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戰士

斯巴達戰士

斯巴達戰士是《光環系列》中UNSC“斯巴達”計畫的產物打造的超級士兵,其中最為玩家熟悉的斯巴達戰士也就是《光環》、《光環2》等微軟公司出品的光環系列遊戲的主角——士官長(Master chief)約翰-117(John-117)。他們是一群經過特殊強化過的人類。

基本信息

概述

斯巴達戰士 斯巴達戰士

“他們堅強不屈,無所畏懼的的屹立在宇宙中最強大的敵人面前,但他們並不是普通人。他們是斯巴達戰士...”
--------------《光環:致遠星》

斯巴達計畫,是聯合國太空總署的一系列旨在建立一支從身體,基因,技術,信念等方面都極為優秀的“超級士兵”精英部隊項目雖然“斯巴達”一詞的全部大寫是在正式檔案中多有提及,但該詞並不是此項目的首字母縮寫形勢,而是超級士兵項目的正式簡稱,即斯巴達計畫UNSC第一次嘗試創建“超級士兵”項目的名為“獵戶座”計畫,之後計畫更名為“斯巴達一期”。該項目計畫從全UNSC的現役部隊中招募軍人。之後斯巴達二期和斯巴達三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該兩項計畫使用兒童作為候選人,這種做法頗受爭議。最新一期超級士兵“斯巴達四期”計畫又重新使用自願加入的方法來選拔。四期計畫的參與者為成年軍人,來自於數支不同的UNSC主力部隊。同時斯巴達部隊(指四期)由於一直在吸納來自UNSC數支常規部隊(主要是海軍)的成員,所以一直在發展壯大,最終,斯巴達在人類與星盟戰爭結束後幾年內脫離海軍成為UNSC的一支獨立武裝力量。

“斯巴達”特種部隊的超級戰士一般都備有相較於其他UNSC部隊更先進的裝備。其中最具標誌性的裝備就是“雷神錘” 動力突擊護甲,該護甲第一次在斯巴達二期部隊套用後表現極為突出,之後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四期戰士標準裝備。

背景

斯巴達計畫是建立在22世紀晚期在太陽系戰爭期間伴隨著第一次生物技術的進步。這使得改造後的士兵更強壯、更迅猛,也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預期。斯巴達戰士在人類內戰時期被大量部署,在人類—星盟戰爭期間更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因此在戰後有提議將超級士兵計畫單獨提出來獨立成軍,成為基因強化士兵的專屬部隊。最初三個單獨的程式是UNSC各種嘗試創建完美的士兵,以巡邏殖民地、保護平民政府的,將叛亂鎮壓在襁褓之中以確保當地人民會遵紀守法。

一期斯巴達

斯巴達計畫起源於2321年就存在的,並且已經開始進行的獵戶座計畫。該計畫的支持者是海軍軍事情報局,該項目被命名為一位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獵戶座”。“獵戶座”的目標是打造創立於2164年的生物工程協定中所提到的更強壯,更好的比任何其他部隊戰鬥力都要大的超級戰士。
最初的獵戶座計畫僅僅只是實驗項目用來測試當時的技術到達了何種程度,所有的項目志願者均來自於軍隊的現役軍人——這些少數幾個候選人在經歷了千難萬險後通過了測試並使得該項目耗費了大量的超出預期的時間。然而結果遠低於預期,最終在所有候選人被命令返回原部隊後該項目被宣布無效最終被終止
重啟獵戶座計畫
在2491年,伴隨著新的軍事目的出現“殖民地軍事總署(即CMA)”秘密重啟了獵戶座計畫並且極力避免之前該項目出現的錯誤,該項目所創建的部隊不同於其他常規部隊——他們被直接部署到敵後將其叛亂鎮壓在搖籃中,或是直接摧毀敵人的指揮網路使其無法向外擴張。
該項目將指揮部建在了一個到處是軌道防禦平台,船塢,重型艦隊的堡壘世界——致遠星,而其候選人則再次啟用特種部隊中的現役軍人志願加入。使用之前獵戶座計畫中用過的一些手段,高強度的訓練,採用生物技術強化,在經過激烈的,高難度的物理和智力測試後,第一批總計165名士兵成功晉級。2496年,UNSC發動代號為“查理曼大帝”的軍事行動旨在對波江II的分裂勢力發動一系列高強度的軍事打擊,這是對2494年的因叛亂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和無辜兒童與部分政府官員被綁架的回應。這標誌著獵戶座士兵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並且該任務是第一次無傷亡任務部署。斯巴達們甚至還沒有被發現就已經完成了任務,因此助長了一系列陰謀論和媒體炒作行為,從而保證了ONI在未來幾十年內的宣傳力度不受影響。儘管斯巴達們的作用非常明顯,但是科學家們還是對結果不滿,其能力遠低於科學家的預計,並且用在斯巴達一期上的資源太多以至於最終該項目失敗,最終所有參與的成員全部返回原特種作戰單位。

兩位一期斯巴達戰士在人類-星盟戰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艾弗里·詹森和諾蘭·伯恩,是首批與星盟正面交火的兩人,艾弗里·詹森也可能是在人類-星盟戰爭中過後一個犧牲的人類,而諾蘭·伯恩的命運則無人知曉。

已知計畫參與人

艾弗里·詹森二世(Avery Junior Johnson)

諾蘭·伯恩(Nolan Byrne)

詹姆斯·李(James Lee)

基利(Gilly)

莫拉雷斯(Morales)

格拉迪斯·威爾遜(Gladys Wilson)

富蘭克林·門德茲(Franklin Mendez)

斯巴達1.1

一期斯巴達(斯巴達1.0)的後代被稱為斯巴達1.1,包括Janissary James和Kevin Morales等共16人。

已知任務檔案

行動代號:萬花筒,由艾弗里·詹森二世帶隊,對分裂組織領導成員實施的一系列暗殺與斬首行動

二期斯巴達

“你已被徵召入伍,你將會被訓練...我們會將你打造成我們迄今為止最強的戰士。你會成為地球和她殖民地的守護者...”——凱薩琳·哈兒茜博士對全體斯巴達二期菜鳥。

早期

2506年後獵戶座計畫失活,小型的特殊武裝單位在打擊叛亂行動中收效甚微,隨之而來的是叛亂行動的不斷擴大幾乎快超出UNSC的控制。叛亂行動變得越來越激進,對抗軍隊的攻擊變得越來越有力。UNSC明顯需要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在2517年ONI開始重新審視“卡弗的調查報告。(“除非殖民星的政局十分穩定(最好是靠武力),不然政府就會垮塌,人類社會必將四分五裂。”)

