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立村

斗立村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麻城鎮北端,區位優勢明顯,219省道與襄荊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交通便利,地下石膏資源豐富,工企業比較發達,優質稻生產、淡水養魚、花木種植是該村的三大農業經濟支柱。全村國土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960畝,設9個小組,總戶數375戶,總人口1869人,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600萬元,集體集累58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5765多元。近年來,由於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全村乾群齊心協力,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基本信息

斗立村

斗立村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麻城鎮北端,區位優勢明顯,219省道與襄荊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交通便利,地下石膏資源豐富,工企業比較發達,優質稻生產、淡水養魚、花木種植是該村的三大農業經濟支柱。全村國土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960畝,設9個小組,總戶數375戶,總人口1869人,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600萬元,集體集累58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5765多元。近年來,由於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全村乾群齊心協力,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聯繫實際,合理規劃。一是合理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為“四點一線”:在楚嶺崗5組,變電站公路沿線的4組,村部周圍的1組和9組,加上在原村苗木場舊址上新建一個居民點,共建4個居民點,同時沿219省道一線,建居民點。二是合理編制經濟建設規劃。主要開展“四大經濟”建設:打工經濟——解決全村400多名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養殖經濟——充分利用本村水庫、堰塘1500畝的水面,開展養魚,同時,戶平養豬達到2頭。苗木經濟——發展苗木種植面積300畝。優質糧棉油經濟——發展優質稻1200畝,優質棉800畝,油1500畝。力爭五年內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5億元,人平收入達3500元。三是編制社會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社會建設事業,使村民過上祥和的生活,做到七有:即老有養,難有助,病有醫,少有學,閒有樂,飲有水,行有道。(二)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全村現已投入各類建設資金500萬元。一是新居民點建設全面啟動。新居民點建在交通便利的省道與高速公路交匯處,規劃地點面積120畝,入住114戶。目前新居民點已建成22戶標準居舍,2戶正在興建,4戶資金到位,正在平整場地。老居民點按照統一規劃,完成了196戶的改造。二是路網建設已經完成。村內2條主幹道共2.5公里,全部鋪油,16.8公里通組公路全部高標準硬化,通戶公路硬化20公里。三是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基本解決。全村已建水庫和大堰36座,開挖改造小型堰塘40口,興建泵站30處,裝機450千瓦,整修開挖渠道15公里,已為140戶接通漳河自來水,為200戶開挖飲水井,基本解決了村內抗旱缺水和人畜飲水問題。四是路燈建設正在實施。已完成5公里路燈安裝的測量豎桿工作,年底要裝20盞太陽能節能路燈。完成電力設施配套投資13萬元,新增變壓器一台。五是綠化投入不斷加大。完成了楚嶺——麻城集鎮兩旁的綠化任務,共投資200萬元完成了通組公路兩旁植樹及280戶農戶田旁植樹,部分農戶還修築了花台,栽植各種花木美化環境。六是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達標。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占地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購置了齊全的辦公、會議設備,添置了電腦、空調、音響以及球類、樂器類、舞蹈類的活動器材。同時村里還投資為98%以上的農戶安裝了數位電視。七是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村內企業已發展到10家,其中有台灣光邦、安徽德龍、宇聯等3家規模企業,村企合資1家,村獨資1家,村內工企業年產值達7000萬元。八是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村里已成立以養魚、養豬、花木種植、優質稻生產等4個農民專業協會,實行技術、信息、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現在鮮魚養殖水面達1500畝,產量1550萬公斤;養豬有200戶1600頭;花木種植面積300畝,存量20萬株;優質稻面積1200畝,年產量60萬公斤;優質棉800畝,年產量26萬公斤;優質油1500畝,年產量38萬公斤。九是切實保障村民健康。村級衛生室建設已達標,全體村民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對家庭困難的大病戶實行了村集體救助制度。[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