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全草。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
①《貴州民間藥物》:味甘,性溫,無毒。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甘辛,溫。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軟堅散結。治氣管炎,骨節疼痛,跌打損傷,瘰癧,癰腫瘡癤。
①《峨嵋藥植》:浸酒服,治跌打損傷。
②《蘇南種子植物手冊》:治毒蛇咬傷。
⑧《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肺病咳嗽,氣管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軟堅散結。治瘰癧。
形態特徵
①大斑葉蘭多年生草本。莖高12~25厘米,基部有肉質匍匐根莖。葉互生於莖下部,狹卵形或卵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具灰白色網狀紋;葉柄基部具膜質鞘。花梗有2~3枚鱗片,基部鞘狀,總狀花序具花5~12朵,偏於一側,有腺毛;苞片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或帶微紅;萼片卵狀披針形,急尖,長8~11毫米;花瓣卵狀倒披針形,急尖,唇瓣與萼片等長,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內有毛,先端具長圓狀披針形的長喙;花柱短,藥直立,花粉塊2,附著在花柱頂端的蕊喙上。蒴果長8~12毫米。花期8~9月。生於山谷、山坡、林下陰濕處。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地。
②小斑葉蘭多年生草本,比前種較小。莖高10~20厘米。葉3~7枚互生於莖下部,卵形、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寬7~18毫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圓乃至寬楔形。花梗具1~3枚鞘狀鱗片;總狀花序頂生,有毛;花白色或黃白色;萼片三角狀卵形,長約4~5毫米;花瓣倒披針形,唇瓣與萼片等長,先端長喙狹而彎曲。生於山谷林下。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分布區域
1.大斑葉蘭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及西藏。
2.小斑葉蘭廣布於全國各地。
3.大花斑葉蘭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4.絨葉斑葉蘭分布浙江、台灣、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生長環境
1.大斑葉蘭生於山谷林下陰濕處。
2.小斑葉蘭生於山谷林下陰濕處。
3.大花斑葉蘭生於山谷林下。
4.絨葉斑葉蘭生於山坡林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
相關配伍
①治肺病咳嗽:斑葉蘭五錢,燉肉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氣管炎:鮮斑葉蘭一至二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骨節疼痛,不紅不腫者:斑葉蘭搗爛,用酒炒熱,外包痛處(小兒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換。(《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毒蛇咬傷,癰腫癤瘡:鮮斑葉蘭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相關論述
1.《峨嵋藥植》:浸酒服,治跌打損傷。
2.《蘇南種子植物手冊》:治毒蛇咬傷。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肺病咳嗽,氣管炎。
4.《西藏常用中草藥》:軟堅散結。治瘰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