ONI自己的研究調查估計到2525年就會發生卡弗博士所預測的結局。斯巴達二期由ONI第三處特殊項目部的凱薩琳.哈爾西博士構想作為獵戶座計畫的繼承者和解決這UNSC空間中不斷擴大的叛亂格局最好的解決方案。該項目在最初設立了一系列目標。第一點便是從嬰兒時期開始訓練成為一批精英士兵旨在鎮壓叛亂,避免大量軍事人員傷亡。第二個目標是保證最小的平民傷亡和避免內戰。第三個目標是大幅度降低常規手段開銷就是和解成本。

哈爾西的項目建議書在許多不同的領域都提出了很多激進的改變。第一點也就是最有爭議的一點便是項目本身,從一群擁有優秀基因的候選人中選擇,然後再成長到適合的年齡:限制草案(六歲)這群孩子和同齡的孩子相比都擁有過人的生理和心理。這將候選人縮小到十分年幼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將會被教授戰爭的藝術和軍事觀念,這些都是無法教授那些年長的應徵入伍人員。這頗有爭議的創造士兵方法使得這計畫必須被隱藏在高度機密的保護之下。

雖然傳統的盔甲已經保護了士兵們數個世紀,可是斯巴達二期計畫第二個激進的改變便是將計畫整合全新的動力外骨骼裝置,設計的目的就是幫助提升使用者的安全和對敵戰鬥力。這套全新盔甲的缺陷便是他的使用要求,對於這個部分來說完全是將斯巴達二期戰士變成小白鼠。

儘管這巨大的風險和這及受爭議的創造新士兵的方式,ONI的高級人員總結這個方法拯救的生命數量遠高於所受的風險,最終給了斯巴達-二期計畫綠燈,該項目最初被授予了300名候選人的資金,在準備期間發現只能減半。到了2517,150名合適的候選人通過UNSC平民疫苗接種計畫獲取的基因確認,但這使得資金再一次被減少,又只有一半的人數。75名孩子,五歲到六歲的男孩女孩們被應徵入伍,被綁架。為了將計畫的保密,孩子們都被快速克隆體替換,而這些克隆體都有極大的生理缺陷帶有眾多的生理併發症,不久便會死去。

人類-星盟戰爭帶來的改變

人類與星盟的戰爭使這個二期計畫的性質被完全改變;原定是平息戰亂,斯巴達們現在被迫投入了對抗更強大的對手:星盟。這一新威脅迫使斯巴達們提前進入了項目的最後一環:雷神錘計畫。有了雷神錘斯巴達會成為UNSC對抗外星威脅的第一利器。

斯巴達們不斷證明可以高效的應對全部威脅;他們英勇的防衛和拖延敵方行動在星盟這毀滅種族的猛攻下拯救了上千萬生靈。他們的實力在星盟中也被廣為流傳,都因恐懼而稱斯巴達們為惡魔。在2547年,斯巴達二期計畫為了振奮公眾士氣向大眾披露。即便是在最外圍的殖民地都聽聞了斯巴達二期戰士響噹噹的名聲,這點在斯巴達三期招募時,一位來自外殖民地的孤兒,謝恩,他看見身穿馬克IV的科特稱之為“綠騎士”並說要像他一樣穿著這幅盔甲殺光所有的怪物。

儘管有數量非常少的斯巴達開始犧牲。但作為斯巴達功績主要宣傳的UNSC海軍情報局第二處,發布指令930【4】,內部說明,斯巴達們無論死亡或受傷只允許被列入“任務中失蹤”(MIA)或少數情況可列為“任務中受傷”(WIA),這只是保護斯巴達的不敗神話。

成果

當與星盟的戰爭繼續發展以及叛亂被有效地阻斷時,斯巴達二期繼續與剩下的強大到足以對UNSC構成真正的威脅的反叛者派別交戰。斯巴達二期繼續幾近完美的執行他們的任務,並在與星盟部隊交戰時期無情地殺死了叛亂首領,儘可能保護UNSC的必要利益

成員

“死?你不知道?斯巴達永不死。”
-----科特-051死前的嘲諷
斯巴達成員的真實身份,包括他們的全名,都從軍事成員記錄中刪除。只有哈爾西博士有原始的機密檔案包含這些內容;可惜的是這些內容在之後星盟玻璃化的進攻中不復存在了。但是,哈爾西博士也不知道,瑪克麗特.帕拉斯基上將將這些檔案做了備份。對大眾,我們只能知道他們的授予名和服役編號。

