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本性態度又譯“文本態度”,是愛德華·沃第爾·薩義德在《東方學》中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出現於第一章第四部分“危機”中,指這樣一種對待文本的態度和方式:“認為人類所生活的紛紛攘攘、變化莫測、問題重重的世界可以按照書本──文本──所說的去加以理解”;也就是說“人們寧可求助於文本圖式化的權威而不願與現實進行直接接觸”,就像塞萬提斯在《堂吉珂德》裡面所諷刺的那種對現實的態度。
產生
有兩種情況會促發文本性態度的產生。
一是當人與某個未知的、危險的、以前非常遙遠的東西狹路相逢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僅求助於以前的經驗中與此新異之物相類似的東西,而且求助於從書本上所讀過的東西。旅行書籍或指南這類文本像人們所能想像到的任何書籍一樣“自然”,其撰寫和使用像任何書籍一樣合乎邏輯,原因正在於,當在陌生地方旅行所碰到的不確定性因素威脅到內心的平靜時人們往往會求助於文本。這說明,人、地方和經歷總是可以通過書本而得到描述,以至於書本(或文本)甚至比它所描述的現實更具權威性,用途更大。
促發文本性態度產生的第二種情況是成功的誘惑。如果你讀到一本描寫兇猛的獅子的書然後果真遇到一頭兇猛的獅子,這可能會激發你閱讀這個作者所寫的更多的書並且對其信以為真。但是如果那本描寫獅子的書還教你遇到兇猛的獅子時該怎么做而且所教的辦法完全行之有效,那么,其作者不僅會獲得更大的信任,他還會受激發嘗試寫其他類型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