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英國文學作家]

斯威夫特[英國文學作家]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國著名的諷刺作家。

基本信息

簡介

斯威夫特 斯威夫特分別作於1696年與1697年的兩部早期諷刺作品《桶的故事》和《書的戰爭》就是其諷刺才華的最初展現。《桶的故事》表面上講的是三兄弟背棄了亡父遺囑的故事,實質上則是對宗教論爭的尖刻模仿,諷刺了那些自命為基督教正宗者的道貌岸然,揭露了他們對教義陽奉陰違的事實。該書一直以來都被英國啟蒙主義者們用作攻擊教會的重要武器。《書的戰爭》則將矛頭直指當時貧乏的學術、淺薄的文學批評和各種社會惡習,對當時學究式的煩瑣考證和脫離實際的學術研究的提出批評,還提出了文藝與科學應當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經歷

斯威夫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他是遺腹子,從小由叔父撫養長大。十五歲時就讀於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學士學位;1692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701年獲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他在大學裡的主業是哲學和神學,但他個人更偏愛文學和歷史。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國,做了穆爾莊園主人威廉·鄧波爾爵士的私人秘書,直到1699年鄧波爾去世。在他擔任秘書期間,閱讀了大量古典文學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附近的一個教區擔任牧師,但為教會中的事務常去倫敦,後來捲入了倫敦的輝格黨與托利黨之爭,受到托利黨首領的器重,擔任過該黨《考察報》主編。1714年托利黨失勢,他回到愛爾蘭,任都柏林聖派屈克教堂主持牧師,同時著手研究愛爾蘭現狀,積極支持並投入爭取愛爾蘭獨立自由的鬥爭,但一個個美好的夢想最後都破滅了。
晚年的斯威夫特內心十分孤獨,只限於和屈指可數的幾個朋友交往。他將自己積蓄的三分之一用於各種慈善事業,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為弱智者蓋了一所聖派屈克醫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子,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已完全瘋了。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辭世,終年78歲,葬於聖派屈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學才能很早就顯露出來,他寫過一些詩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揚名的是諷刺散文《一隻澡盆的故事》(1704),在這篇故事中他諷刺和抨擊了英國各教派的虛偽和無恥。此後他又寫了《布商的信》(1724—1725,抨擊英國政府對愛爾蘭的貨幣政策)、《一個小小的建議》(1729,諷刺英國對愛爾蘭人民利益的壓榨和情感的欺侮)等等。但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幾個邊遠國家的旅行》,即通常所說的《格列佛遊記》(GuHiver”sTrav—ek),這部書完成於1726年。斯威夫特一生寫的大量作品幾乎都是不署名出版的,只有《格列佛遊記》例外,他出版此書得到的稿酬是200英鎊。

職業生涯

在英國當了幾年政論家後,斯威夫特的影響達到了頂點。這時,愛爾蘭人民在英國政府專制統治之下的痛苦生活得到了他同情。於是,斯威夫特站在愛爾蘭人的立場上,猛烈地攻擊英國政府,為愛爾蘭人民爭取早日獨立和自由搖旗吶喊,還贏得了“偉大的愛爾蘭的愛國者”的稱號。
斯威夫特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寓言小說《格列佛遊記》(1726)。作者借托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通過這種幻想旅行的方式來影射現實,極盡諷刺之能事,對英國的君主政體、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會風尚進行了揭露。
作為典型的諷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故事總是有所指的:小人國會因鞋跟高低、吃蛋先敲哪端而分裂、演化出兩黨之爭;大人國的居民儘管身材高大,卻絲毫不像人類那樣窮兵黷武;飛島對其領地的統治就像英格蘭對愛爾蘭一樣讓人看不過眼;相比之下,倒是慧駰國里的馬兒頗具理性和各種美德。
在斯威夫特筆下,醜惡人性的表現不勝枚舉:背信棄義、無知淺薄、為非作歹、懶散腐敗……這一切的癥結皆在於人類道德的墮落。他通過對慧駰的描繪,就是寄託了自己對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