斯巴達二期共有75人進行訓練,後續的強化改造中32人改造失敗喪生或是殘疾,一部分二次改造後恢復身體,共有45名斯巴達戰士服役。

截止到2559年,仍可繼續戰鬥的斯巴達二期僅剩14人。

此清單中的斯巴達成員都是2517年徵召入伍並且成功通過生物強化改造手術。

一班

服役編號英文名中文名服役狀態附註
S-005James詹姆斯失蹤(MIA)在致遠星空間站表面後與星盟短兵相接時一發刺針搶刺入了詹姆斯的噴氣背包,發生了爆炸,慣性將詹姆斯彈射至太空失蹤。
S-006 Jai 失蹤(MIA) 連同灰隊其他成員在2551年失蹤,2558年確認被一位精英艦長俘虜
S-008 Li 失蹤(MIA) 可能在等離子魚雷引爆時犧牲
S-010 Naomi內奧米(內奧米.森茨科)服役中同K-5小隊一起活動
S-023Daisy黛西陣亡(KIA)於豐饒星戰役中的撤退行動中為掩護戰友撤離被刺針槍擊中犧牲
S-029 Joshua 約書亞 失蹤(MIA) 在致遠星戰役中實行對星盟母艦的突襲完成後,被星盟防空武器命中所搭乘的女妖戰機而失去聯繫,可能已犧牲
S-030 Vinh 韋恩 失蹤(MIA) 和艾薩克在地下洞穴里使用高爆炸藥包掩護和消去斯巴達的痕跡後失蹤
S-031 Otto奧托 陣亡(KIA) 2557年在γ HALO上執行任務時同所屬的黑隊一起失蹤,同年7月屍體後被士官長所屬的藍隊找到,確認被陣亡
S-034 Samuel 薩繆爾 陣亡(KIA) 在第一次對星盟的作戰行動中與星盟戰艦同歸於盡(首位陣亡的斯巴達)
S-039 Isaac 艾薩克 失蹤(MIA) 和榮在地下洞穴里使用高爆炸藥包掩護和消去斯巴達的痕跡後失蹤
S-042 Douglas 道格拉斯 失蹤(MIA) 登上火靈號後與戰艦一同失蹤,2559年確認與其他紅隊隊員存活
S-043 William 威廉 陣亡(KIA) 在奧星與獵人的遭遇中陣亡(第一位徒手殺死獵人的斯巴達戰士)
S-044 Anton 安東 失蹤(MIA) 可能在質子魚雷引爆時犧牲
S-047Qiyi啟一失蹤(MIA)在致遠星戰役中列入MIA,最後一次詳細記錄是豐饒星戰役
S-051 Kurt 科特(科特·M·特里威廉) 陣亡(KIA) 在奧星引爆兩顆FENRIS核彈掩護同伴撤離後犧牲
S-052 Jorge 喬治 陣亡(KIA) 在為了摧毀CSO級超級戰艦漫漫長夜號時手動錯誤操作躍遷引擎後犧牲。
S-053Margaret瑪格麗特陣亡(KIA) 2557年在γHALO上執行任務時同所屬的黑隊一起失蹤,同年7月屍體後被士官長所屬的藍隊找到,確認陣亡
S-058 Linda 琳達·普拉維丁 服役中 已返回到常規空間(藍隊成員,一位狙擊技術超高的斯巴達戰士)
S-059 Malcolm 馬爾科姆(中文版譯名) 陣亡(KIA) 於致遠星戰役中,因高空無傘強行降落失敗而喪生
S-062 Maria 瑪利亞 退役 地球戰役前夕為士官長測試MK-VI型雷神錘盔甲
S-087 Kelly 凱莉(凱麗·肖戴克) 服役中 已返回到常規空間(藍隊成員,速度極快,綽號“兔子”。)
S-092 Jerome 傑羅姆 失蹤(MIA) 登上火靈號後與戰艦一同失蹤,2559年確認與其他紅隊隊員存活
S-093 Grace 格蕾絲 陣亡(KIA) 在突襲不屈的祭祀時,被鬼面獸的槍榴彈炸成兩截當場陣亡,約翰開啟其盔甲上的自毀裝置,令遺體與一群星盟戰士一起化為灰燼
S-101Victor維克多陣亡(KIA) 2557年在γHALO上執行任務時同所屬的黑隊一起失蹤,同年7月屍體後被士官長所屬的藍隊找到,確認陣亡
S-104 Frederic 弗雷德里克(弗雷德里克·埃爾斯沃斯) 服役中 已返回到常規空間(此人為海軍中尉,為2期為現存斯巴達2代戰士軍階最高者,為藍隊隊長,由於刀功被稱為“刀哥”)
S-111 Adriana 安德麗娜 失蹤(MIA) 連同灰隊其他成員在2551年失蹤,2558年確認被一位精英艦長俘虜
S-117 John 約翰(士官長) 服役中 曾被列為陣亡(KIA),後回到地球,2558年10月27日,ONI對外宣稱士官長陣亡於子午線星戰役
S-130 Alice 愛麗絲 失蹤(MIA) 登上火靈號後與戰艦一同失蹤,2559年確認與其他紅隊隊員存活
S-143Roma羅瑪 陣亡(KIA) 2557年在γHALO上執行任務時同所屬的黑隊一起失蹤,同年7月屍體後被士官長所屬的藍隊找到,確認陣亡
S-141 Carle 卡爾 陣亡(KIA) 陣亡于海平星上的一次刺殺行動
S-037 Randall 蘭德爾 陣亡(KIA) 失蹤後確認存活,後退役,並進行了退化手術(陣亡於阿爾法利刃行動)
S-120 Mack 麥克 失蹤(MIA) 連同灰隊其他成員在2551年失蹤,2558年確認被一位精英艦長俘虜
S-079Arthur亞瑟陣亡(KIA)為了掩護凱莉而減慢飛行速度,最終被兩艘相撞的飛船夾住失去控制墜毀。
S-064soloman所羅門陣亡(KIA)接受到了星盟放出的假信號而前去調查,誤入陷阱與整艘戰艦同歸於盡。
S-025Robert羅伯特未知歐米伽小隊成員,2531年曾與紅隊一同在阿卡迪亞星協同作戰,後狀態未知,傑羅姆根據資料推測三人倖存到了戰後。
S-011Leon里昂未知歐米伽小隊成員,2531年曾與紅隊一同在阿卡迪亞星協同作戰,後狀態未知,傑羅姆根據資料推測三人倖存到了戰後。
S-099August奧格斯特未知歐米伽小隊成員,2531年曾與紅隊一同在阿卡迪亞星協同作戰,後狀態未知,傑羅姆根據資料推測三人倖存到了戰後。

斯巴達戰士只有受傷過於嚴重以至於無法服役或者是在改造手術後犧牲才能離任。他們之後會加入海軍情報局,儘管之後哈爾西博士使一些復原並且讓他們像一名能力滿的斯巴達一樣行動。

一班離任人員

服役編號英文名中文名狀態備註
S-018Kirk柯克離任未知
S-019Osman奧斯曼離任現任ONI最高指揮官
S-066Sauron索倫離任在改造手術後有畸變,後乘坐的長劍戰機墜毀失蹤
S-073無名無名KIA(死亡)在二次改造手術中死亡
S-075Cassandra卡桑德拉離任改造失敗,目前居住在M25L恢復中心。
S-081René離任未知
S-084Flugger弗拉傑離任改造手術失敗,有無法控制的肌肉痙攣,被送到ONI繼續服役
S-096Moussa穆薩離任現任斯巴達四期教官
S-303Ralph拉爾夫KIA(陣亡)離任後入伍陸戰隊(陣亡於豐饒星戰役)


2525年第一班斯巴達2期戰士畢業後,哈爾西博士馬上著手培養第二班斯巴達2期戰士。但由於候選人的缺乏(斯巴達戰士的人選條件非常苛刻)以及大多數研究資金都被調去研究“雷神錘”護甲的關係,第2班遲遲沒有開始招收以及人類—星盟戰爭的開始,2531年斯巴達二期計畫正式關閉。

裝備與改造

生物強化改造手術

每一位斯巴達二期學員在他們14歲之際都接受了生物強化改造手術,目的是能讓他們能有著更好的身體條件以適應雷神錘護甲對身體帶來的強大壓力。

1.碳化陶瓷骨質增強: 以碳化陶瓷強化骨骼:將高級材料移植到骨骼結構中,加入特殊材料讓骨骼幾乎不可能斷裂。推薦劑量不超過骨骼總重的3%,以避免白細胞壞死。對青春期及青春期前兒童施術有特殊風險。風險:骨骼爆發式生長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粉碎性骨析。

