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鎮[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鎮]

文殊鎮[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鎮]
文殊鎮[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殊鎮隸屬河南省禹州市,位於禹州市西部郊區,緊鄰龍崗新區,東鄰方崗鎮,西連磨街鄉、方山鎮,南與神垕鎮相連,北同順店鎮接壤。

地貌屬伏牛山余脈,山、崗、平各占三分之一;總面積64.25平方公里,26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4.8萬畝,總人口4.9萬人。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

明屬玲瓏都,清屬義讓里,因民國初屬文殊區而得名。

政區沿革

1948年解放後屬二區(方崗),1951年改屬三區(陳莊),1958年屬鳩山人民公社,1961年屬方山區,1968年設文殊公社,1984年改為文殊鄉,2000年改為文殊鎮。

行政區劃

截止到 2018年末,文殊鎮下轄34個村民委員會,103個自然村,286個村民組。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411081108201 121 文殊村委會
411081108202 122 北溝村委會
411081108203 122 孟灣村委會
411081108204 122 邊莊村委會
411081108205 122 黃龍池村委會
411081108206 220 陳西村委會
411081108207 220 陳南村委會
411081108208 220 坡西村委會
411081108209 220 坡街村委會
411081108210 220 陳東村委會
411081108211 220 繩李村委會
411081108212 122 韓窪村委會
411081108213 220 川張村委會
411081108214 220 楊樹園村委會
411081108215 220 暴溝村委會
411081108216 220 段灣村委會
411081108217 122 樊崗村委會
411081108218 220 薛河村委會
411081108219 220 顧莊村委會
411081108220 220 劉灣村委會
411081108221 220 曹璜村委會
411081108222 220 周垌村委會
411081108223 220 老君垌村委會
411081108224 220 泉溝村委會
411081108225 122 賀廟村委會
411081108226 122 棗園村委會
411081108227 122 西馬寨村委會
411081108228 220 盧門村委會
411081108229 220 宋灣村委會
411081108230 220 彭台村委會
411081108231 220 葛溝村委會
411081108232 220 皂角坪村委會
411081108233 220 上白廟村委會
411081108234 220 下白廟村委會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873人,常住人口43878人,城鎮化率30%,流動人口4120人。總人口中,男性28750人,占55%;女性21123人,占4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5.9‰。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5千米,總面積64.2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9.5人。

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回族人口2820人,占總人口的6.0%。

地理位置

禹州市轄鎮,1968年建文殊公社,1984年置鄉。位於西部郊區,緊鄰龍崗新區。 面積64.5平方公里,人口4.6萬。湧泉河、蘭河穿境而過,禹(州)磨(街)公路橫貫東西,西北瀕禹州市紙坊水庫,西南有雲蓋山煤田。境內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有省級小流域治理典範雲蓋山鄉辦林場。

煤炭、石灰石、鋁釩土等礦藏豐富。鄉鎮企業有發電、煤炭、建材、機械、鑄造等行業。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紅薯等。

工業發展

水泥廠 水泥廠

文殊鎮黨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 針,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三、四、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文殊實際,牢固樹立“內講團結保穩定,重拳出擊抓安全,外樹形象求發展”的正確觀念,全面實施“工業興鎮,林藥富民”的發展戰略,求真務實,克難攻堅,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創造了安定的社會環境,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穩步發展,開創了文殊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全鎮共完成招商引資2610萬元,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80萬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完成5300萬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億元,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2000萬元,農民負擔0元。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文殊最高歷史記錄。

工業經濟生機勃勃。鎮黨委對鎮辦企業實施企業政制,鎮辦一礦成功實現企業改制後,不斷加大投入,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化工廠、水泥廠也正在逐步實現廠院重新開發利用。不但落實了國家的企業改革政策,而且使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政府對投資上項目發展非公制經濟實行“三個變動”,“四個一律”,“五不限”政策,不斷改善發展的軟硬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煤礦行業形勢看好,鑄造企業重新復甦,建材行業前景樂觀,交通運輸日益繁忙等等,逐步形成電業、鑄造、煤礦、運輸、板材加工等幾大支柱產業,全鎮呈現出百業興旺,共謀發展的喜人景象。2004年全鎮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2000萬元,同比增長21.7%。

