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條目】 料敵(料敵)
【引證解釋】估量、判斷敵情。《吳子·料敵》:“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 唐 楊巨源 《述舊紀勛寄太原李光顏侍中》詩之二:“料敵知機在方寸,不勞心力講《陰符》。” 清 朱琦 《關將軍輓歌》:“將軍料敵有膽略,樓櫓萬艘屯 虎門 。”
《吳子》篇章
篇章出自《吳子》。料敵,即判斷敵情。全篇六節,主要是分析六國形勢,治軍、選士以及判斷敵情和因敵致勝的方法。
第一節
原文
武侯謂吳起曰:“今秦脅吾西,楚帶吾南,趙沖否北,齊臨吾東,燕絕吾後,韓據吾前,六同之兵四守,勢甚不便,憂此奈何?”
起對曰:“夫安國家之道,先戒為寶。今君已戒,禍其遠矣。臣請論六國之俗,夫齊陳重而不堅,秦陳散而自斗,楚陳整而不久,燕陳守而不走,三晉陳治而不用。”
譯文
武侯對吳起說:“今秦國威脅著我西部,楚國圍繞著我南部,趙國面對著我北部,齊國緊逼著我東部,燕國阻絕著我的後面,韓國據守在我的前面,六國軍隊四面包圍著我們,形勢非常不利,我對此很憂慮,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保障國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備是最重要的。現在您已經有了戒備,離禍患就遠了。請允許我分析一下六國軍陣的情況,齊國陣勢龐大但不堅固,秦國陣勢分散但能各自為戰,楚國陣勢嚴整但不能持久,燕國陣勢長於防守但不善於機動,韓、趙陣勢整齊但不頂用。”
第二節
原文
“夫齊性剛,其國富,君臣驕奢而簡於細民,其政寬而祿不均,一陳兩心,前重後輕,故重而不堅。擊此之道,必三分之,獵其左右,脅而從之,其陳可壞。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戰。擊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貪於得而離將,乘乖獵散,設伏投機,其將可取。楚性弱,其地廣,其政騷,其民疲,故整而不久。擊此之道,襲亂其屯,先奪氣,輕進速退,弊而勞之,勿與戰爭,其軍可敗。燕性愨其民慎,好勇義,寡詐謀,故守而不走。擊此之道觸而迫之,陵而遠之,馳而後之,則上疑而下懼,謹我軍騎必避之路其將可虜。三晉者,中國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於戰,習於兵,輕其將,薄其祿,士無死志,故治而不用。擊此之道,阻陳而壓之,眾來則拒之,去則追之,倦其師。此其勢也。”
譯文
“齊國人性情剛強,國家富足,君臣驕奢,忽視民眾利益,政令鬆弛而待遇不均,一陣之中人心不齊,兵力部署前重後輕,所以陣勢龐大但不堅固。打它的方法,必須把我軍區分為三部,各以一部側擊其左右兩翼,另以一部乘勢從正面進攻,它的陣勢就可以攻破了。秦人性情強悍,地形險要,政令嚴格,賞罰嚴明,士卒臨陣爭先恐後,鬥志旺盛,所以能在分散的陣勢中各自為戰。打它的方法首先以利誘它,當其士卒因爭利而脫離其將領掌握時,就來其混亂打擊其零散的部隊,並設定伏兵,飼機取勝,它的將領就可以擒獲。楚國人性情柔弱,領土廣大,政令紊亂,民力疲睏,所以陣勢雖然嚴整但不能持久,打它的方法,要襲擾它的駐地,先挫折它的士氣,然後突然進擊,突然撤退,使其疲於應付,不要和它決戰,這樣就可打敗它的軍隊。燕國人性情誠實,行動謹慎,好男尚義,缺少詐諜,所以善於固守而不善於機動。打它的方法,是一接觸就壓迫它,打一下就撤走,並奔襲它的後方,這樣,就會使它上下疑懼,再將我車騎埋伏在敵人撤退必經的道路上,它的將領就可被我俘虜。韓趙是中原的國家“,其民性溫順,其政令平和,其民眾疲於殘禍,久經戰爭,輕視其將帥,不滿其待遇,士無死忠,所以,陣勢雖然整齊但不中用,打它的方法,用堅強的陣勢迫近它,敵眾來攻就阻擊它,敵人退卻就追擊它,這樣來疲憊它的軍隊。這是六國的大概形勢。”
第三節
原文
“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貴之,是謂軍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決勝。厚其父母妻子,勸賞畏罰,此堅陳之士,可與持久,能審料此,可以擊倍。”
武侯曰:“善!”