2.以注入物強化肌肉:將蛋白質複合體注入肌肉組織,以提高肌肉密度,並降低乳糖分解酶的恢復時間。風險:百分之五的改造者會產生致命的心臟膨腫症狀。

3.甲狀腺催化劑植入術:將含有人體生長荷爾蒙催化物的鉑金小球植入甲狀腺,以促使骨骼和肌肉組織的生長。風險:有小機率會使改造者患上象皮病與性冷淡。

4.改造枕骨下毛細血管回流路徑:能促進受術者的視網膜桿狀細胞和錐體細胞的血液流動。極大提高改造者視覺能力。風險:改造者可能會發生視網膜排異或脫落、永久性失明。

5.以超導纖維取代神經樹突:將神經細胞生物電傳導轉化方式變為反干擾電傳導方式。提升改造者反應能力達300%。證據顯示某些改造者有顯著的智力、記憶及創造力提升。風險:改造者有機率產生帕全森症及弗萊徹綜合症。

GEN1型雷神錘動力突擊護甲

每一位斯巴達二期戰士都配備了雷神錘護甲作戰,並且隨著升級,每一代護甲都有更多新的功能。

和斯巴達二期戰士一樣,雷神錘動力盔甲開發項目有著極高的優先權,它採用的技術十分先進,是當前人類最精良的戰術裝備。不過作為代價,它的造價也極其昂貴,一套雷神錘動力盔甲的成本就抵得上一條小型飛船。雷神錘動力盔甲是哈爾西博士為了全方面增強斯巴達二期戰士的作戰能力而開發出來的一款動力外骨骼系統。這套全密封的戰鬥服外殼由多層材料複合而成,它令穿戴者得以在真空、水下甚至毒氣中堅持作戰,而在外界空氣允許呼吸的時候,它的頭盔會與大氣導通,呼吸系統中的過濾裝置則會去除空氣中的雜物。除此之外,它的所有電子元件都採用了防過載燒毀的設計,故電磁脈衝(EMP)很難對其造成傷害。
該盔甲的外殼由多層高強度合金複合而成,表面則施加有耐燒蝕塗層,這使得它對星盟使用的能量武器也有一定的防護力。在甲片之下是一套厚實的黑色連體服,減震凝膠層即位於黑色連體服之中,除去調節溫度的功能之外,這層凝膠還可以實時改變其密度以獲得更好的緩衝效果。最內層的內衣則由具有吸汗功能的合成材料製成,並且與盔甲的環境調節處理器和戰術神經接口相連。
人體的大腦中無數納米級的神經束構成了神經網路,使得人腦可以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信息。而UNSC的高官則還會接受額外的神經接入手術,在頭骨後方設定一個標準的晶片接口,使得神經電訊號可以直接與電子數據在腦內互譯,極大地增強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和可靠性,它甚至還可以直接與人的視覺神經進行互動,讓數據或是武器的準星直接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斯巴達二期戰士也同樣接受了這個手術,不過他們的手術比起高級軍官接受的又有所不同,他們經受的神經植入手術令他們可以直接將控制動作的神經訊號傳遞給盔甲的運動處理器,從而使得它可以和肢體完美地同步運作。盔甲回響動作所需的時間是如此之短,以至於它低於絕大多數儀器能夠測定的下限。
在外層裝甲與貼身衣物之間是令雷神錘盔甲強大無比的核心所在——流動的液態金屬層。在MKI型動力盔甲原型被研發出來的時候,這項技術尚未投入使用,不過很快它就出現在了後續的型號之中。這層液態金屬由納米級工藝製造而成,它的結構使它可以儲存巨量的信息,並且可以在特定信號的刺激下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就像人的肌肉在受到電信號刺激的時候收放一樣)。這個特性使得雷神錘動力盔甲可以容納下原本需要戰艦級的主機才能安置的人工智慧,而穿著雷神錘動力盔甲本身則可以擁有成倍增加的力量,並且提升穿戴者五倍左右的反應速度。不幸的是,這個增幅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些太過頭了,以至於他們的身體完全跟不上盔甲的動作,結果自然淒涼無比:穿戴著它進行測試的普通士兵被自己的動作活生生地“折斷”,無一倖免。只有經過了改造手術,擁有更強大的反射神經與更強健的骨骼的斯巴達二期戰士可以順利地發揮它們的性能。

這套盔甲還集成了許多其它的功能:盔甲表面設有許多掛鈎與武裝帶,可以攜帶大量的彈藥與補給,盔甲背部的磁力吸附裝置則使穿戴者可以在主武器之外攜帶一把額外的武器;先進的抬頭顯示器(HUD)則與手部的感應器相連,可以自動識別使用武器的種類並在顯示器上生成相應的瞄準光;能量護盾被用於抵消大部分對護甲的傷害,能量護盾的技術源自於對星盟豺狼人步兵手持的能量盾牌的逆向解析在;自動止血泡沫注射器、自鎖系統、護盾強度、剩餘彈藥、路標、通訊裝置、生理檢測系統等數據也能在HUD上顯示以作為有益的參考。

最終開發完成的雷神錘動力盔甲在戰鬥狀態下重約半噸(1000磅),它與穿戴者的神經系統聯動,幾乎就相當於他們的第二皮膚。在一台人工智慧的輔助下,一名斯巴達二期戰士可以成為有史以來最為致命的殺戮機器。

 

三期斯巴達

“用新技術讓斯巴達戰士更強,更多。並使其更便宜。”——詹姆斯·埃克森 上校

簡介

斯巴達三期計畫是斯巴達計畫的一部分,目的在於通過基因生物改造和精片植入創造體能較強,有較強協同作戰能力的敢死隊士兵。斯巴達三期計畫的主導人是海軍情報處的詹姆斯·艾克森上校。斯巴達三期計畫擴大基因挑選範圍,使用較少的經費,較短的培訓時間,訓練出大批量精英戰士,他們雖然在體能,智慧,心理素質,武器裝備等種種方面遠不及斯巴達二期戰士,但是斯巴達三期戰士數量眾多,他們依靠人數上的優勢,以及高超的戰術和協作技巧完成高危險的任務。

背景

隨著人類與星盟戰爭的進展和傷亡數量成倍增長,ONI激活另一個可說是比斯巴達二期計畫更不道德的計畫。由哈爾西的斯巴達二期計畫的著名對手上校詹姆斯·埃克森牽頭,使用了前計畫的概念經驗建立了斯巴達三期計畫。
以更低的成本設計出能更快生產的超級戰士,斯巴達三期計畫即是在最高水平的保密管理下進行的極端高風險行動。斯巴達三期的候選人依然是孩子;只不過,這次實際上並非床上抱來的孩子,這一次的“候選人”是從星盟入侵失去家園和家庭的孤兒院裡招募的,給予其向星盟報仇的機會。斯巴達三期候選人被送往奧尼斯行星並處於斯巴達二期海軍少校科特·安布羅斯的領導下進行訓練。

