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構建與選擇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這種新形勢下,市屬市管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如何抓住機遇發展自己?蘭州城市學院探索出了一條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成功之路,《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構建與選擇》即是其近年來改革實踐和理論的總成果。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緒論、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研究的理論基礎、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化發展與新建本科院校的區域布局、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邏輯與特色辦學的理論分析、全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聚焦、甘肅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聚焦,之後以蘭州城市學院為例,介紹該校的特色發展之路、績效分析、SWOT戰略分析,以及強化辦學特色的路徑選擇、理論支撐與制度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構建與選擇》可作為相關學術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的研究用書,也可供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者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社平等編著的《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構建與選擇》選題新穎,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基礎紮實,思路清晰,分析透徹,寫作規範,圖文並茂,將新建本科院校的共性特質與蘭州城市學院的個性特色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蘭州城市學院特色辦學模式的基本分析框架,突出了研究成果的系統性、創新性和實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套用價值。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推進學術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對高校辦學特色的深入研究,為我國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發展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例證,同時也期望獲得學術界和有關業務部門同仁的關注和指正。

作者簡介

張社平,甘肅莊浪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蘭州城市學院黨委委員,教務處處長。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分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和運動訓練學碩士學位;曾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進修。2003年任蘭州城市學院科技處處長;2006年任蘭州城市學院教務處處長,甘肅省教育體制改革專家組成員,甘肅省蘭州市人民政府督學。
2005年1月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2010年1月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編著《足球運動的科學訓練與教學》《體育法學》《體育產業發展理論與政策》《教師教育研究》四部著作獲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地(廳)級科研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發表論文54篇,其中核心論文21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綜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區域發展理論
2.2 正義理論
2.3 競爭力理論
2.4 縮小知識差距理論
第3章 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化發展與新建本科院校的區域布局
3.1 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與區域化發展的基本特徵
3.2 高等教育整體發展與區域化發展的協調與統
3.3 區域格局中的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發展
第4章 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邏輯與特色辦學的理論分析
4.1 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現狀
4.2 新建本科院校面臨的內外困境
4.3 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邏輯
4.4 特色辦學之路是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目標
第5章 全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聚焦
5.1 “套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的臨沂大學
5.2 以“精細化”管理為特色的棗莊學院
5.3 教學質量“344”規範化管理機制下的泰山學院
5.4 “三標一體”教育質量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的重慶文理學院
5.5 借鑑德國套用科學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合肥學院
第6章 甘肅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聚焦
6.1 甘肅省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成就
6.2 甘肅省新建本科院校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6.3 甘肅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聚焦
第7章 蘭州城市學院的特色發展之路(一)——本科教學質量“1353”規範化管理
模式及運行機制
7.1 構建本科教學質量“1353”規範化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的背景
7.2 構建“1353”規範化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理論依據
7.3 本科教學質量“1353”規範化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的構建
第8章 蘭州城市學院的特色發展之路(二)——新建本科院校以人為本“144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8.1 構建“144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背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研究方法
8.2 蘭州城市學院以人為本“144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8.3 以人為本“144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組織保障及職責
第9章 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績效分析
9.1 辦學理念更加清晰,辦學定位更加明確
9.2 教學制度逐步完善,教學改革有序進行
9.3 科學的人才觀已經確立,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較大提高
9.4 依託五個運行機制,確立教學工作中心地位
9.5 完善特色化教學質量監控新體系
9.6 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9.7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得到迅速發展
9.8 師資隊伍進一步壯大,教師結構更趨合理
9.9 各類競賽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彰顯學校辦學實力與水平
9.10 教學研究實現大跨越,科研成果實現新突破
