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龍潭橋

新化龍潭橋

新化龍潭橋,位於湖南省新化縣溫塘鎮與田坪鎮交界處,跨資江支流油溪河上游。該橋始建於清鹹豐8年(公元1858年),為石墩懸臂式木廊風雨橋,四墩二十扇,全長約50米,寬5米,橋身用巨木層壘搭接,正中建有四角攢尖頂閣樓,中置神龕和石碑,兩端也建廡殿頂閣樓各一個。 因其久遠歷史和優美獨特的造型,2002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新化龍潭橋 新化龍潭橋

龍潭橋位於湖南省新化縣溫塘鎮與田坪鎮交界處,跨資江支流油溪河上游。該橋始建於清鹹豐8年(公元1858年),為石墩懸臂式木廊風雨橋,四墩二十扇,全長約50米,寬5米,橋身用巨木層壘搭接,正中建有四角攢尖頂閣樓,中置神龕和石碑,兩端也建廡殿頂閣樓各一個。因其久遠歷史和優美獨特的造型,2002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動人傳說

在新化東部邊陲田坪鎮與溫塘鎮交際處,座擁一顆璀璨的湘中明珠——龍潭橋,她靜臥在清山綠水間,宛如半遮半掩的少女,待字閨中少人識。

龍潭橋厚重嚴謹的文化傳承與獨具匠心的建築藝術,珠聯璧合,交相輝映。

新化龍潭橋 新化龍潭橋

相傳當年蚩尤與黃帝大戰熊山,敗後無處可遁,馭戰騎小青龍溯資水東上避難,尋得一人間仙境,只見河水清澈碧透,珠砂閃閃;兩岸青山流綠滴翠,鳥語花香;阡陌田園,男耕女織,雞犬相聞。然此滔滔河水將對河兩岸阻隔得如同天塹。蚩尤為謝當地百姓救命之恩,忍痛將小青龍折戟的肋骨,投擲河心,頓見風鳴電閃,大雨傾盆,龍肋聚水電之能,借地生根,驟然暴長,迅速與大河兩岸連線,化身成了早期的簡易木橋。 村民念小青龍獻骨架橋之德,遂將此橋以“龍潭橋”記之 。

斗轉星移,疾風勁雨,小青龍靈氣耗之殆盡,香消玉殞,至清道光年間,龍橋已漸行枯朽。鹹豐六年(1856年)歲次丙辰秋,康氏後裔道光巳酉科恩舉人康歷鵠集族人之錢物,聘能工巧匠歷時三載於清鹹豐年(1858年)重建龍潭橋 。

外形特徵

龍潭橋橋長50餘米,寬5米,共4墩24扇,為石墩懸臂式木廊風雨橋,2002年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邁步橋頭,只見橋廊兩側立柱一字兒排開,整齊劃一,十分搶眼;中間橋面由約二寸余厚的木板鋪就;立柱上置坐凳寬尺余,盛夏若在此小憩,清風徐來,暑意頓消。橋身外側是懸臂式瓦檐,水平寬2尺有餘,形同雙翼,斜面的小青瓦檐與橋頂瓦檐高低錯落,每當大雨滂沱時,50多米長的水簾,順瓦縫直瀉橋下,擊水生花,蔚為壯觀。每扇橋的頂部中央處均有梁枋,各鑲刻有太極中的兩儀、龍鳳呈祥、江山永固等銘文和圖騰,可謂梁必飾圖,圖必寓意,意必吉祥,各具形態,維妙維肖。

在橋身中央西側,置神龕供奉有三國戰神關羽神像,拜為“橋神”,晝夜庇護大橋安全。身後有雙龍搶寶圖,東側有香爐置地。美髯公關羽手持大刀,微睜雙眸,其橫刀立馬、鏖戰赤壁、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慘烈場景躍然於上;從凝顰的眉宇之間,又似乎讀出了這位虎虎戰將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千古遺恨。下壇有聯曰“孟子七篇言正道、公爺一斧辟邪瘟”,一看便知是供奉著庇佑兩岸村民百病消除、身康體泰的孟公老爺。

龍潭橋橋頂兩端各建有騎樓,正中建有四角攢尖閣樓,下設關聖閣,謂之為“傘”。當年四周各掛有銀鈴,風動鈴響,悠遠綿長。閣頂有若干大小不等的球狀體突兀其上,傲世不群。冷月清輝,素梁黑瓦,檐牙高啄,堪比“阿宮”。