斯巴達二期戰士的成功在UNSC公開斯巴達計畫之前就已經成為傳奇,在公開之後則更是被當成人類抵抗星盟戰爭的不滅神話。然而,斯巴達二期計畫的光輝勝利背後卻是令人擔憂的現實。首先,斯巴達二期戰士人數實在是太少,他們的努力可能贏得一兩次戰役或是幾場小規模戰鬥的勝利,但卻遠遠不能改變戰爭的局勢。哈爾西博士為了保證斯巴達二期戰士的質量,制定了嚴格的基因挑選標準,使得基因合格的候選人寥寥無幾。在本來已經屈指可數的候選人中,又有將近半數未能通過生物改造,最後能夠上戰場的斯巴達二期戰士滿打滿算才45名。而在這45名精英戰士又因為連年征戰人數不斷減少。另外一方面,哈爾西博士又以找不到合適人選無限延後斯巴達戰士的培訓,使得本來人數可憐的斯巴達二期戰士後繼無人。

其次則是斯巴達二期戰士的每一個人培訓經費加上雷神錘護甲足夠培訓並裝備一個營的陸戰隊或是一艘戰艦。這樣高額的軍費支出也讓人對於培養新一批二期戰士的投入產出比持保留態度。

第三個問題是斯巴達二期計畫為了鼓舞士氣已經公開,如果培訓新一批戰士,人們將會希望知道人選和培訓的細節。海軍情報處恐怕無法再肆無忌憚綁架小孩,培訓的內容和生物改造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順利實施。

在種種制約之下,斯巴達計畫不得不另謀出路,在瑪瑙星上開始絕密的斯巴達三期計畫。斯巴達三期計畫的最終目的是用較少的經費,較短的時間,培訓中相對優越的戰士,執行高危險的自殺性任務。換句話說,斯巴達三期計畫是用人命換時間。希望能夠在數十年內培養出上萬名高質量的戰士,從而能夠對抗人數和科技都遠遠優越於人類的星盟大軍。斯巴達三期計畫解決了二期計畫的諸多問題,雖然手段讓人懷疑,但是這些“一次性英雄“們的效率和最終的結果卻令人驚嘆。

藥物強化改造與訓練

斯巴達三期計畫大大降低了基因選擇的標準使得更多的候選人能夠參加這個計畫。三期戰士候選人一般在400人以上,最終挑選出300人作為一個連級單位。雖然降低基因評選標準增加了候選人數,但是也使得斯巴達三期戰士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在心理素質上存在諸多問題。和二期戰士不同的是,三期戰士的候選幼童並非從選定目標之後從家中綁架,而是“自願加入”。三期戰士的候選人全部都是在星盟戰爭中失去父母和家園的外圍殖民地孤兒。在選定目標之後,挑選者會問候選人是否希望殺星盟為自己的父母報仇。以這種評選標準和方式,參加三期計畫的兒童無一例外具有極強的攻擊力,具有暴力傾向,容易憤怒,失去控制,在訓練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跟同伴打得你死我活。

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物改造和晶體植入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從二期的50%左右到三期的100%。負責生物改造研究菊計畫為斯巴達三期戰士提供了如下生物改造藥品:

藥物8942-LQ99:讓骨骼變硬,幾乎無法被打斷。

藥物88005-MX77:肌肉纖維蛋白質,讓肌肉組織更厚更強。

藥物88947-OP24:視角膜穩定藥物,增加視覺敏感度和夜視能力。

藥物87556-UD61:增加神經敏感度,減少反應時間

在這些藥物的基礎上,科特在培訓伽馬連的時候,加入了改變腦前葉神經傳導的突變原009762-OO(違禁藥物)。這種藥物會極大的增強一個人的進攻性,力量,持久力,以及疼痛耐受力。它能夠讓人在極端情況下保持行動力,不會像常人那樣進入休克狀態。但是副作用也很嚴重,這種藥物讓人失去理性思維和戰術計畫能力。他們必須不斷服用另外兩種藥物緩和009762-OO的副作用。

三期戰士的培訓周期縮短,培訓技巧從注重個人能力發展轉移到戰術協作能力。二期戰士從2517年開始培訓,2525年才投入戰鬥,培訓時間一共8年。三期戰士阿爾法連300人從2531年開始培訓,2536年就投入戰鬥,培訓時間只有5年。

裝備

PI護甲被形容成“軍用護甲,戰術防彈衣以及變色龍的混合體”,這套護甲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擁有可根據周圍環境紋理而改變自身外觀的光敏嵌板,SPI的偽裝和星盟的行動隱身系統同樣有效。另外,PSI外觀的特色就是護甲覆蓋全身,頭盔為全封閉式且擁有抬頭顯示器(HUD)。護甲內襯包含一層納米結晶液體緩衝層以及另外一層厚三厘米用於防實彈的凱夫拉菱形編織層。而護甲的硬化裝甲板雖然比UNSC標準的單兵護甲防禦力更高,但是其實還是非常脆弱。

雖然總的來說SPI比ODST的護甲強不少,但比起雷神錘護甲的話SPI就顯得非常寒酸了。當然SPI比雷神錘便宜的多,製造也更為便捷,重量同樣比雷神錘輕不少,所以運輸會更加方便。SPI護甲不像雷神錘一樣,會增強使用者的身體活動能力(力量,速度,敏捷等),但是好處也顯而易見,使用者不需要進行特殊的神經系統改造手術就可以使用SPI,所以即使普通人也可以使用。SPI也沒有雷神錘耐用,凱麗-087第一次遇到斯巴達三期的時候一下就把一個三期的SPI胸甲打的變形了。不過斯巴達三期獵頭者裝備的護甲明顯不同,基於獵頭者的精英部隊特性,他們的護甲擁有能量護盾,不過啟動偽裝功能時是無法使用護盾的。

成員

斯巴達三期的成員包括Alpha連,Bate連和Gamma連組成,一部分能力優異的斯巴達三期學員被調離到其他編制上服役,例如像Noble小隊這一類的小隊。

Alpha連

“我將給予你們一個機會,一個學習怎樣戰鬥的機會,一個成為整個UNSC最精銳士兵的機會,一個幹掉星盟雜種的機會。我將給予你們一個成為像我這樣的人的機會:一名斯巴達。”
——科特·安布羅斯少校