特色農業

文殊鎮位於禹州市西部,全鎮12580戶,47008口人,耕地面積4.8萬畝,山地面積10000餘畝。近年來,文殊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通過農業公司化經營、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合作等形式,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收、農村穩定。

一、“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推動種植結構調整進程。文殊鎮陳南村於2004年成立了禹州市翟山生態林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核桃種植,近幾年來相繼流轉土地達3000多畝,核桃畝均效益3500多元。2014年12月份繼續種植核桃500畝。並在核桃種植的基礎上,利用優質核桃接穗,先後育優質核桃苗60畝,30多萬株,在黃龍、陳東、葛溝、宋灣、文殊、周垌等村發展水土保持項目,核桃連片種植達5000多畝,成為許昌市最大的核桃種植基地。

二、種植大戶踴躍加入,成為種植結構調整的助推器。2014年11月以來,文殊鎮按照“山崗旱作區種植結構調整”的農業發展思路,多次召開省道S236沿線各村兩委班子及有關組幹部會議,併到登封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的原則,引導激勵農戶實行土地有序流轉,陳東、黃龍、北溝、馬寨、宋灣、文殊、葛溝、盧門、周垌、楊園等村根據各村的實情,以每畝500元到800元的不等價格,積極與有頭腦、會經營、懂管理的種植大戶簽訂土地流轉協定,優先發展高產、耐旱的核桃進行種植,在短時間內省道S236沿線各村流轉土地3500畝,全部轉租給種植大戶用於種植優質核桃,目前已種植核桃2000餘畝。這些為提高我鎮農業產業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生態觀光農業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三、種植結構調整,穩定了土地收益。由於水資源缺乏、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等原因,文殊鎮農業只能“望天種、望天收”。鎮黨委政府不等不靠,以“穩糧、提效、轉型”為主線,積極推進山崗地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核桃種植5000多畝。去年我省遭遇持續60多天的百年大旱,農作物幾乎絕收,但我鎮的核桃種植畝均收益3000多元,農業的轉型初步改變了“望天種、望天收”狀況,穩定了土地收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發展特色種植,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切實保障。在發展特色種植業中,實行“決策集中,管理有序,分級負責,以權定責,以責定酬”的經營管理模式,以“面向高科技,惠及眾百姓”的全新理念開展綠色生態農業經營,並帶動周邊多村形成了規模種植優勢。建成了以陳南村為中心的投資1200萬元的3000多畝的核桃種植基地,由翟山生態林開發有限公司出資,按每年每畝230元的標準,由村民小組按人口對原土地承包戶和返租承包戶實施補助,純利潤每年每畝3500-4000元;禹州市利園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返租承包土地30年的契約,種植金銀花達800餘畝,形成了投資480萬元的禹州市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基地,每畝地租金400元,經濟效益每畝地3000元,每畝地產品價值1萬元,純利潤每畝地達2000元,總利潤160萬元。目前,隨著種植業結構的不斷最佳化,全鎮已形成了糧食、林果、中藥材三大主導產業,並有效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化開發和利用,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文殊鎮下一步將及時總結和推廣農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要求,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依託,提升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經營水平,不斷加強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大力發展核桃、金銀花等特色種植,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促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鞏固農村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城鎮建設

寬廣的街道 寬廣的街道

投資80萬元配合火磨路拓寬改造,整修鎮區街道1000米,高標準車 行道14米,兩邊人行道各4米,挖排水溝兩側各2米,外側設綠化帶,各門店前鋪彩色方磚。在鎮政府西文殊村街口三角地帶,建三角花壇,徹底改善鎮區髒、亂、差現狀,各街道兩旁樓房林立、錯落有致,道路寬闊平坦、清潔衛生,常青樹、草坪、路燈等設施齊全,商業門店五彩繽紛,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流通渠道暢通,購銷兩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同時,建成了薛河、坡街、三陳、賀廟四個輔助集貿市場,與文殊相互配套,形成了一主四副、設施完備、配套齊全的小城鎮市場體系。