橋身由於風吹日曬、白蟻侵蝕,略顯破敗,但古老的青瓦梁枋和窗欞騎樓仍飄逸著一種古樸的神韻,折射出與大自然不屈不撓的抗爭 。

藝術特色

龍潭橋除北岸橋墩為巧借一突入河中的巨石平台天生而就外,另外三個為條石所砌,長7米、寬3米、高約10米,如擎天玉柱直聳聳挺於河心,支撐起大橋的全部荷載。墩石之間用鐵碼相嵌連線,親密無隙,逆水面砌成稜錐形,緩釋湍流撞闖。而橋址上下河床300米呈S形流向,幾經迂迴,大大地降低了河水對橋墩的直接衝擊力,從而避免了如上游的鄒家橋、和合橋遇98年洪水暴虐慘遭垮塌的厄運。正是其巧借地勢、趨利避害、匠心獨運的構造風格,使得石木結構的龍潭橋巍然橫跨於油溪之上,歷百餘年風雨彌堅 。

周邊環境

離橋數步,俯視橋下流水潺潺,碧波蕩漾,游魚細石依稀可見,山影、橋影倒映水中;仰望橋上飛檐走閣,精妙絕倫,蝴蝶小鳥舞彩翩翩,藍天、白雲飄逸其上。橋下有水,水中有橋, 隨波顫動,儀態萬方。

橋北岸緊靠一道高數十丈的懸崖峭壁,隔河看儼似睡獅猛醒,仰天長嘯,栩栩如生。橋端建有宗廟,廟後有一山洞,一聲“噢嗬”,洞中迴蕩不絕,餘音裊裊;擲之石塊,鏗鏘作響,數分鐘後,仍依稀可聞。洞外往東行百餘步,又見一小洞,微風習習,盛夏天猶冰涼徹骨。相傳此洞直抵龍潭,當地村民稱為“涼眼”。而傳說中的龍潭,橋下不見,河心難覓,潭多大,深幾許,只可意外於心。

龍潭橋之美,美在其古樸莊重,不飾奢華;龍潭橋之秀,秀在其依山傍水,清新自然;龍潭橋之巧,巧在其小家碧玉,玲瓏別致;龍潭橋之奇,奇在其頂風抗雨,傲骨嶙嶙。她與頭頂上紗帽沖村挺拔俊秀的“官帽山”,鄰居建軍村微縮的上油溪“小三峽”、石壁奇觀,上游月華村直指蒼穹“倚天劍”,雲霄橋村曲徑通幽“美女洞”,渾然天成,相映成趣。小區小景,比肩大觀,精緻畢現,調味眾生 。

欣賞價值

龍潭橋,一生櫛風沐雨,滄桑百載,閱盡人間春色。為保護這座燦爛的文化瑰寶,新化縣委、政府於近日啟動龍潭橋修繕工程,相信不久的將來,龍潭橋將厚積薄發,重煥異彩。假若您厭煩了都市的浮燥,膩味了鬧市的榮華,不妨來看一看這靜若處子的龍潭橋,睡一睡結實光滑的硬木板,尋一尋溯溪而上珍貴罕見的娃娃魚,吸一吸“涼眼”吐出的絲絲涼氣,聞一聞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拍一拍龍潭河裡的原生態,您一定會有一種超凡脫俗、了無塵念、恬靜悠然的輕鬆和愜意,流連忘返,疲憊全無,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修繕情況

近十年來,龍潭橋的一端出現大量白蟻,不斷侵蝕木質橋樑構架,使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古橋的木質構件受到嚴重的損壞,幾近斷裂。曾有網民以《龍潭風雨橋風雨飄搖》為題,報導了百年古橋已搖搖欲墜的情況。

2014年5月23日,新化縣文物管理所一行四人來到維修龍潭橋的施工現場,與施工單位一起嚴格按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設計要求,對北門枋、橋廊兩側、中方亭上檐下檐、北門亭領木進行清理分類、編號、登記,部分腐爛嚴重的木材暫時保存在工房。目前,施工進度一切順利。

據新化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龍潭橋的一端出現大量白蟻,這些白蟻不斷侵蝕橋上的木頭,讓具有100多年歷史的股橋的木構件出現較為嚴重的損壞,其中一些構件已十分殘破,甚至接近斷裂。百年古橋已搖搖欲墜,修繕迫在眉睫。

新化龍潭橋 新化龍潭橋

2012年3月,新化縣委、政府在人大代表、網友的建議下,將龍潭橋的修繕,提到了議事日程,並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啟動前期準備工作。

2014年5月中旬,龍潭橋修繕工程通過公開招投標,正式確定湖南省文保古建工程施工有限責任公司為該工程施工單位。該修繕工程性質為整體落架維修;修繕工程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工程概算為95萬元;契約約定該工程竣工日期為2014年12月30日。

目前,新化縣已啟動油溪河上游風景區的旅遊開發工作。龍潭風雨橋的修繕工程完工後,在改善兩岸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亦將為油溪河上游風景區增添一處靚麗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