譯文
“既然這樣,那么我全軍之中,就必定有“虎賁”之士,其力氣之大可以輕易舉鼎,行動輕捷能夠追及戰馬。在戰鬥中,奪取敵旗,斬殺敵將,必須這樣有能力的人。這樣的人才,必須選拔出來,愛護並重用他們,他們就是軍隊的精華。凡有善於使用各種兵器、身強力壯、動作敏捷、志在殺敵的,一定要加官晉爵,這樣就可以用他們來決戰決肚。優待其父母妻子,用獎賞鼓勵他們,用懲罰警誡他們,使他們成為加強陣勢的骨幹,用以進行持久戰鬥。若能清楚地了解這些問題,就可以打敗成倍的敵人了。”
武候說:“很好。”
第四節
原文
吳子曰:“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一曰,疾風大寒,早興寤遷,刊木濟水,不憚艱難;二曰,盛夏炎熱,晏興無間,行驅饑渴,務於取遠。三曰,師既淹久,糧食無有,百姓怨怒,妖祥數起,上不能止。四曰,軍資既竭薪既寡,天多陰雨,砍掠無所。五日,徒眾不多,水地不列,人馬疾疫,四鄰不至。六曰,道遠日暮,士眾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將薄吏輕,士卒不固,三軍數驚,師徒無助。八口,陳而未定,舍而未畢,行阪涉險,半隱半出。諸如此者,擊之勿疑。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曰,土地廣大,人民富眾。二曰,上愛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賞信刑察,發必得時;四曰,陳功居列,任賢使能。五曰,師徒之眾,兵甲之精。六曰,四鄰之助,大國之援。凡此不如敵人,避之勿疑。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也”
譯文
吳起說:“判斷敵情,不必占卜就可與其交戰的,有八種情況。一是在大風嚴寒中,晝夜行軍,伐木渡河,不顧部隊艱難的。二是在盛夏炎熱,出發很遲,途中不休息,行軍急速,又飢又渴,只顧趕往遠地的。三是出兵已久,糧食用盡,百姓怨怒,謠言屢起,將沖不能制止的。四是軍資耗盡,柴草不多,陰雨連綿,無處可掠奪的。五是兵力不多,水土不服,人馬多病,四鄰援軍未到的。六是路運日暮,部隊疲勞恐懼,睏倦未食,解甲休息的。七是將吏無威信,軍心不穩定。三軍屢次驚慌,而又孤主無援的。八是部署未定,宿營未畢,翻山越險只過了一半的。遇到這類情況,都應遲速進擊,不要遲妄乏。
“不必占卜而應避免和敵人作戰的情況有六種。一是土地廣大,人口眾多而且留足的。二是上愛其下,恩惠普及的。三是賞罰嚴明,行動及時的。四是論功敘位,任用賢能的。五是軍隊眾多,裝備精良的。六是有四鄰幫助,大國支援的。凡是這些條件都不如敵人時,就應避免和它作戰而不必遲疑,這就是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第五節
原文
武侯問曰:“吾欲觀敵之外以知其內,察其進以知其止,以定勝負,可得聞乎?”
起對曰:“敵人之來,蕩蕩無慮,施旗煩亂,人馬顧,一可擊十必使無措。諸侯未會,君臣未和,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殆。”
譯文
武候問:“我想通過觀察敵人的外部表現來了解它的內部情況,從觀察敵人的行動來了解它的真實意圖,從而判定勝負,你可以[把這個要領]說給我聽聽嗎?”
吳起答:“敵人來時行動散漫而無顧慮,旗幟紛亂不整,人馬東張西望,這樣以一擊十,就可使敵人驚慌失措。故人各路軍隊尚未會師,君臣意見不和,工事未完成,禁令未實施,三軍吵吵嚷嚷,想前進不能前進,想後退不能後退,在這種情況下以半擊倍,可以百戰不敗。”
第六節
原文
武侯問敵必可擊之道。
起對曰:“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敵人遠來新至,行列未定,可擊。既食未設備,可擊。奔走,可擊。勤勞,可擊。未得地利,可擊。失時不從,可擊。旌旗亂動,可擊。涉長道,後行未息可擊。涉水半渡,可擊。險道狹路,可擊。陳數移動,可擊。將離土卒,可擊。心怖,可擊。凡若此者,選銳沖之,分兵繼之,急擊勿疑。”
譯文
武侯問敵人在什麼情況下,我軍可以打擊它呢?
吳起答:“用兵必須查明敵人的虛實而衝擊它的弱點。敵人遠來新到,部署未定,可打。剛吃完飯,還未戒備,可打慌亂奔走的,可打。疲勞的,可打沒有占據有利地形的,可打。天候季節對敵不利的,可打。部隊混亂的,可打。經長途行軍,其後隊尚未得到休息的,可打。涉水半渡的,可打。通過險道隘路的,可打。陣勢頻繁移動的,可打。將帥脫離部隊的,可打。軍心恐怖的,可打。凡是遇著上述情況,就應先派精銳的部隊沖向敵人,並繼續派遣兵力接應它,必須要迅速進擊,不可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