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尼科維斯特(SvenNykvist),瑞典攝影師,英格瑪·柏格曼的“御用掌鏡者”之一。1972年憑《哭泣與低語》獲奧斯卡最佳期攝影獎。經常為美國片任攝影指導,給好萊塢電影帶來一股北歐的清新氣息。
在宗教氣息濃厚的環境中長大,1953年初次為伯格曼掌境,到《處
女泉》成為伯格曼的正式攝影師,充當伯格曼的另外一雙眼睛,捕捉作品中極其微妙的視覺細節。因《哭泣與耳語》和《芬妮與亞力山大》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基本資料
性別:男星座:射手座
生卒日期:1922-12-03至2006-09-20
SvenNykvist
出生地:瑞典
職業:攝影/導演/製片/演員/編劇
更多外文名:SvenVilhemNykvist(本名)
更多中文名:史雲·力維斯/史文尼維斯特/斯文·尼夫基斯特
生平
斯文·尼科維斯特是世界頂級電影攝影師之一,在英格馬·伯格曼的許多重要電影中都能看到他充滿意境的用光。他也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師獎的歐洲攝影師。在經歷了長期的病痛之後,尼科維斯特於2006年9月20日在瑞典逝世。根據其子卡爾·古斯塔夫·尼科維斯特所說,他父親晚年患有痴呆而失語,去世前一直住在一家療養院裡,享年83歲。尼科維斯特曾獲得過兩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均為伯格曼的電影,一部是1972年的《哭泣與低語》,另一部是1982年的《芬尼與亞歷山大》。另有一次提名是1988年PhilipKaufman導演的《布拉格之戀》。他擅長於運用自然光,在電影界中是這方面的先鋒。
“我很幸運能和英格馬一起工作”,他在1995年這樣說道,“我們都認為一部電影不能看上去有太多的光線。我總是儘可能只用一個光源,避免重影,因為這會看上去像攝影。”
在他所參與的電影中,尤其是伯格曼的電影,光線往往能超越於氣氛之上,產生出某種純粹神秘的境界。這樣的光線能夠深入淺出得表現出伯格曼電影人物所遭受的內心痛苦和精神分裂,同樣也能恰到好處得表現出戶外安靜的場景。而在《芬尼與亞歷山大》中,那段盛大華麗的斯堪的納維亞聖誕節充滿了溫暖和魔法般的,天真爛漫的快樂。
像伯格曼一樣,尼科維斯特1922年出生於瑞典的Moheda,父親名叫SvenVilhemNykvist,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由於他的父母都是在比屬剛果傳教的路德教傳教士,因此他小時候是由親屬帶大的。一直到10歲時父母從非洲回來了,他才和父母一起住到了斯特哥爾摩近郊。
儘管他很少有機會去電影院,但他一直對父親從非洲拍回來的照片和幻燈片愛不釋手。在15歲時,他給自己買了第一台8毫米照相機。到了1941年,他在電影圈中找到了一份攝影師助理的工作。直1945年他終於第一次當上了電影攝影師,然後在此後的30年間,他與許多瑞典導演合作過。在1952年,尼科維斯特擔任了電影《UndertheSouthernCross》的合作導演和攝影師,這部電影是在比屬剛果拍攝的,故事源於他父母曾接觸過的一個巫醫。此外他還製作了一部關於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法國基督教牧師、哲學家、醫生及音樂家,曾獲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在非洲的紀錄片。
在1953年他30歲時,遇到了時年34歲的伯格曼,後者請他參與電影《裸夜》的拍攝,這一次合作給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儘管如此,伯格曼還是和他原先的攝影師GunnarFischer繼續合作了好幾年,一直到1960年拍攝《處女泉》,才把尼科維斯特確立為他的攝影師最終人選。
《穿過黑暗的玻璃》,《冬日之光》,《沉默》,《假面》,《狼之時刻》,《哭泣與低語》,《婚姻場景》和《芬尼與亞歷山大》都是那段合作時期的作品,在那段過程中,尼科維斯特逐漸成為了導演的第二雙眼睛。
《冬日之光》——尼科維斯特後來說道,是他第一部真正發掘出了光線的表現力的作品。其中的視覺氣氛的靈感來自於他和導演在一個教堂里,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研究牆上和窗上的光影變化。
在《哭泣與低語》獲得了奧斯卡獎之後,尼科維斯特收到了更多來自瑞典以外的合作邀請。和他合作的導演中有LouisMalle(“可愛寶貝”),PhilipKaufman(“布拉格之戀”),BobFosse(“八十年代之星”),NoraEphron(“西雅圖不眠夜”),WoodyAllen(“另一個女人”,“愛與罪”和“名人錄”),RichardAttenborough(“卓別林”),還有他的瑞典同僚LasseHallstrom(“What’sEatingGilbertGrape”)。
