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457 戶通自來水,有658 戶還存在飲 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115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73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76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1戶。 該村到集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6輛,拖拉機0 輛,機車57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54 畝,有效灌溉率為1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4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30畝。到2009年底,全村有 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2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2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8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2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住房為主,其中有57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663萬元;畜牧業收入526萬元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65 頭,肉牛 83頭,肉羊14 頭);林業收入8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95萬元;工資性收入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0 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92 人(占勞動力的28%),在省內務工 175人,到省外務工 717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481.00畝(其中:田5187.00畝,地4294.00畝),人均耕地1.85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3067.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89.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畝,主要種植梨、蠶桑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2427.5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水稻,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9.19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水稻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51戶,共鄉村人口5052人,其中男性2702人,女性2350人。其中農業人口5029人,勞動力328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0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4個,黨員總數102人,黨員中男黨員97人,女黨員5人。 團員8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541.9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38畝。否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興隆、文興、坪上、河壩,中學生就讀到舊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6.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91人,中學生35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主導支柱產業薄弱,通往各自然村路面太差,部分自然村電網還未改造,大部分自然村無自來水,高穩產農田少,灌溉條件特別差,旱災嚴重,大部分自然村道路院壩未硬化,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努力培植蠶桑主導產業,穩步推進種養業發展,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指標,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環節,支持各自然村培補公路,逐步改善灌溉條件,逐步培植第二三產業,帶動全村經濟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