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全社區國土面積2.45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7.09 畝,人均耕地0.16畝,林地237.59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7.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經營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0畝(其中:水田66.74畝,地 23.26畝),人均耕地0.05畝,主要種植 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60畝,其他面積3158.2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507戶通自來水,有507通電,有 5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0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0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6輛,機車18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7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6.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畝。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50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6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5.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畜牧業收入8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2頭);漁業收入134萬元;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15萬元;工資性收入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12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工資性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60人,其中:在省內務工45人,到省外務工 1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7戶,共鄉村人口5646人,其中男性2732人,女性2914人。其中農業人口1804人,勞動力 9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5416人, 少數民族230人,其中回族95人,白族85人其他民族50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400人、中學3695人、國小1162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27人,496戶;享受低保102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 個。垃圾集中堆放池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就讀到鎮中心國小、騰越五完小,中學就讀到騰五中。該村離國小校1公里,離中學校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54人,其中小學生466人,中學生288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 個、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 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24人,少數民族黨員7人,其中男黨員 160人、女黨員64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部份進村道路老化,人均耕地太少,農民就業難。缺乏改善村居環境的資金。多數村民無固定的經濟來源,運轉困難。
在六個村民小組內,僅有飲馬水河建有一個農民活動場所,且比設施比較簡陋。村莊規模比較小,部分道路網路不通,還有一部分道路寬度不夠,村莊內僅有一個垃圾池,垃圾亂放嚴重,生活污水亂排。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農民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發展勞務經濟,轉移勞動力。
村務公開
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30.00萬元,有固定資產42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6.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8.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9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6.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該村到2015年底,有2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 ,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15人。