在90年代,尼科維斯特也自行擔任過導演,第一部作品啟用的是瑞典演員,也是伯格曼的人馬,ErlandJosephson和MaxvonSydow。在1991年,他導演了自己的一部長片“公牛”,並帶出了兩個新星vonSydow和LivUllmann,這部電影在1992年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他的妻子Ulrika死於1982年。此後他和他的兒子、兒媳HelenBerlin,以及兩個孫子一起生活。
在他1998年查出患有失語症後他便退休了。之前他已參與過了超過120部電影。他最後一部作品是1999年的“謝幕”。第二年,卡爾·古斯塔夫·尼科維斯特製作了一部關於他父親的紀錄片“LightKeepsMeCompany”。
作品
Ljusethållermigsällskap(2000)[攝影自己]紐約的亡靈(1999)[攝影]
Enskildasamtal(1996)[攝影]
愛情魔力(1995)[攝影]
KristinLavransdatter(1995)[攝影]
救命恩人(1994)[攝影]
不一樣的天空(1993)[攝影]
西雅圖夜未眠(1993)[攝影]
卓別林(1992)[攝影]
光影的魅力(1992)[演員自己]
公牛(1991)[導演攝影編劇]
大都會傳奇(1989)[攝影]
另一個女人(1988)[攝影]
卡婷卡(1988)[攝影]
Nobody'sChild(1986)[攝影]
DreamLover(1986)[攝影]
上帝的女兒(1985)[攝影]
排演之後(1984)[攝影]
八零年代之星(1983)[攝影]
LatragédiedeCarmen(1983)[攝影]
罐頭工廠街(1982)[攝影]
Willie&Phil(1980)[攝影]
MarmaladeRevolution(1980)[攝影製片]
KingoftheGypsies(1978)[攝影]
艷娃傳(1978)[攝影]
Enochen(1978)[導演攝影製片]
黑月亮(1975)[攝影]
Monismanien1995(1975)[攝影]
贖金(1974)[攝影]
鴿子號(1974)[攝影]
NouvellesdeHenryJames(1974)[攝影]
DasblaueHotel(1973)[攝影]
悉達多(1972)[攝影]
旺火(1972)[攝影]
接觸(1971)[攝影]
最後一發(1971)[攝影]
Lockfågeln(1971)[攝影]
初戀(1970)[攝影]
法羅文獻1969(1970)[攝影]
祭典(1969)[攝影]
An-Magritt(1969)[攝影]
豺狼時刻(1968)[攝影]
Roseanna(1967)[攝影]
Bräntbarn(1967)[攝影]
TheVineBridge(1965)[導演攝影]
相敬如賓(1964)[攝影]
這些女人(1964)[攝影]
TheDress(1964)[攝影]
ToLove(1964)[攝影]
Prinshattunderjorden(1963)[攝影]
冬日之光(1962)[攝影]
SnowWhiteandtheSevenJugglers(1962)[攝影]
猶在鏡中(1961)[攝影]
DieEhedesHerrnMississippi(1961)[攝影]
AMatterofMorals(1961)[攝影]
Litapåmej,älskling!(1961)[攝影]
Domaren(1960)[攝影]
Lampenfieber(1960)[攝影]
DerEngel,derseineHarfeversetzte(1959)[攝影]
MakeWayforLila(1958)[攝影]
Damenisvart(1958)[攝影]
Endrömmaresvandring(1957)[攝影]
GuestatOne'sOwnHome(1957)[攝影]
Ettkungligtäventyr(1956)[攝影]
Blånandehav(1956)[攝影]
GorillaSafari(1956)[導演攝影]
GirlinTails(1956)[攝影]
Älsklingpåvågen(1955)[攝影]
StormöverTjurö(1954)[攝影]
SalkaValka(1954)[攝影]
KarinMånsdotter(1954)[攝影]
小丑之夜(1953)[攝影]
Barabbas(1953)[攝影]
VägentillKlockrike(1953)[攝影]
Närsyrenernablomma(1952)[攝影]
Loffeblirpolis(1950)[攝影]
Sjösalavår(1949)[攝影]
Lång-LasseiDelsbo(1949)[攝影]
Hinochsmålänningen(1949)[攝影]
Bohusbataljon(1949)[攝影]
MajpåMalö(1947)[攝影]
GayOldTime(1946)[攝影]
GomorronBill!(1945)[攝影]
13stolar(1945)[攝影]
BarnenfrånFrostmofjället(1945)[攝影]
ImörkasteSmåland(1943)[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