9.11 就業率穩步提升,考研率大幅度提高
9.12 教學基礎條件全面改善,信息技術支撐教學管理
第10章 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SWOT戰略分析
10.1 蘭州城市學院面臨的競爭壓力
10.2 蘭州城市學院發展的Sw0T分析
10.3 蘭州城市學院的發展戰略
第11章 蘭州城市學院強化辦學特色的路徑選擇
11.1 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巨觀把握
11.2 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中觀綜合集成
11.3 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微觀構造
第12章 蘭州城市學院強化辦學特色的理論支撐與制度保障
12.1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綱要
12.2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專業發展規劃
12.3 蘭州城市學院第一期教學改革實施綱要
12.4 蘭州城市學院關於加強考研及套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
12.5 蘭州城市學院“質量工程”課程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
12.6 蘭州城市學院關於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的安排意見
12.7 蘭州城市學院雙語教學班管理及實施辦法
12.8 關於開展網路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12.9 關於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畫”的安排意見
12.10 蘭州城市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方案
12.11 蘭州城市學院課程質量評估和教師工作業績考核實施辦法
12.12 蘭州城市學院教學單位工作業績考核辦法
12.13關於在本科專業中設定“綜合課程”的規定
參考文獻
附錄A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生素質拓展學分制實施辦法(試行)》
附錄A1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生素質拓展學術科技活動學分評分細則(試行)》
附錄A2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生素質拓展校園文化活動學分評分細則(試行)》
附錄A3 《蘭州城市學院本科生素質拓展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活動學分評分細則(試行)》
附錄B 《蘭州城市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實施辦法》
附錄C 《蘭州城市學院教師工作業績考核標準》
附錄D 《蘭州城市學院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標準》
附錄E 蘭州城市學院課程評價表

文摘

第1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和高等教育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21世紀初期,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應運而生。一方面,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採取了更加開放、靈活、多樣的政策,一大批原屬中央部委的高校劃歸地方政府管理;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紛紛投資興辦了一批地方高校,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截至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263所,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152所,增長了65%,地方高校占全國高校總數的比例由1998年的74%上升到目前的95%。
這批高校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套用型人才的任務,成為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等教育多樣化需求的一支新生力量。然而這些地方高校不具備中央部委院校的辦學優勢和有利條件,若仍將學校建設發展目標定位在“全國一流”、“世界一流”,工作的重點都轉到“升格”,而忽視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就容易造成發展的同型化與人才的單一化,從而削弱甚至丟失原有的特色和優勢,市場競爭力亦隨之下降,失去了發展的保證。縱觀我國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狀況, “千校一面”的現象日益突出,辦學趨同現象引起了政府、社會和高等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同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僅面臨著老牌本科院校帶來的壓力,也面臨著同類地方院校對教育資源的競爭壓力。為此,走特色發展道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生存與發展戰略選擇的必然結果。我們的高等教育只有辦出特色,培養出更多具有鮮明個性的創新性人才,才能真正擔負起整個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所賦予的歷史責任。
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主題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高等教育在內涵發展和提高質量上要有新的突破,以推進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內涵發展將更加注重強化辦學特色,強調以特色立校、以特色興校、以特色強校。辦學特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比較優勢和核心價值所在。對各高校而言,只有辦出特色才能有牢固的立足之地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辦學特色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院校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生命線。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辦學特色是有關辦什麼樣的學校以及怎樣辦學校的問題,涉及辦學理念、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等教育核心問題。研究高校辦學特色的問題,不僅有助於繼承有關高校辦學特色已有的研究成果,澄清人們對辦學特色問題在認識上的偏差和觀念上的誤區,也有助於進一步探索高校辦學的規律,豐富高等教育理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指導高校的辦學實踐。同時,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為研究對象,對其辦學特色的相關理論和形成途徑進行分析是對已有的高等教育學研究對象的擴充與深入,這對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健康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對高等教育學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強化辦學特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縱觀西方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特色化始終伴隨著西方大學發展的歷史進程。自中世紀歐洲出現大學以來,大學社會使命的演變大體經歷了從教學到培養人才與合格公民,再到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並舉,以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功能兼備等幾個階段。大學使命的每一次演變、發展和創新,都激發了大學的活力,推動大學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而最先倡導大學成為研究中心的柏林大學和最早主張大學服務於社會的威斯康星大學,均以其獨特的辦學理念成為現代大學的典範。在當今國外著名大學中,說到導師制,就會想到牛津大學;說到產學研結合,就會想到史丹福大學;說到案例教學,就會想到哈佛大學。可以說,正是由於獨具特色,這些高等學府才得以享譽全球。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至今,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的戰略性意義也日益突顯出來。無論是從國際經驗來看,還是從我國國家教育戰略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來看,高校都必須將特色化發展作為戰略重點,進而不斷強化自身辦學特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最佳化結構辦出特色”, “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地方高校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困境。如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優勢、辦出特色,一些地方高校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今採擷之供大家分享。
