道運營,請廣大市民注意。事情緊急,希望得到市民的諒解與配合。而且,儘管允許非機動車和行人繼續通行,但禁止多人在橋上列隊齊步行進,以免整齊的步伐引起橋樑共振,發生險情。同時,禁止在橋上舉行人群密集的活動。
2006年12月25日凌晨,新江橋便橋最後一組桁架梁就位,宣告便橋主體工程完工。短短45天完成這樣的主體工程,便橋的建設者們也創造了一項“寧波速度”。便橋有5項特點:
可拆卸組拼:便橋結構為裝配式鋼桁架梁,採用工廠製造、現場組拼的施工方案,並可多次利用。如果其他橋樑改造需要修建便橋時,這座便橋可拆卸後,組拼至其他橋位。
人性化:便橋機非分離,利用主體結構桁片區作為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分隔帶,確保非機動車道和行人的安全性。同時,採用下承式桁架梁橋,橋樑最大縱坡降低至2.5%,人行道橋面鋪設特種橡膠製品,以改善人行和非機動車交通條件。

設計首創:便橋採用鋼橫樑上疊合混凝土橋面板,再在混凝土橋面板上鋪設瀝青砼,無論是行駛條件還是養護條件均得到充分改善,並減小了噪聲。
鋼桁架梁頂推就位:施工利用兩側引道作為鋼桁架梁的組拼場地,組拼完成後頂推架到橋墩上。這種施工方法要求的施工機械簡單,施工方便,施工實施投入較少。確保在春節前通車。
2007年1月31日下午交通晚高峰前,新江橋便橋正式通車。
新江橋老橋拆除工作2007年12月9日開始,已於2008年1月4日完成。
新橋將在2011年建設。
2.邕寧區古橋
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位於邕寧區新江鎮新江街北端。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該橋為蒲廟至百濟的交通要道,橫跨新江河,是一座五拱大橋——皇賜橋(又名新江大橋)。據碑文記載:該橋鼎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邕武生例授衛午總勒授武略騎李翹然(公元1784——1843年);慷慨樂助,為民造福而獨捐資所建的,歷經一百五十多年仍完整無損,1974年在修公路對於橋面鋪蓋砂石新建水泥攔桿。橋東端的路旁樹立五塊石碑,整個石橋全部用大沙石砌成,設四墩五拱,其中兩面端石拱略底於中間三拱,並依江邊地形而建,有得於防洪排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