規模:

訓練人數:497人

實際戰備人數:300人

Alpha連是斯巴達三期計畫所組建的第一個連級單位,2531年組建至2536年被部署。

來源及訓練

Alpha連是斯巴達三期計畫所訓練的第一個連級單位。這個連原有497名新兵,年齡約在4,5,6歲間不等,但這其中只有300人能畢業並組建成為Alpha連。這些孩子們從來自不同的殖民地,如傑里科七號星,豐饒星,拜剋星及艾力達納斯二號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都是遭受星盟攻擊後失去親人的孤兒。海軍招兵辦去孤兒院探望他們並向他們允諾,如果他們加入,肯定能完成渴盼已久的復仇。

從他們抵達奧星的那一刻起,Alpha連的候選者們就開始接受測試。當天夜晚他們就被命令跳傘至指定接送地點。2531年12月27日,他們開始在奧星新兵訓練營受訓,接受科特·安布羅斯少校的調遣。事實上,安布羅斯是科特-051,一名為了完成斯巴達三期計畫而被綁架來的斯巴達二期戰士。他們設計的富有挑戰性的關卡往往處在極端情況下,甚至連ONI都擔心訓練中那些孩子們會自相殘殺。儘管如此,安布羅斯和門德茲也將他們訓練成了高效的戰士。Alpha連在2536年末正式形成戰鬥力。

那些淘汰的人成為了Beta連的教官,這些淘汰者對新兵特別粗魯,為的是把自己當年沒有通過原Alpha連的測試的悔恨與怒火發泄出來。

在Alpha連部署前,科特和門德茲親手挑選了一小組表現優異的斯巴達並把他們從連隊里抽調出來,另派去執行特別行動,例如精銳火力小組和獵頭者小組。這些斯巴達也配備了更先進的裝備比如雷神錘裝甲來使他們的作戰能力遠強於普通斯巴達三期士兵。

戰鬥部署

隨著2536年末Alpha連形成戰鬥力,這個連參加了數次戰役。在部署後,Alpha連平定了馬摩爾星叛亂。在其生涯的另一次行動中,Alpha連贏得了新康斯坦丁堡戰役的勝利,並且成功實施了小行星富礦帶行動及遠地殖民地平台行動。Alpha連在此期間也參加了其他六次戰鬥。

普羅米修斯行動與結果

2537年7月下旬,Alpha連被派往位於星盟空域的K7-49小行星去儘可能多地摧毀反應爐,以此來使工廠的液體部件凝固,而永久性地阻塞它們的金屬產量。對於斯巴達們來說,最初的抵抗並不激烈,在星盟組織起一支頗具規模的反擊力量前,他們設法摧毀了2座反應爐。消滅了這支反擊部隊後,斯巴達們又摧毀了另外13座反應爐。但這時,星盟從行星軌道上部署了一支龐大的部隊,斯巴達們和撤離船艦之間被徹底截斷,隨即他們全體陣亡。普羅米修斯行動是一場慘勝,工廠被永久性摧毀,但所有參戰的Alpha連人員全部被永遠抹去。

Bate連

訓練人數:418人

實際戰備人數:300人

來源及訓練

2537年普羅米修斯行動的慘勝的結果儘管導致Alpha的全滅,但是他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戰風格正是斯巴達三期所追求的結果,Bate連於2537年初組建,預計招收1000名候選人但因各種原因最終僅有418人入伍,科特和門德茲與Alpha連淘汰的人負責訓練Bate連

418名候選人聚集在瑪瑙星上的營地訓練。營地監督由AI深寒冬天,取代了以前的AI永恆春天。培訓期間更加注重團隊凝聚力。一系列非常規訓練以及艱苦的生活持續到2541年,雖然AI批評安布羅斯訓練方式過於嚴酷,但科特認為這是必要的,目的是以確保在生活中和戰鬥時的斯巴達三期可以忍受壓力。

Bete連在2545年5月畢業之前參加了數目不詳的作戰行動,與Alpha連的結局相比,科特與門德茲不希望所有的成員死亡,他們試圖抽調儘可能多的優秀人員以避免他們被浪費在自殺任務上,有數量相當的Bate連成員在魚雷行動之前被調離。

魚雷行動及結果

UNSC為了摧毀一個位於飛馬座三角區行星的並且處於51飛馬座B星系衛星上星盟精煉廠而決定派遣Bate連,2545年7月3日行動開始,參加行動的Bate連戰士除了湯姆-B292和露西-B091外全部陣亡,不過在附近星盟的地面部隊和一些艦船都被一同消滅。儘管UNSC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Beta連的斯巴達幾乎全軍覆沒。星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飛船無法在前線快速獲得燃料補給。

Gamma連

規模:330人

Gamma 連是斯巴達三期計畫的第三代。這個連於2552年末投入作戰,包括指揮官科特·安布羅斯少校在內的他們被讚譽為“有史以來最棒的斯巴達”。

來源及訓練

Gamma 連於Beta 連在魚雷行動中的覆滅後一段時間內組建,在beta 連僅有的兩名倖存者Tom-B292和Lucy-B091,還有富蘭克林·門德茲高級軍士長以及從前期連隊的挑選中被刷下來的那些稍後成為教員的斯巴達三期人員的幫助下開始訓練。 因為計畫提前加快進度,在接受強化手術前,通過在他們的飲食中加入催化劑的方式,Gamma連的這些斯巴達的青春期被人為縮短 ,使他們九個月內就擁有成人體型,這也使他們不得不重新適應基本運動與協調能力。儘管三期計畫的強化技術水平得到提升,但在接受強化手術前,科特·安布羅斯還是向Gamma連的這些斯巴達們簡短地說明了斯巴達二期強化手術的失敗案例,這將 是他們的最終考驗。儘管看到了前期計畫淘汰者的悲慘命運,330人中沒有一個選擇退出。最終在指揮官安布羅斯少校的請求下,所有這些通過篩選的330人被批准接受強化。

每個候選者都成功從強化手術中存活,但和斯巴達三期前期的幾個連隊接受的強化不同,他們被注射了可以改變大腦前額葉組織結構,以增強爆發力,力量,耐力及對疼痛的忍耐力的違禁藥物。2551年2月,接受完強化的Gamma連依舊進行了一年的訓練,直到在致遠星淪陷幾周后接到部署命令。連隊大部在奧星戰役爆發前約一周離開奧星,只留下15名斯巴達進行最高榮譽比賽爭奪戰。

