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的概念
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新工科”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慧型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競賽目的和意義
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伴隨著越來越多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我們的生活在變、工作在變,我們的教育同樣也在改變。為進一步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持續發展,帶動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助力創新創業發展。2017年2月,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後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並發布了《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於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正因為如此,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天津大學承辦,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美國國家儀器NI、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市計算機學會單片機分會聯合協辦,第一屆天津市大學生信息技術“新工科”工程實踐創新技術大賽,希望通過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帶動多元化、國際化、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賽事成果轉化,對於培養大學生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具有深遠意義。
競賽的發展歷程
新工科的大賽前身是天津大學生物聯網創新與工程套用設計競賽,首屆大賽舉辦是在2013年,大賽分本科組和高職組。當時就涉及:電子、信息、通信、計算機、控制、感測等多門學科及領域。
第二屆大賽舉辦是在2014年,比賽進一步深化,雲平台、大數據等基於物聯網的創新技術已成為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在民生領域,基於移動智慧型終端的融合套用不斷湧現。競賽亮點定位在"競賽助推套用,套用引領發展"的主題之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動手能力,拓寬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套用,為高校物聯網教育教學及產學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引導。
第三屆競賽2015年在農學院拉開帷幕,本次大賽以"物聯智造改變世界,創新創業成就夢想主題,助力物聯網技術落地套用,促進高等院校培養適用於產業、行業、企業急需型專業人才,推動創新技術融合套用。
2016年11月26日,第四屆競賽同樣在天津農學院。大賽涉及:電子、信息、通信、計算機、控制、感測等多門學科及領域,天津及北京、河北三地,高校大學生積極參加競賽,旨在推動引領津京冀教育協同發展教育資源共享,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11月26日,是本項大賽的第五屆競賽,大賽以物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融合發展為趨勢,突出一定技術領先性和創新性,同時在物聯網技術套用與發展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領與促進作用,作品套用在醫療養老、家居安防、工業製造、智慧城市、農業生產、新能源等領域頗為廣泛,推動行業、產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發展。
從2013年至今此類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5屆,與大賽一同成長的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立紅表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高等工程教育面臨新機遇、新挑戰,為回響2018年4月2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畫》的通知,必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新工科建設是面向大產業鏈的創新性變革。
2018年11月17日,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天津大學承辦,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美國國家儀器NI、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市計算機學會單片機分會聯合協辦,第一屆天津市大學生信息技術“新工科”工程實踐創新技術決賽在天津大學鳴金開賽。據悉來自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20所“京津冀”本科院校,270支參賽隊通過層層遴選,最終122支入圍總決賽。
競賽的特點
今年競賽作品涉及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紅外通信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技術,以及伺服器端的數據計算和分析,充分體現多學科交叉融合“新工科”特色。許多作品都是從工程教學改革課程學生自主項目中孵化而來,大學生把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技術,融會貫通通過參賽套用到實際項目中,對於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評分的標準
2018年天津市大學生信息技術“新工科”工程實踐創新技術競賽作品評審將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科學、規範”的原則,按照統一的評審標準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審結果綜合排名確定獎項歸屬。評審標準主要考慮作品的新穎性(創新點):功能及層次的完整性、實用性及穩定性、資料的完整與規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