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12萬元,占總收入的71.97%;畜牧業收入2.04萬元,占總收入的4.8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0.93萬元,占總收入的2.22%;第二、三產業收入6.58萬元,占總收入的 15.72%;工資性收入2.18萬元,占總收入的5.21%。農民人均純收入2187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人(占勞動力的22.64%),在省內務工16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1.7畝(其中:旱地101.7畝),人均耕地0.9畝,主要種植蔬菜、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8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6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94畝,其他面積78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玉米,主要銷售往省內。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33戶通電,有3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戶(分別占總數的71.88%和71.88%)。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和水利設施不完善。
人口衛生
該村農戶33戶,共鄉村人口113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人,勞動力58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其中漢族66人,苗族47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5人,參合率72%。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0.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0.8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團員4人。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