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改革開放前,新富村是一個以傳統種植水稻、大豆、小麥為主的農業村,改革開放以後,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在上級和村委的領導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的產業結構,從單一的傳統種植向多元化的種植業發展,大力大力發展各種的經濟作物,到2008年已形成一個集水產養殖、肉牛、黑芝麻、本地花生的生產基地。2006年來還不斷組織農民學習各種農業科學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種養水平,2007年產十多個優質無公害魚20萬斤左右,肉牛出售500頭,黑芝麻種植800畝年總產量120000斤,本地花生年產量80000斤左右。
工業
改革開放前,新富村的工業基礎單一薄弱,只有土作坊榨油,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特別在改革開放以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從單一變為多家私營企業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使全村的工業經濟收入進一步提高。
基礎設施
改革開放以後,經過多年的改造和建設,到2008年,全村的各個自然村的進出道路已全面實現水坭硬底化,各項的基礎設施已基本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渡口毛家村、軍山湖沿岸,已造修“風雨觀望亭”,沿岸土地村委會已規劃化待管,使軍山湖旅遊開發有了一定的基礎。水電力方面,經過多年的水電網改造和擴容,到2008年已形成布局合理的水電力網站,基本上滿足了工、農業及旅遊開發用水電的生產需求。
精神文明
進入21世紀以來,經過黨員幹部和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全村各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建設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各村為滿足廣大民眾日益需求的文化生活,村委會都建設了各種的文娛體育設施,使民眾的文體活動多姿多彩,2007年投資建設改造中心幼稚園,使下一代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社會事業
進入21世紀以來,兩個文明的不斷提高,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村委會黨員幹部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上級黨委的指示,為村內多辦實事、好事,組織扶貧助困隊伍,並對貧困戶、五保戶進行節日慰問;確保村內各項事業順利進行。
招商引資
進入21世紀以來,村委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繼續給予外來投資企業更優惠的措施,包括沿岸土地訂收用、辦證、供水、供電、修路等予以提供方便,歡迎廣大的企業界人仕前來投資辦廠及旅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