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龍根

丹麥天文學家。1908年1月21日生於瑞典哥德堡。1927年畢業於哥本哈根大學,1929年獲得博士學位。1940年任哥本哈根天文台台長。曾多次赴美國,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麥克唐納天文台和葉凱士天文台台長等職。1967年回丹麥,任哥本哈根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1970~1973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他早年研究恆星大氣理論、恆星脈動和星際氣體電離理論;發展了星雲中高溫恆星使周圍氣體氫電離而形成發射星雲的理論,還推導出氫電離區的範圍半徑,稱斯特龍根半徑。以後從事太陽和恆星光譜的理論分析,創立了恆星光譜的定量分類法和二元分類法。五十年代提出四色測光系統。1937年主編維也納出版的《實驗物理手冊》第26卷《天體物理學》。著有《恆星定量分析基本原理》等。

斯特龍根

正文

丹麥天文學家。1908年1月 21日生於瑞典哥德堡。1927年畢業於哥本哈根大學,1929年獲得博士學位。1940年任哥本哈根天文台台長。曾多次赴美國,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麥克唐納天文台和葉凱士天文台台長等職。1967年回丹麥,任哥本哈根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1970~1973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他早年研究恆星大氣理論、恆星脈動和星際氣體電離理論;發展了星雲中高溫恆星使周圍氣體氫電離而形成發射星雲的理論,還推導出氫電離區的範圍半徑,稱斯特龍根半徑。以後從事太陽和恆星光譜的理論分析,創立了恆星光譜的定量分類法和二元分類法。五十年代提出四色測光系統。1937年主編維也納出版的《實驗物理手冊》第26卷《天體物理學》。著有《恆星定量分析基本原理》等。

配圖

斯特龍根半徑

中文詞條:斯特龍根半徑

外文詞條:Strmgren radius
發射星雲的一個特徵量﹐為丹麥天文學家斯特龍根所提出﹐因而得名。當星雲中存在高溫星時﹐高溫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周圍的氣體﹐形成發射星雲。有名的獵戶座大星雲和麒麟座的玫瑰星雲都是這一類星雲。
從星雲中心高溫星發出的紫外線首先電離周圍的氫原子。當輻射強度足夠高時﹐氫原子幾乎全被電離。在完全電離區中﹐紫外線可以毫無損耗地穿過。當紫外線到達中性氫區時﹐又使中性氫產生電離﹐這樣就使電離層從中心向外擴大。實際上﹐星雲內每一點都要求保持電離和複合之間的平衡。電離度在離中心星一定距離處會下降﹐電離度一減小﹐輻射強度就會按指數減小﹐紫外線很快就衰減到不可能再進行電離的程度。這時星雲中就出現電離邊界。三十年代﹐丹麥天文學家斯特龍根最早研究這個問題。他從理論上推導出電離區的邊界﹐因而邊界以內的區域被稱為斯特龍根球﹐從邊界到中心的距離即為斯特龍根半徑。它的大小取決於氣體密度和中心星溫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