結果

隨著人類-星盟戰爭的結束,一大批Gamma連的倖存者被劃歸到斯巴達分支,一些被調到非戰鬥崗位。到2553年7月6日,儘管他們被計畫調往一個會減輕他們強化風險的崗位,但ONI依舊不能確定Gamma連的斯巴達戰士們將處於什麼樣的地位(Gamma連的大部分成員由於強化手術帶來的生長使他們看起來與成年人無異,但實際都還是處於青春期的毛頭青年們,作為斯巴達四期最低限度的條件之一——成年,他們還未能達標)

計畫結束

考慮到三期計畫的主導人埃克森上校和主要負責人科特051都已經陣亡,星盟和人類的戰爭也因為士官長在光環上的一系列舉動而結束,斯巴達三期計畫恐怕不會再招收士兵。整個斯巴達三期計畫因戰爭結束而告一段落,而那些倖存的斯巴達三期士兵則被調入斯巴達四期繼續服役。

四期斯巴達

“你們現在是斯巴達了,而此時,你和你的斯巴達兄弟姐妹站在一起。你們將一起戰鬥——但你並不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要記住,你不是在為你自己爭取榮譽。斯巴達們沒有軍銜,因為斯巴達就是你們的軍銜。你將無堅不摧,而我們會將你打造得更好。你們現在是斯巴達了,那就要有一個斯巴達應該有的樣子。”
——穆薩—S-096

斯巴達四期計畫是斯巴達超級士兵計畫的第四階段。就像初期的獵戶座計畫一樣,斯巴達四期計畫負責人同意從UNSC各個分支挑選成年志願者,而不是和前兩個階段相同——從孩子們中挑選候選者。應召者必須同時滿足軍事生涯老兵和年齡較輕這兩個條件才在考慮範疇之中。這些人才真正體現出“有前途”的含義。
斯巴達四期計畫的強化階段比前兩期更加“適度”,因此他們列裝的雷神錘第二代裝甲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這點退步。斯巴達四期士兵服役於獨立的斯巴達作戰部,而其機構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協調,管控並監督他們的行動。

早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早在現有的斯巴達四期計畫實施之前,海軍情報局三處就授權了一次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的更早期的原型計畫。這個早期計畫實際上是為了量產那些利用雷神錘裝甲來彌補身體機能上不足的超級士兵。然而,在十名實驗對象中,只有一人挺過了強化階段。伊薩·扎恩,這名唯一的倖存者,還被這恐怖的經歷逼瘋了,無奈之下,ONI將她列為永久服役。儘管這次計畫被定為失敗,雖然她已經背叛了UNSC加入了叛軍,但扎恩依舊被認為是最早的一位斯巴達四期士兵。

發展

四期計畫是三期和二期計畫成功背景下的必然產物。斯巴達四期計畫由中尉指揮官穆薩-096,一名前斯巴達二期候選者(其從強化階段被淘汰)負責訓練。即使他對凱薩琳·哈爾西博士懷恨在心,穆薩依舊清楚地認識到斯巴達們在保衛人類行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這些超級戰士們在人類-星盟戰爭後發揮的持續性作用。
這項計畫被瑪格麗特·派蘭高斯基上將——ONI的的繼任首腦批准,最初也在她的直接命令下執行。派蘭高斯基起初準備委任斯巴達三期計畫負責人詹姆斯·艾克森陸軍上校全盤指揮,而斯巴達二期計畫負 責人凱薩琳·哈爾西博士將填補他的空缺。但艾克森上校在隨後的伊瑞瑟拉姆盆地戰役(補充:此戰役為地球戰役一部分,發生在火星,艾克森陸軍上校率領的UNSC陸軍抵抗鬼面獸艦船指揮官,以星盟勝利告終)中陣亡,而哈爾西博士從奧星返回後立即被捕。即使如此,ONI還是找了兩個人代替他們繼續領導此計畫——穆薩-096和俊-A266,後者是前斯巴達三期NOBLE小隊的成員。

第一批斯巴達四期士兵包括145名成員,他們最終在2553年1月7日形成戰鬥力。受到早先一批訓練成功的鼓舞,指揮官穆薩-096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並獲得了大量資金,這些為下一批四期士兵的訓練打下了基礎。2554年初,由於上層加大了資金投入,第二批明顯在規模上遠勝於第一期,也因此能夠在一個更廣泛的範圍內篩選候選者。

機構與編制

斯巴達四期計畫總指揮部位於火星上的一處專用設施內,強化手術也在這所設施內進行。這裡儲存的藥物可以在任意時間內連續強化一打斯巴達戰士,或者可以同時強化兩個。訓練則主要在一處位於一顆未知矮行星軌道上的絕密太空站內進行。 數以百計的斯巴達四期士兵服役於無盡號這艘人類建造過的最強大的戰艦上。UNSC護衛艦梅里韋瑟· 劉易斯號上也有自己的斯巴達火力小組。為了使他們長期保持戰前緊張狀態,斯巴達四期士兵還利用一種名為“戰爭遊戲”的模擬器進行訓練,此模擬器位於無盡號最先進的戰鬥演習室中(一所能模擬室外環境的演習室)。除了戰爭遊戲模擬器外,他們還利用許多其他形式的軍事對抗模擬進行訓練。而一些被特殊選中的斯巴達二期戰士也會參與到四期的訓練中。

和前期的斯巴達們接受多方調遣不同,大多數斯巴達四期士兵服役於一個UNSC獨立分支部門:斯巴達作戰部,但也有少數在ONI中更重要的機構任職。在斯巴達四期的成員中,除了一大部分成年志願者外,那些在人類-星盟戰爭中存活下來的斯巴達三期人員也一起被整合到了斯巴達作戰部中。除了一部分被調往非戰鬥崗位,大多數斯巴達三期人員和四期一起服役於斯巴達作戰部。

人員

和他們的前任不同,斯巴達四期士兵們之間相互用綽號而不是姓名稱呼(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們是自願入伍而不是被強迫徵召的)。他們表現出了很強的團結性,尤其是只在共同相處了很短一段時間的情況下,這更為難能可貴。大多數人已經掌握並習慣了早先斯巴達二期戰士使用的口語,比如“Alpha Bravo” 就叫成“外星人 混蛋” (Alien Bastard)。心理學家們堅稱,這種友情和凝聚力能使這些超級戰士們從斯巴達作戰部中,甚至是UNSC其他分支部門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