1.2.2 實踐意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雖然起步晚、底子薄,但有地方優勢,只有以依託地方、面向地方和服務地方為發展策略,創建自身辦學特色,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由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性,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通過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化辦學戰略,探尋辦學特色形成的機制與途徑,對指導這一類高校正確認識辦學特色,真正辦出特色,從特色辦學中找到自己發展、提高的新起點,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地方高校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社會需求是高校加強辦學特色建設的主要外在動因。我國高校之所以必須走特色辦學之路,是因為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結構的日趨多元化,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辦學活動中呈現出多樣化特徵,高校必須更加注重辦出特色。其次,整個社會教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也要求高校辦出特色,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用,實現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最後,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要求高校必須在強化人才培養特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作出實質性的努力。
1.3 研究綜述
1.3.1 高校辦學特色的研究概況
經查閱近年來的相關資料,國內關於高校辦學特色研究的資料比較豐富。通過檢索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以1979~2010年為時間區段,以“辦學特色”為題名進行檢索,檢索到相關文獻共有1650條;以“高校辦學特色”和“大學辦學特色”為檢索詞進行檢索,檢索到相關文獻共351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2篇,碩士學位論文34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共有文獻10篇,其中,碩士學位論文有3篇,分別是張志明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個案研究》、柯星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問題研究》和郭金秀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研究》。
下面從論文、課題研究和學術著作等方面進行一個簡要的說明。
在論文方面,研究視角分為三類:一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如尚剛的《關於大學辦學特色建設的理論思考》;二是結合本校或者本區域的實際進行研究,如朱海碩的《內蒙古自治區高校辦學特色的研究》;三是研究總結國外高校辦學特色的經驗,如周城的《哈佛大學的特色發展戰略》。在課題研究方面,較有影響力的首推2002年7月由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校長共同參與完成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定位、大學特色的形成和發展戰略》課題研究報告,這一報告對辦學特色的概念、特徵、形成要素等方面進行了清楚的界定。在學術著作方面,就查閱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兩本,一本是2008年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劉暉和李毅主編的《地方大學辦學特色研究》,內容分為理論篇、文化篇、國際篇和個案篇。另有一本是2009年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組編的《中國高等教育啟思錄――百所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理念與特色研究》,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為促進地方本科院校加強對自身的研究所編的一部著作。
由研究概況可以看出:論文方面,有關辦學特色研究的資料相對豐富,但是專門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特色進行研究的論文相對欠缺;課題研究方面,上述的課題報告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認識,如對辦學特色的內涵、特徵和影響因素的探討更趨科學和完善,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學術著作方面,已有的《中國高教啟思錄――百所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理念與特色研究》和《地方大學辦學特色研究》對指導地方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有關地方高校辦學特色的專門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待學者們更加深入地開展針對性的探索。
1.3.2 高校辦學特色研究的主要內容
1. 高校辦學特色的內涵
關於辦學特色的內涵,通常被通俗地總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
後面的“精”字又或者是“新”、“特”。研究者分別從哲學、管理學和教育學視角來對辦學特色的內涵進行界定。
哲學視角下的辦學特色論主要集中在個性與共性、認識與實踐、部分與整體這幾方面進行討論。在個性與共性關係上,有研究認為:“大學的特色是指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特、優質和富有開創性的個性風貌。”在認識與實踐的關係上,婁延常提出:“辦學特色是指學校領導按照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進行辦學實踐,所形成的與其他同類學校不同的特色。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的關係,實質上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在部分與整體關係上,有學者認為特色不是整體優勢,而是局部優勢,所謂辦學特色,就是辦學的“個性化”,而另一種相反的觀點則認為:“辦學特色是從學校整體上表現出來的,一個學校有無特色,要看它是否形成有很強力度的核心特點,並以這一核心特點為突破口,對學校工作的其他方面產生較大影響,是學校整體上表現出與核心特點相關的獨特風格、色彩來。”
研究者基本認同“辦學特色是高校個性風貌的表現,是辦學理念與辦學實踐相結合產生的”這一理念,但是對於辦學特色是表現在高校的某一部分優勢還是表現在高校的整體優勢頗有爭議。就哲學角度來說,本書認為高校辦學特色應是高校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澱而成的,優於其他學校的並具有獨特性的個性風貌。
管理學視角下的辦學特色論主要以企業文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切入點,如鄭金洲於1995年提出:“創建辦學特色就是要創辦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學校,這種學校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一精神、制度、行為及物質設備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區別於其他學校的文化特徵。”也有學者認為,特色是大學利益相關者的共識,是市場檢驗與社會評判的結合。目前學校的辦學特色一般是學校主要領導對學校的定位與認識,師生員工很少有機會參與,即使參與也是走過場,政府與社會各界一般也很少關注。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高校辦學特色是在多數利益相關者缺位的情況下由少數人制定的。