一主四副市場共有固定商戶200家,流動商戶640家,日交易額10萬餘元。小城鎮建設完全改變了文殊鎮的對外形象,為擴大對外開放、引資納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名勝旅遊

文殊山川秀美,是扼東部平原進入豫西伏牛山地的交通要塞。遠近有大小山峰八十七座。其中,鍾乳狀的翟山、形似蟾蜍的金谷堆、鰲蚌諧趣的王山與夾龍山、狀如巨蜥的南山、母子相偎的角子山和禹山 ,分別拱衛莊北、西北、西、南和東南,莊東為崗溝交錯的如臥龍狀的東大窪,五千米以外為廣袤無際的黃淮海平原。源於西部牛頭山下的藍河玉帶般半環繞莊西北、西,經南山嘴下向東南注入潁河,在南山腳下築壩而成藍湖。文殊古鎮就座落在四周山巒環繞、東部狀如黃龍轉頭自東而西欲汲藍河湖水的點睛處。

拉王廟

原名禹王廟,在禹州西南,禹山北麓。山前有藍水環繞,聚澤而為禹山湖。過搭石、沿溝壑可至山門。兩旁多列土洞,為道士、信士靜心清居之所。而今有大路直達山腳,廟宇依山而建,層層升高,自華坊、山門、祖師殿、禹王大帝殿、禹妃聖母殿,依次而上,林木繁茂,石徑蜿蜒,禹跡典故,移步成趣,升六級而至山頂。
禹州禹王廟據文獻記載肇始於夏啟。《禹跡湯蹤》載:夏啟伐有扈時,曾以齋車載先王“禹之靈位”同行,借先王之威而使征討師出有名。凱旋歸來,又祭告成功於“禹王之廟”。
禹山禹王廟原在禹山南坡。據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岳家軍進取河南,得到民助神佑,一夜之間將山南禹王廟拉到山北,使神禹大帝面向北方,激勵各路忠義軍大破朱仙鎮,直抵黃龍府!從此,禹王廟成為拉王廟,已歷時八百七十餘年矣!

2010年在文殊村南入口的廣生殿舊址修建了文昌閣,總投資138萬元,面積1400平方米。

社會事業

文殊鎮 文殊鎮

鎮黨委狠抓“民心工程”落實,積極配合市政府的幾項打工程,保證文磨公路,文殊 段的工程進度。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和北環、南環的許可權貫通。貫通神後—文殊—方山,鴻暢至文殊至順店,泉溝—文殊—鳩山三條南北縱線,全鎮形成三縱三橫鄉村公路網路框架。人畜吃水工程項目,2004年投資70萬元,新上項目6處,解決6個村4000多口人的吃水難問題。時年又投資20萬元,完成蘭河清淤和文殊大壩清淤工程,解決了蘭河兩岸三個行政村的防汛問題。教育方面,把2004年定為“教育振興年”,投資160多萬,啟動危險房改造工程9個,投資120萬元,新建三村實驗國小,一中、二中女生宿舍樓,完善一、二中理化實驗室,全鎮教學條件明顯改善。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移動通訊等公益事業得到高速發展。程控電話裝機容量突破3000門,行政村普及率100%,每三戶就擁有一部程控電話,有線電視方面,新增16MW光發射機一台,光接收機四台,更新字幕機一台,有線節目由14套增加到34套,新增4個行政村320戶。擁有移動通訊基站2座、聯通通訊基站一座,實現了全境無線信號覆蓋。棗園、馬寨、陳東、繩李等多方籌措資金,新建和改建村室的文化大院,方便廣大民眾的活動。計畫生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檢查驗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打惡除霸”專項鬥爭,全鎮組織集中抓捕行動多次,有效地保持了一方穩定,文化、體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