強化手術

斯巴達四期士兵與之前的二期及三期士兵一樣會接受一系列身體強化,斯巴達三期的強化改造完全基於化學藥物,相對於二期的外科手術式改造,三期士兵會更具侵略性,四期強化改造與二期改造類似,兩者都同時使用了外科手術及化學藥物。為了避免獵戶座計畫中改造失敗率極高的情況再次出現,二期和三期強化改造都對受改造者的遺傳基因與年齡有嚴格要求,而且受改造者必須為青少年。斯巴達四期計畫之初,強化技術已經大幅度發展,基因要求並不再是必須條件,受改造者的年齡也不再有嚴格要求,即使是對成年人進行改造成功率也非常高。不過由於四期士兵都不在身體發育階段,而且也沒有基因優勢,所以改造項目必須對每個不同的士兵進行定製。

目前四期強化還沒有非常詳細的細節描述,不過目前已經確定他們的強化即包含用於先前斯巴達計畫的技術,還加入了全新的項目。但無論如何,斯巴達四期的身體強化並不比先前的斯巴達更加有效,所以四期士兵會更加依賴他們的GEN2雷神錘護甲。

強化程式

斯巴達四期的強化過程(至少在四期計畫初期)共需要三周時間來進行,而強化後的恢復訓練則需要持續數月之久。第一批改造完成後的四期士兵花了大約兩天時間才重新學會如何走路,最初的恢復訓練中他們同樣嚴重缺乏方向感。
在火星上的斯巴達四期設施通過分析強化過程確定強化會給四期士兵帶來劇烈的疼痛,第二批四期候選者大約二十多人則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了改造與恢復。

強化效果

沙拉帕爾默曾經表示心臟中植入的人造紡織物可以使她能夠“跑贏一匹快馬”,肺部的改造則可以使斯巴達四期士兵呼吸甲烷大約一個小時,營養方面據說斯巴達現在即使吃一截木頭也相當於攝取了六頓飯的卡路里。據愛德華·巴克所說,眼角膜植入物除了增加夜視的功能之外還可以使他看得清同一個房間內任何地方的微小文字。此外聽力也由於強化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無論如何,強化成年人的決定使得斯巴達四期的強化效果比前幾期斯巴達戰士差一些,為了彌補這些缺陷,在力量與速度的增強方面雷神錘護甲GEN2型比GEN1型要強。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斯巴達四期在穿著護甲後的力量與速度與穿著GEN1的斯巴達二期相當,不過沒有護甲時斯巴達四期士兵就會處於全面劣勢了。形象一點來說斯巴達四期士兵的身體素質可以比作精英級別的運動員,而斯巴達二期則是“近乎超自然的怪物”。巴克同樣借用希臘神話來對比斯巴達各期士兵,他將四期戰士比作希臘半神,二期比作泰坦,三期則是希臘眾神。
斯巴達四期士兵必須嚴格遵守一系列指導方案來保持他們的身體機能和健康,定期體檢,每次任務前後對比生理狀態等都是必要的步驟。理想狀態下,一個斯巴達四期戰士在48小時內即使只睡眠2 1/2個小時也可以保持精力充沛,不過低溫休眠訓練和UNSC標準訓練相同。四期士兵同樣要接受UNSC的標準體能訓練,但是由於身體經過強化,所以他們會使用專門定製的健身器材。正式的飲食同樣特別準備,這樣就能保證食物中的熱量,營養和藥物滿足每個四期戰士身體的需要,而斯巴達們身體需求的動態數據則由專門的生理功能檢測員記錄。斯巴達四期士兵還會使用一些輔助藥物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並減小植入物發生排異反應的風險。

2553年第一批斯巴達四期的訓練成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這些第一批四期戰士還在適應強化後的身體。雖然之前這些候選者都有軍事背景,但他們之前並沒有在一起合作的經驗,儘管如此,這批四期的招募者君-A266同樣承認他們的表現很出色。這些斯巴達四期士兵與數量超出他們十倍的陸戰隊進行對抗訓練時,大部分都被陸戰隊打的喪失行動能力,他們缺乏協調合作的表現甚至引的斯巴達四期計畫領導者穆薩-096中校親自訓斥他們並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斯巴達二期6歲時第一堂課就已經學到了這些知識)。無論如何,其中幾個斯巴達四期士兵在抵抗新殖民主義联盟叛軍搶奪無盡號時還是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斯巴達四期士兵在之後的戰鬥中有了明顯的進步,2555年塔利撒星(Talitsa)的任務中斯巴達愛德華·巴克反覆拳擊背叛者,斯巴達麥可·克雷斯波(Mickey),並將後者的雷神錘GEN2護甲頭盔面板擊碎。同一次任務中,斯巴達科喬·阿古(Romeo)在取得武器前扔石塊就殺死了不少叛軍,之後單人突擊叛軍據點時同樣消滅了眾多敵人。
安魂星戰役期間,斯巴達加百列·索恩與5個精英格鬥,並在被俘前成功殺死了其中3個。之後索恩還和蓋克·拉爾(Gek 'Lhar,這位精英之前就曾殺死過幾個斯巴達)徒手格鬥,並占據了上風,雖然最終他還是被蓋克用石塊砸中胸口和未佩戴頭盔的頭部並差點被殺死。後來在一次軍事訓練模擬戰鬥中沙拉·帕爾默赤手空拳就殺死了一個獵人。

裝備

斯巴達四期使用更加先進的GEN2型雷神錘動力突擊護甲作戰

GEN2型雷神錘動力突擊護甲是最新一代的雷神錘,為斯巴達四期特別設計,在2552年人類-星盟戰爭結束後引入。

這套裝甲並不是由哈爾茜博士設計和創造,但是由材料集團代替她創建。它通過數十家工廠製作,無論是私人還是軍企。從外觀上看,第二代雷神錘裝甲與第一代明顯的不同就是其流線型的邊緣,明顯的電源組設計和增加的定製選項

不同以往每期的雷神錘裝甲,陶瓷-金屬構成的主裝甲板更加輕便,並且與內襯服連線只需要幾秒(相對於原來 的MKⅣ裝甲,需要花費幾個小時以及一隊技術人員)。GEN1(1代)和GEN2(2代)雷神錘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內襯。所有斯巴達四期戰士似乎成天都穿著內襯這樣的話他們能夠更為快速的進行戰鬥準備。GEN2裝甲擁有一個更為精簡和更為合身的金屬-合金內襯,從原來的脖子到現在已經延伸到下頜骨。不管這修改的設計,是否有對於真空情況下有加壓的能力,(指無盔甲狀態)而內襯的最外層也被重新設計成類似鱗片的形狀。

裝甲定製方面,第二代雷神錘裝甲有更加高度的模組化設計,另類頭盔,肩甲,胸鎧,腿甲,臂甲還有面罩。此外,斯巴達-Ⅳ是可以自行調整他們的裝甲戰術包和支援升級,以更好地適應任務需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