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在職業生涯的最初三年,斯托爾滕貝格當的是記者。
1985年至1989年,任挪工黨青年團主席。
1990年起逐漸在政府、議會和工黨內擔任重要職務。
1990年至1991年任環境部國務秘書。
1991年至1993年任議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委員。
1992年起,任工黨副主席。
1993年起,當選議員。
1993年至1996年,他擔任經濟與能源大臣。
1996年至1997年任財政大臣。
1997年至2000年任議會石油與能源委員會主席。
2000年3月當時41歲的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便首次出任首相,成為挪威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
2001年10月選舉失利下野。
2001年至2005年任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
2002年任工黨主席。
2005年10月,再次出任工黨、社會主義左翼黨和中間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首相。
2007年3月25日至28日,斯托爾滕貝格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2009年10月連任首相。
2013年10月辭職。
2013年12月23日聯合國潘基文秘書長任命挪威前首相斯托爾滕貝格為氣候變化問題特使。
2014年10月1日,接替拉斯穆森,出任北約秘書長。
家庭生活
他出身富裕家庭,父親托爾瓦·斯托爾滕貝格曾任外交部大臣,母親也曾任次長級官員。他年輕時政治理念左傾,曾接近反對北約組織和歐共體的團體,還參與反越戰示威,拿石塊砸美國駐挪威大使館,由此獲得“工黨貴族”的綽號。
斯托爾滕貝格已婚,有兩個子女。
行事作風
斯托爾滕貝格是一個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他的妻子是一位外交官,在外交部任職。在日常生活中兩人非常低調,生活平靜美滿,養育一雙兒女。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斯托爾滕貝格悠然地騎著腳踏車,穿過奧斯陸大街,只有一位保全尾隨其後。媒體稱他常以身作則,絕不違反一條交通規則。
社會活動
危機英雄
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7月22日的於特島慘案打破了二戰後挪威式的平靜生活,考驗著這位首相的應變能力。挪威首相斯托爾滕貝格領導的政府和執政黨工黨是此次爆炸和槍殺案的針對目標,但這位挪威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在事件發生後誓言挪威原本的核心價值不會改變,而他帶領國家與民眾應對變局的作風,也獲得高度肯定。
自2011年7月22日爆炸和槍殺案的嫌犯布雷維克被捕後,斯托爾滕貝格就很少離開公眾視線,他不是在慰問生還者和死難者家屬,就是帶領國人追悼遇難者,或面對各國媒體。他宣示,挪威是個團結的小國,這樣的攻擊事件只會使挪威更堅強,全國也會渡過難關。
襲擊發生後,外媒紛紛給予了斯托爾滕貝格很高的評價,稱其在危機中成長為挪威的英雄。2011年7月27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94%的挪威民眾對斯托爾滕貝格在攻擊事件後的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南極之旅
2011年12月12日,挪威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抵達南極點,紀念挪威籍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抵達南極點100周年。
挪威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12日抵達南極點,紀念挪威籍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抵達南極點100周年。
斯托爾滕貝格當天從紐西蘭乘一架美國“C—130”型“大力神”運輸機抵達南極點並在附近滑雪。
他在個人微部落格上傳一張自己身著紅色外套滑雪的照片。留言說:“在南極點滑雪。美麗又原始的大自然……你可以理解阿蒙森的壯舉多么偉大。”
喬裝的哥
挪威總理喬裝的哥開計程車為競選體察民情
2013年8月11日挪威工黨通過社交網路發布一段視頻,披露工黨領導人、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在2013年6月假扮計程車司機,用半天時間接送乘客,通過交流了解民意。
其後,斯托爾滕貝格在自己的Facebook網頁上表示,人們願意在其中坦誠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地方不多,而計程車是其中之一。為此,他戴上墨鏡,穿上奧斯陸計程車司機制服,上了半天班。他在車上和乘客的交談過程則被車上一台隱蔽的相機攝錄下來。
斯托爾滕貝格在自己臉書網頁公布的開計程車錄像是與一家廣告公司聯合製作的。這段錄像還將被納入一部為他今2013年9月競選連任而製作的宣傳片。
斯托爾滕貝格在就這段經歷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說,了解選民的真實想法很重要,而在計程車里人們最容易坦言自己對大部分事情的看法。在網上公開的錄像里出現的乘客包括在街上和計程車候車處“打的”的人,也有一些人是被告知等候這輛計程車,但不知道司機真實身份。
大部分乘客看來很快就意識到他們的司機不尋常。其中有一個人還評論道:“從這個角度看你長得很像斯托爾滕貝格。”還有一位乘客在知道司機其實就是總理後表示自己很幸運,因為她本來就想給總理寫信。
錄像顯示,“的車”司機和乘客開始聊天后,大部分情況下話題很快轉向政治。那天打車遇到斯托爾滕貝格計程車的人都免車費。
不過,總理的駕車技術遭到一些批評。他承認自己已經8年未摸方向盤。在開計程車時有一次要踩離合器卻誤踩了剎車。作為工黨內閣總理,斯托爾滕貝格在挪威選民中口碑不錯,但民意測驗結果卻顯示他在不久將舉行的選舉中支持率落後於對手。
人物評價
普京評價說:“我們關係甚篤,包括私人關係……他非常認真負責,我們將看看他擔任新職務後我們的關係會如何發展。”
挪威研究機構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主管克里斯蒂安·貝格·哈普維肯說:“他幾乎不與人發生衝突,他是個‘共識製造者’……我期待更多溫和的言辭,他將嘗試敞開對話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