運用管理學相關知識定義辦學特色的研究相對較少,此類研究開拓了探索辦學特色內涵的新視角,這是值得認可的,利用管理學相關理論對眾多的辦學特色基本概念進行重組也無可厚非。從利益相關者理論出發,將辦學特色理解為是學校主要領導對學校的定位與認識這一觀點,雖然有過於誇大學校內部的人為因素對大學辦學特色的影響之嫌,但的確指出了我國高校對辦學特色認識與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教育學視角下的辦學特色論是對現有的關於辦學特色內涵的探討,對高校辦學特色內涵的界定較為綜合、全面。研究認為:“大學辦學特色是指一所大學圍繞組織的使命、目標和任務在運行、發展和變革過程中通過與社會環境的長期互動作用而形成的相對持久穩定的、獨特的發展方式。”辦學特色應該是與時俱進的,能夠體現時代精神,具有層次性的,是與一個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和傳統,尤其是與大學的“三大基本功能”密切關聯的。它是檢驗一所高校在教育教學方面能否充分體現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體現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的重要依據。總的來說,對辦學特色內涵的認識,並沒有形成一致的觀點,而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 高校辦學特色的外延
辦學特色的外延主要是指辦學特色所包含的方面。劉智運於2003年將其總結為四個方面,即學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養特色、校園文化特色,這是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認識。《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指出:“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這是目前官方最為明確的說法,也是比較全面的歸納。
鄭金洲則從文化的角度將辦學特色的外延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價值規範等方面(精神文化);二是制度、模式、結構等方面(制度文化);三是物質環境、校園建設等方面(物質文化)。李澤�將大學的辦學特色分為理念型和項目型。理念型特色是大學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以及學校在辦學理念的長期指引下形成以校風、學風為主要形式表現出來的大學精神;項目型特色既有學校與外部環境相結合而形成的巨觀的辦學體制、辦學模式,也有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觀的學科、專業布局特色,還可指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微觀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模式、培養方式,以及大學在科學研究中形成的科學研究範式。以上分類也比較有代表性,從多個方面揭示了辦學特色的外延。
3. 高校辦學特色的特徵
對高校辦學特色特徵的認識,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對辦學特色基本特徵的提法各不相同,出現頻率最高的則是獨特性、穩定性、優質性,這三點基本概括出了辦學特色的主要內涵。此外還有社會公認性、發展性、歷時性、先進性、卓越性、價值性、時代性、綜合性、系統性、持久性等。但是,獨特性、優質性、穩定性和發展性是眾多學者們普遍認同的幾個特徵。
(1)獨特性是指本校特有的,不同於其他學校的具有“人無我有、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稀缺和不可替代的教育資源,具有鮮明的個性、獨特的品質和行為模式,其作用主要反映在人才培養質量的成效上。這是辦學特色的重要生長點和本質特徵。
(2)優質性是高校辦學特色存在的基礎,辦學特色應該是一種優於其他學校特別是同類學校且具有比較優勢教育資源的優質風貌。這種“人有我優”的優質風貌可以體現在辦學的頂層設計、制度安排等不同方面。它既表現在辦學特色本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又表現在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用的重要性和顯著性。這是辦學特色的內在價值。
(3)穩定性是高校辦學特色賴以存在的前提,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完善、創新的實踐過程,是學校繼承歷史積澱的辦學傳統與創新發展的現實選擇的有機結合。辦學特色是學校一以貫之的價值取向和辦學追求,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能夠在實現學校功能中穩定、持續、高效地發揮作用。
(4)發展性是高校必須堅持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一方面,高校已經具有的辦學特色應該是在傳承和創新原文化特質的基礎上積澱而來的;另一方面,它還將在此文化特質上繼續創造出新的文化。也就是說,辦學特色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總結,同時也要著眼於學校未來的發展前景和規劃。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外部辦學環境的改變,大學辦學特色也會隨之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書首先以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的背景條件、研究意義、研究現狀為起點,從眾多理論中聚焦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的理論基礎,接著概述了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化發展與新建本科院校的區域布局及其特徵,隨即梳理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與特色辦學之間的內在邏輯,概括論述了大學辦學特色的基本概念、特點,重點演繹並揭示了蘭州城市學院的特色發展之路和實施績效,在此基礎上繼續展開蘭州城市學院特色發展的SWOT 戰略分析(詳見第10章),最終過渡到蘭州城市學院強化辦學特色的路徑選擇與對策研究。
1.4.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影響著科學研究的質量和科學性,尤其對研究成果的信度與效度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書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幾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文獻檢索法是本書重點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校圖書館、學院資料室、導師藏書以及網路資源(主要有中國期刊網、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資料庫、萬方學位論文資料庫以及谷歌、百度等搜尋引擎)的充分利用,整體上把握國內外目前對於高校辦學特色問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狀況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了解其他學者在此問題上的觀點,總結汲取,提煉升華,形成自己的對研究主題的獨特視角和看法。
(2)調研考察法。在能力允許範圍內,對特色鮮明的大學(包括其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校友)、政府的相關部門、部分企業、社區進行走訪調研,發現在辦學特色提煉的過程中存在深層次的問題,同時注意吸取各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建議,為高校辦學特色建設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選取典型事件、行為進行細緻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本研究將以蘭州城市學在院為案例進行分析,力圖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出方向性的建議。
(4)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法。規範分析強調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實證分析要解決的是“是什麼”的問題。本書既討論了“應該是什麼”的問題,比如相關概念和相互關係的研究與界定等,又討論了“是什麼”的問題,收集整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的辦學特色,通過分析總結,提煉出這些高校辦學特色的側重點和欠缺之處,進而發現國內高校在特色辦學上存在的典型性問題,為下一步分析原因和探討對策奠定實證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