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位

新方位

新方位是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挺立潮頭、高瞻遠矚,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註著中國經濟的新方位。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新方位新方位
新常態,新變化。
新常態帶來新速度、新方式、新結構、新動力: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動能轉向新的增長動能。一句話,中國經濟系統內部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
新常態,新坐標。
站在歷史的台階上眺望,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經歷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幾個大時期,新常態是新時期不同發展階段更替變化的結果,也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單元”。
我國古代以農業立國,農耕文明一直領先世界。及至近代,錯失工業革命寶貴機遇,在時代潮流中長期掉隊。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更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二位。
就這樣,中國經濟在奮力追趕中進入了新常態。我們的身後,是“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戰爭”,是無數志士仁人的吶喊和探索;我們的前方,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是新常態在我國發展長過程中的歷史坐標!正如一家外媒所說:“與國際金融危機後許多西方國家經歷失業型復甦的所謂新常態不同,中國的決策者用這個詞定義朝著實現該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發展階段。”
新常態,新認識。
這是一個必然階段——新常態的到來是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新方位 新實踐

從速度維度看

新常態下速度換擋的背後,本質上是結構調整。靠熬是熬不過去的,靠走刺激需求的老路也行不通。需求側政策空間越來越小,擠出效應卻越來越大。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從長期入手,立足於結構調整,把政策重心轉向供給側。正如外媒所說的那樣:“中國領導層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與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劃清了界線。”

從結構維度看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一方面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一方面卻要大量進口關鍵裝備、高端產品;一方面消費者對質量高、有信譽保障的消費品需求越來越大,一方面卻是國內供給無法滿足,導致境外購物熱度不減、“需求外溢”。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供給側發力,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從動力維度看

新常態要求中國經濟轉向創新驅動。由於一個個市場主體的集合構成供給側,只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激發創新主體的動力和活力,才能使中國經濟真正從“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從世界經濟的坐標系中看,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絕不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相反,“中國以其較早的認識、較大的迴旋餘地、較強的體制優勢等正成為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

新方位新勢能

朱克力(智石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一如既往,不疾不徐,改變著這個世界,留下一堆堆記憶的碎片。不管人們多么不情願,時光就這樣如水而過,進而橫掃世間一切……任何事物離開了它,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2016年,從國際到國內,發生之種種,光怪陸離,跌宕起伏。謂之“黑天鵝之年”,應屬不虛。無論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還是A股熔斷、貨幣貶值,無不令人猝不及防甚至大跌眼鏡。不確定性愈發常態化,世界變局也愈發深化,更加接近新的“奇點”。2017年,站在歷史新方位,展望大未來和小趨勢。“新方位”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的輿論熱議,融合了“新常態”(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新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進行了新概括。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全球經濟和中國發展面臨諸多新機遇、新挑戰,一股從過去和未來穿越而來的“洪荒之力”,正在激盪與聚合,迎來一場全面的歷史性變革。從國際看,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美聯儲加息、匯率動盪、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已開發國家回歸實體經濟、開發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等現象,對中國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從國內看,創新驅動、“雙創”、“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新型城鎮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紛紛帶來了全新機遇。

立足中國經濟新方位,面對上述機遇與挑戰,如何抉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研究員的回答是:“通過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以新動能支撐經濟較快增長,以新動能最佳化經濟結構,以新動能化解潛在風險。”基於此,新動能的邏輯,拆解開來就是:改革激活新動力、創新迸發新勢能、開放匯聚新經濟。循此思路,通過近十年來對新經濟的觀察與研究,我總結和提煉了以“三破”“三立”為核心的新經濟法則,旨在解釋並啟迪“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轉型與創新。

什麼是“三破”“三立”?究竟分別有何所指?

“三破”,即破介、破界、破誡。這是對當前整個新舊秩序轉換中,正在發生的去中心化、跨界創新、規則重構的描述與概括。

破介

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協同和去中心化,打破了傳統分工,大大削弱甚至正在消滅許許多多的傳統中介。

破界

“網際網路+”連線一切,大數據使資源使用無遠弗屆,趨於零邊際成本,打破組織、行業和國家邊界。

破誡

新經濟快速疊代與顛覆,人們越發追求個性,崇尚價值共享,一些舊規則和舊誡律開始不足為訓。

“三立”,即立志、立智、立制。這是指個體、組織、國家在此轉換中,應樹立戰略布局、智慧整合、制度建設等系統性思維。

立志

戰略布局——看清大勢,梳理戰略新目標;腳踏實地,志存高遠。

立智

智慧整合——壯大實力,明智參與新趨勢;修煉內功,智在必得。

立制

制度建設——持之以恆,改寫制定新規則;水滴石穿,制勝之道。

以上所謂“三破”“三立”新法則的雛形甫一提出,就有學界朋友美言,這是一種通俗的新經濟理論或創新方法論,洞見深邃自成體系,期待深化完善云云。對此愧不敢當,誠望通向新經濟時代的轉型哲學更為豐富多彩。一家之言,何須敝帚自珍。能讓讀者諸君有所體悟,就心滿意足了。(本文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2017新年特輯·前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