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方八省14地區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同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並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2日進駐雲嶺。
民國三十年(1941年)元月“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軍部在雲嶺近三年時間裡,是新四軍向華中敵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葉挺、項英領導下,新四軍將士活躍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敵,創建了眾多的抗日根據地。作為這一時期的新四軍軍部,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革命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新四軍軍部舊址便是當年新四軍軍部在雲嶺駐紮時期留下的。
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

1970年代以來,鄧小平、楊尚昆、喬石、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視察涇縣,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2001年5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親臨涇縣視察,參觀了涇縣宣紙廠和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並欣然題詞題字,勉勵涇縣人民要力發揚革命先烈英勇奮鬥精神,“進一步努力將老區發展好”。
2005年4月2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尉健行考察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
建築特點

新四軍軍部舊址總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中共中央東南局、烈士墓、葉挺橋等十處,並新增了《雲嶺碑園》、葉挺銅像廣場、輔助陳列、專題展覽等設施。結合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文物遺存

軍部司令部(種墨園、大夫第)舊址
軍部司令部(種墨園、大夫第)舊址在雲嶺山下葉子河畔的羅里村,原為兩座地主宅園(“種墨園”、“大夫第”),軍部司令部參謀處、秘書處分別設於宅院中。軍長和葉挺、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秘書長李一氓、參謀處長賴傳珠都曾在此居住、辦公。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民政府中央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雲嶺視察工作,也下榻在“種墨園”內。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音樂家任光也先後曾在“種墨園”內居住辦公。

軍部大會堂(陳氏宗祠)舊址
軍部大會堂(陳氏宗祠)舊址原為雲嶺陳氏祠堂,建於清康熙年間,道光、光緒年間重修,占地面積10.3畝,為涇縣最大祠堂之一。整個祠堂分為前、中、後三進,建築宏偉、壯觀。軍部在雲嶺期間,這裡是召開各種大型會議和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周恩來曾在此給全軍幹部大會作題為《目前形勢和新四軍的任務》的重要報告。
軍部政治部舊址

軍部政治部舊址在羅里村以西2.5公里的湯村,為一座三間兩廂雙進的套屋,兩側廂房為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秘書長黃誠及其他警衛人員的辦公室及臥室。政治部下設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敵工部、保衛部、《抗敵報》編委會等機構,均分布在整個湯村內。政治部曾在此幫助地方分別建立“農抗會”、“工抗會”、“婦抗會”“商抗會”、“兒童團”、民兵等各類民眾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宣傳,瓦解敵軍和減租減息活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政治部召開了全軍第二次政工會議,制定新四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同時召開過江南敵工會議和全軍青年代表會議。周恩來同志在雲嶺期間,在此為《抗敵報》題寫了報頭。
軍部修械所(關聖殿)舊址

軍部修械所(關聖殿)舊址在羅里村南約1公里,原為雲嶺村陳氏家族所建的關聖殿,建於明萬曆年間至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及清代屢有修茸,整個結構協調、精巧。軍部在雲嶺期間,這裡是涇縣小河口兵工廠分支機構,屬軍部軍械處領導,主要任務是修理各種槍枝,改造、重新製作繳獲來的各種槍炮子彈。殿內保留有當年新四軍標語多處。
戰地服務團俱樂部(佑啟人文)舊址

戰地服務團俱樂部(佑啟人文)舊址在緊靠雲嶺腳下的新村,距羅里村2公里。團部為一座五間兩廂民間敞廳屋,門前有“佑啟人文”石質題額。團長朱克靖、副團長謝雲暉、秘書長徐平羽曾住在此內。下設民運、宣傳、演出三隊,並設有繪畫、戲劇、音樂、民運、宣傳等組,均分別住在新村。團員大多來自上海、廣東、浙江、港澳等地的熱血青年,經過專門培訓,開展各項活動,是當年新四軍中一支最富有生氣和活力的抗日隊伍。周恩來同志曾在團部門前與軍部領導人多次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

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在羅里村西4公里處的丁家山村。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江西南昌成立之時,中共中央東南分局也同時成立。當時稱為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屬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10月25日,武漢失陷,長江局撤銷,成立以重慶為中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來、董必武同志負責領導南方黨務工作。此時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改為東南局,直屬中央領導,書記由項英擔任。東南局副書紀兼組織部長曾山、秘書長溫仰春、青年部長陳丕顯、婦女部長李堅貞、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等黨的領導人都分居住在丁家山與白果樹村內。
葉挺橋
葉挺橋距羅里村一二百米的葉子河上,有一座橫架河上的小橋,這就是葉挺橋。葉挺橋原是村民用幾根小樹料臨時搭起的小木橋,行人極不安全。新四軍軍部駐此後,葉挺軍長親自指揮設計建造一座嶄新的平板橋。村民們深感葉軍長關心民疾的情懷,將原橋名改為“葉挺橋”。
新四軍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

新四軍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位於雲嶺羅里村東首3公里的黃龍崗。墓前有碑:新四軍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民國三十年(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雲嶺人民進行血腥清洗和嚴格控制,新四軍抗日犧牲的烈士墳塋都不能公開祭掃。雲嶺有外地客居異姓農抗會會員40餘人,自發組成孤墳會,每年清明時節以挑孤墳為名對烈士墳塋進行護理,寄託對烈士的無限衰思。新四軍抗日殉國烈士紀念墓成為為雲嶺人民永遠懷念新四軍的實物見證。
館藏文物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內有各種珍貴圖片、文物、資料達4000餘件,有新四軍高級指揮員周子昆使用過的懷表、葉挺使用過的望遠鏡等文物。
文物價值

新四軍軍部舊址都是明、清時代的徽派古典建築,建築風格獨特,是保存最完整的革命舊址群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跡之一。這些舊址以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清正廉潔的光輝事跡。向後人傳誦著偉大的鐵軍精神和民族精神。
新四軍軍部舊址位於安徽省涇縣雲嶺鄉,在這裡新四軍部隊從兩萬人發展到九萬多人,因而人們把雲嶺稱為新四軍的“搖籃”。在葉挺、項英領導下,新四軍將士活躍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敵,創建了眾多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多次戰鬥,這一時期的新四軍軍部,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革命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保護措施

1961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中宣部等部委列為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路線之一,全國100紅色旅遊景區之一。新四軍軍部舊址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黨政領導、新四軍老戰士、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和厚愛,先後成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4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安徽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列其中。
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更好發揮抗戰文物的社會教育功能,國家投入專項文物保護經費100餘萬元,維修軍部大會堂,對核心區舊址進行本體保護,對舊址核心區域內非文物建設進行拆遷及環境整治工作,充實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展示內容,使遊客更深入地了解新四軍在雲嶺的抗戰歷史。
歷史文化
皖南事變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春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新四軍部隊在這裡從兩千人發展到九千多人,因而人們把雲嶺稱為新四軍的搖籃”。 1941年元月,新四軍在此慘遭國民黨伏擊,損失慘重,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周恩來痛心疾首,寫下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詩句。
參觀信息
地址:新四軍軍部舊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西25公里的雲嶺鎮。
門票:免費
交通:涇縣大橋國站有很多中巴車開往雲嶺,有的車可直達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上車前記得向司機確認一下是否到達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